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加倍与一半》说课 (2014-01-03 10:25)

栏目:个人博客

一年级《加倍与一半》说课                            宋单俊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加倍与一半》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试验本)一年级第一学期P58的教学内容。 “加倍与一半”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加倍题可以推算出许多与它相邻的加法题,掌握多种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与此同时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加倍与一半”的知识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加倍与一半问题非常多,陌生是因为学生没有从数学角度去理解加倍与一半的意义。所以,本堂课力求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为依托,充分发挥学具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中体验加倍与一半的数学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孩子从感知到理解。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地说出一个数的加倍与一半,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加倍与一半的意义,并体会加倍与一半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善于观察、处理和删除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操作来体验加倍与一半,并逐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难点:对加倍与一半概念的理解;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加倍或一半。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基于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教学中我注重”——“” ——“”——“的原则,灵活选择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可探索学习时间和空间。具体有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教学

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一个数加倍以后是多少,从而关注自己操作的结果是否正确,以激发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情景教学

真实的情景能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真实的情景本身也是一种知识。利用生活中学生喜欢的情景来引出学习内容“加倍与一半”,那学习效率真是事半功倍。

3、游戏教学

实践证明,数学游戏教学法既有效地传授了知识,又渗透了思品教育,还培养提高了非智力品质。我利用一年级小朋友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选择了游戏教学。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完成数学模型的自主建构。因此,我十分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于一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1、自主学习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摆双色片,进行自主操作,自主探究,在操作中领悟何为加倍。在理解加倍与一半时,学生通过自主说,对概念进行归纳总结。突破用数学语言描述加倍与一半这一难点。

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还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合作拼摆圆片、交流各自的想法,让“加倍”与“一半”的意义更加清晰。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得到承认,其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学习必须有信心;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的境界。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理念,我设计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探究新知(二)实践探索,巩固新知(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四)体验收获,激励评价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课一开始我先设计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布置圣诞树情景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实例,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初步感知加倍与一半的意义。加倍与一半是一个互逆的过程。在情境中以解决实际问题来感受新知,这将成为学生后继学习中知识与能力建构的起点。

我用课件出示装饰了3颗星星的圣诞树,而圣诞老爷爷却说“3颗太少了,加倍”,使学生体验到有一份,再添同样的一份,就是“加倍”的意思。再通过学生列算式,自主说,归纳总结加倍的概念。

这样设计,通过创设贴合小朋友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星星装饰不够,引出要添加一份。先要求学生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加以描述,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的内涵,再引出加倍的概念。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比较少,对于加倍的含义并不能充分的理解,所以通过“多一份”,“多一倍”,为学生搭建语言上的支架,帮助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来理解加倍的含义。

学习了“加倍”后,课件又出示圣诞装饰雪花片太多只要一半,进而引出“一半”。学生通过摆一摆理解“一半”就是“对半平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一半”。由于“一半“的概念平时生活中较多碰到,学生很容易理解。

第二环节:实践探索,巩固新知

通过导入新课环节,学生对加倍概念已经有了初步感知。接下来我通过再创设给小朋友找圣诞大礼包的情景,让学生填表、填数,进一步巩固加倍、一半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根据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实践激发并丰富学生原有经验,改变学生一味地听、教师一味地讲的传统模式,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统一。所以在生活情境导入,学生初步体验新知之后,我又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在练习阶段用孩子感兴趣的探险形势贯穿。从最初的借助小圆片,后抽象到数,最后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倍再加倍以及一半再一半,环环相扣。最后的练习设计也是在围绕装饰圣诞树、圣诞礼物大收集等学生觉得有兴趣的数学活动中巩固新知。游戏部分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熟记一些数的加倍与一半的结果,而且让学生学的积极愉快。

第四部分:体验收获,激励评价

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本堂课学习了什么,谈谈收获,并进一步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整合了课堂教学的各个构成要素,努力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重视创设与学生相关的生活情境,重视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营造可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重结果更重过程,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2014.1.3

阅读(27) | 评论(0)

前一篇:时和分

后一篇:平面图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