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瑛莺

部门组:北校区语文组

学科组:语文

我的博客数:138

我的评论数:21

• 个人博客 (138)

汤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棉”和“恶”都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认识部首和意思,蚜虫和七星瓢虫老师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介绍给大家,在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后进行朗读。老师在课堂上还训练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划词句的能力。读课文时也让同桌相互检查,听清对方朗读时是否正确。

汤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沉稳大气,令人佩服。在教学生字时,重点让孩子们借助字典自己去查找并理解含义。在教“棉”字时是通过理解字典中对这个字的解释,再结合“棉”的字形,让学生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因为“棉”是一种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是白色的,并且“棉”通常可以制成毛巾之类的东西。巧妙地交给了学生识字的有趣方法。

《棉花姑娘》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汤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很强的设计感,把一节内容很简单、句式基本重复的课文上得很出彩。教学中对于生字的的教学很扎实,又教会了孩子怎样记住汉字的小窍门,如果最后一小节的朗读训练再加强一点就更好了。

  这是探究,不是语文!

谢谢汤老师的精心点评!如此专业,敬业,向你致敬!

嗯,有始有终的好活动,值得点赞!

善于观察,富有智慧的老师!

用心的点滴,会汇成欣慰的小溪,为你的创意和用心鼓掌。

绘本教学最有趣的在于想象,你的课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这一绘本采用剪影的画面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独特的故事。既讲述了一位女孩的童真又表达了孩子对妈妈暖暖的爱这一主题。面对这样的主旨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汤老师则深入浅出,通过抓住一句话“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一个做月亮的配方带领孩子打开阅读之门,借助读读、议议、想想等方法带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阅读世界。

《燕子过海》教案及反思 (2014-09-24 10:37)

栏目:个人博客

9、燕子过海

教学目标:

  1. 能识记8个生字,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 “燕、晴、朗、板、票”5个生字。

  2. 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文中带有省略号的两句句子。

  3. 能背诵课文第2或第5节。

  4. 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不怕困难、坚强执着的精神,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记8个生字,正确书写其中的5个。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重点句,背诵第25节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板书:海

    1)师:你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

    2)师:有一句话这样描写大海:大海呀,水连天,天连水,望也望不到边。

    3)指名读句。

    4)指导朗读,读出大海辽阔的气势。出示:无边无际,一望无际等补充词语。

    2、师:就在那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出现了一群燕子。老师突然想到一年级学过这样一句话“燕是空中一飞鸟。”(出示课件:象形字“燕”)让我们一起学着来写一写这个字。

    1)指导书写:燕   (写在课题上)

    2)你了解燕子吗?谁愿意向大家来介绍它?

    3)指名介绍,师小结:

    过渡:大海是这样的无边无际,和大海比起来,燕子真的是太小太小了。那么,你们见到过燕子过海的情景吗?那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有一艘军舰上的海军战士看见了一群过海的燕子,于是他向我们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燕子过海》。(补全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单(一)、要求:自由轻读全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燕子为什么要过海?(用直线划出)

    口头填空:一个(      )的日子,我们的船在(    )的大海上航行。一群燕子因为要(           ),所以在大海上空(     )地飞行。

    2、结合填空,学习生字。

    晴:比较字形后填空。

    朗:扩词(晴朗、开朗、朗读、朗诵、朗朗上口),指导书写左边部分。

    三、阅读理解第23

    出示学习单(二)

    要求:同桌一起朗读课文,能发现自己和对方读错的地方并及时纠正。

    做小老师,教给同桌一个新字,注意读音,学字好方法和笔顺等。

    最后一起讨论:燕子在大海上飞行,会遇到哪些困难?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一定知道了,燕子在过海时遇到了感人的情景,比如这一句

       一群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飞呀,飞呀……

      它们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指名朗读,大家找一找,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燕子过海的不容易?

  1.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自由交流)

  2. 预设:从“不停地”、“飞呀,飞呀……”,体会小燕子飞越大海的无比艰难。

  3.  比较句子,说说每一组上下两句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课件)

    1. 燕子一定是疲倦了。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       

    2. 燕子像雨点一样地飞下来。

             燕子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

  1. 燕子停在甲板上休息。

           燕子伏在甲板上休息。

    读第一组句子,找出上下两句不同之处,并说说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下一句加上了"",写出了燕子疲倦的程度,突出燕子过海的艰辛)

    板书:疲倦

    学生用a组句子的比较方法比较bc两组上下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

    b组上一句用了"",下一句用了""""写出了燕子已没有力气飞行,突出了燕子过海的艰辛。句子中写到燕子是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为什么不用飞呢?这样吧,你们试                            

    试看,燕子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了,应该是怎么样的声音,

                  师:老师听到了一种是是“嗒    嗒”,一种嗒嗒嗒嗒,你们说是第一种还是第2种,雨点落下来的时候?的,燕子因为是太疲倦了,已经没有力气飞下来,才会像雨点那样又急又快的、落下来。师:你们能把伏这个动作做出来吗?是啊,燕子太累了,浑身没有一点,才会伏下来,把整个身体靠在甲板上休息。

                   通过这两个精确的动词,能让我们感受到燕子过海过得怎么样啊?是很舒服地就飞过大海了吗?

                      板书:艰辛,辛苦

    c组上一句用了"",下一句用""""是用脚站着,""是整个身子趴在甲板上,写出燕子浑身无力,反映了它过海的艰辛)

       说说这三个句子都是写什么,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

    (这三个句子都是写燕子,围绕着"太疲倦"来写。)

    4)指导朗读句子,读好"太疲倦"""""几个词,读出燕子过海的艰辛。

    2、引读: 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板书:展翅起飞、停止呼吸)

    1)结合关键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又”写出燕子不怕艰辛,看到它的同伴停止了呼吸,没有被吓倒,反而勇敢地展翅起飞,多么坚强哪! (板书:坚强) 

    3)学习:坚强  近义词:顽强

    3、老师被燕子那种不怕艰辛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相信你们也是一样。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课文第23节。

    四、课堂反馈

    1、我会选。

                

     1.小河里的水真(    )啊!

     2.红红有一双明亮的大眼(    )。 

     3 .每次去春游,我们都会有一个好 心(    )。

     4.今天是一个(   )朗的好天气。 

  1. 我会背。

背诵第2

板书:

9燕子过海

                                       ↗展翅起飞

疲倦 →休息               坚强

                                       停止呼吸 

《燕子过海》教后感

二年级课本中的这篇文章,比较简短,但是语言并不直白,抒情性强。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对小燕子不怕困难,顽强执著的精神产生由衷地敬佩和赞叹之情。当老师揭晓本文的中心时,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词藻,如果学生能够自己体会到要对小燕子关心和爱护,那么这才算是成功的。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有几处的设计较为有效。如:通过了解大海的无边无际,了解燕子的体形大小,比较之后,学生体会到燕子能飞过大海是非常不容易的。另外,在重点段落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进行朗读指导,其中,“像雨点一般落下来”一句,正好和第7课中学到的象声词相结合,从雨点的声音来感受燕子落在甲板上的声音,这样学生,既有一个知识点的联系的巩固过程,又能很轻松的体会到比喻的形象感。

但是,在课堂上,也有几处遗憾,存在不足,比如:在讲解重点段落时,拆解文本痕迹太重,使得整体的段落有些零散。再比如:在课堂上出现的“学习单”的模式设计可以更人性化一些,趣味性强一些,否则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学习压力的负担感。我修改的想法是:同样的学习任务,设计成小燕子给大家带来的“小任务”,在小燕子的带领下,可能学生也能有动力,不怕困难,努力完成,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以上是第一教时的收获和感受,以此也启发了我在第二课时中要落实并注意的几个地方。首先:在剩下的第5节的教授中,我把任务单的形式改为“自主”学习的方法,给学生3个学习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一个来解答。一种是根据第5小节填空,一种是从第5节中找到一对反义词。还有最简单的一

种,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这样,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选择到一种自己想要的。

这节课上完后,我收获很大,从学生的反馈上,也知道了当老师能以学生为主,并设计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时,学生会学得更轻松、有效。

阅读(18) | 评论(0)

前一篇:汤瑛莺老师

后一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