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学习的快乐 (2014-06-13 17:19)

栏目:个人博客

学习着  快乐着

端午假期,学校为我们全体教师提供了一次学术与精神的“大餐”。能够有机会聆听诸位大师级人物的讲座,无比喜悦与激动。从教育界泰斗钟启泉教授“关注每一个孩子”到教育处处长尹后庆“基础教育改革”,从电视编导讲述生存现状到作家林华谈幸福,几场讲座精彩绝伦、深入人心,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鞭策自己。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钟教授的《为了每个孩子的成长》。钟教授人人敬仰,因为他的博学和实在。他对教育界的教育现象分析深入,他提出的“课堂转型”无疑是热点话题。  他提出要实现从灌输中心教学对话中心教学的转变。他也毫不客气的指出现在真正实现“对话式教学”的课堂却并不多见。不少教师仍然热衷于设计教师上课的框框,并没有直面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虽说上课的目标被标榜为引导学生的学习,骨子里却根本没有学生。教师所关心的仅仅停留于教师上课本身,并没有聚焦学生的实际需求。  听到这里我的思绪还是非常有触动的,联想这几年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转变和努力,但有时还是如钟教授所述徒劳无获。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外因”还是“内因”,不管是“主体”还是“关键”又是怎样摆平位置的呢?

钟教授谈到了“学习共同体”和“ 平等对话”。“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标识。” 在传统灌输接受式的课堂里,教学的话语系统往往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一是偏重于灌输,即教师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作滔滔不绝的讲解,很少考虑到对方的情绪和感受。二是偏重于说教,即教师往往一相情愿地去解释抽象的理念和理论,居高临下的教训学生很少顾及对方的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三是偏重于考问,即教师比较喜欢把教学内容演化为提问,去单向考问学生,很少给学生有质疑问难,畅叙感受的机会。现在,学习方式改变了,我觉得以平等对话为基本特征的全新话语系统是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让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立人格,学生才会产生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一句话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课堂对话才能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让教师、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感谢福山给了我们许多学习机会,让我们深深烙印与反思。转变从此刻开始!

 

阅读(18) | 评论(0)

前一篇:学习准备期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后一篇:编织七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