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时和分 教学反思 (2014-03-05 14:04)

栏目:个人博客

《时和分》教学反思

                            上海福山正达外国语小学    宋单俊

一、         教材分析

《时和分》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实用性很强的知识。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一年级时学生已经知道了“几时和几时半”两种时刻,通过延伸让学生对原有知识有一个再认识和升华的过程。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学生通过观察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位置,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时刻,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联系实际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2.能根据时针、分针的位置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3.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就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反思

课的开始通过复习一年级学习的钟表组成和几时几时半,为后续学习打好知识框架,自然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在设计时主要突出了以下个方面:

()、设疑引入  激发兴趣

在引入课题前在复习了“几时半”后自然出示平时较常见的电子钟表示“9:30”,设置疑点:“分针指着6,为什么是30?”,为后续“一个大格有5小格”埋下了伏笔。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联系生活、逐步深入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所以我以学习伙伴“小亚”的双休日安排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将实际生活放入教学中,逐步开展教学。为便于学生接受新内容,先是从上午的安排(不考虑计时法)开始学习,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位置说一说时刻,初步掌握认读时刻的方法。再给出晚上一个时刻(时针、分针位置和上午一个时刻相同的),让学生要学会用2种记时法来记时。从一般到特殊,形成学习的规律。

 

(三)、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本节课整个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同桌合作完成钟表观察小记录和比一比谁指得快及合作拨一拨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学习。在课中我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大胆表示自己的见解,让他们轻松、愉快、主动地学习。

 

 

(四)、辨别是非   渗透德育

这节课有着丰富的德育渗透素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着德育素材,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性,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这节课无时无处不设计到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通过情境设计创设小亚的一天生活让学生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   

      学生是教师教学中巨大的财富,由于他们呈现出不同的生活背景与智力特点,决定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我要用心聆听、用心体会、用心反思,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阅读(13) | 评论(0)

前一篇:认识钟表 案例对比分析

后一篇:时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