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2015-05-25 10:38)
栏目:个人博客
不以胜败论英雄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犯错误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经历,尤其小学生思想还不成熟、知识还不完善、阅历还不丰富,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他们需要一个更加宽松、安全的氛围。在学生的错误面前,有的教师害怕,有的教师回避……
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烈日下,沙漠中,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一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下半壶水了!”而另一个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很多事就像那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面对学生的错误,何尝不是如此?
在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暴露学生中的错误,然后组织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对于有思维价值或对学习新知有帮助的错误,要挖掘其原因,引导学生一起解决。
二、“轴对称图形”教学片断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在课堂上我出示了一组图形,请大家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再动手操作将图形对折,学生进行了汇报,其中关于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看法不一样,出现了以下的场面。
生1:原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可是把它对折后,我才发现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看来,仅靠观察得出的结论有时并不准确,还需要动手实验进行验证。
生2:老师我不同意。我也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折,我认为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生1:我反对,虽然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都一样,但是并没有完全重合。你看,这边多出了一些,而那边又少了一些,不符合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师:能抓住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行分析,很好!
生2:我反对,虽然对折后没有完全重合,但是只要沿着折痕剪开,换一个
方向两边就完全重合了,所以我坚持认为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生1:可是黑板上写得清楚,只有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才算是轴对称图形,剪开后两边重合是不算的。
生3:不然的话,黑板上应该写成“对剪后两边完全重合”了。(大家都笑了)
生4:如果剪开的话,原来图形的特点已经被破坏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这个平行四边形。
师:在这么多事实面前,你们还有什么想法吗?
生2:现在我也同意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了。
生5:我还有一个补充。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长度一样,变成一个菱形的话,那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了。
师:你的想法真的很特别,说实话,老师也没有想到。这样吧,老师临时为你剪一个菱形,现在你给大家说明一下为什么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剪出一个菱形)
生5(边说边折):把它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师:你的发言不但让我们知道了菱形是轴对称图形,而且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也许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却是,比如?
生1:菱形。
生2:长方形、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师:感谢刚才那位同学,他让我们的思考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走向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确,这样考虑问题,要比原来完整和准确得多。
三、案例反思:
这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教师能抓住学生的错误,及时展开讨论,展开思维的交锋,就是在思维的左右摇摆中,在辩论中让学生澄清了原有的错误认识,对平行四边形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学生的错误,作为老师不能置之不理或者轻描淡写,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错误带来的积极效应:(1)纠正错误——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辩论得以澄清; (2)学法指导——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点评使学生认识到,要用概念来判断,有根有据的以理服人;当学生提出菱形的问题时,教师用行动——动手折一折,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学习态度——在辩论的过程中,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质疑,勇于挑战。
有人说“数学是冰冷的美丽”,作为教师我们对于课堂上错误的剖析和争论要带有火热的激情来引导,给师生带来深度思考的快乐,带来智慧碰撞的满足,为我们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只有在 这样和谐、安全、宽松的氛围,学生才能乐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于学生而言,失败只是暂时的,教师的巧妙处理使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面对错误,给学生验证、解释的机会,给他们等待和期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扮演“失败角色”,让所有的学生都扬起自信的风帆——不以胜败论英雄。
阅读(21) | 评论(0)
后一篇:学习准备期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