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情境创设的方法 (2014-10-20 07:25)
栏目:个人博客
情境创设的方法
最近在思考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的实践和方法,想着创设情境对于课堂的重要性,选择节选与大家分享。
情境创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游戏情境、表演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联想或推理情境、自主学习情境以及任务情境等。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情境创设的方法。
1、故事化情境
根据不同的数学问题或创作改编出不同的童话故事,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能够在故事所创造的情景中解决数学问题。
课例:《循环小数》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好吗?
生:好。
师: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同学们笑,相互讨论)
师:这个故事你们能讲下去了吗?
生:能。(生讲个不停)
师:这个故事能讲完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讲不完?
生:因为这个故事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说几句话。
板书:不断地重复)说得真好。这几句话能讲多少次?
生:无数次。
师: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一种数,它的小数部分也像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小数叫做“循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案例评析]:这里,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景着手,让学生从故事中体验依次不断地重复、无限和循环的数学思想,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有效地增进了课堂教学效果。
可见,故事的作用在于使问题更接近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引见以语,导以行”的作用。
2、生活化情境
要我们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许多新鲜事例可供我们教学使用。
在《厘米与米》的单元教学结束后,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的建构,我们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校园里的百年古树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大树合影,看看照片上的大树是自己的几倍,实际的大树就是自己的几倍;升气球;放风筝;接竹竿;利用影子进行测量;爬上树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了情境所提供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经历。
3、活动化情境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例如一年级的“找位置”一课,是让学生辨认方位,学习前后左右、行和列的概念。教师首先是从各自的座位开始,把每一列学生看成是一个小组,从左到右,按几排几列来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然后老师出示一张设计好的教室座位图,挂在黑板上,让每个学生从图中找出自己的位置并贴上自己的照片……
这样的活动化情境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
4、问题化情境
小学生不仅对“好玩”感兴趣,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感兴趣。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
课例:《有余数的除法》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本领。
[案例评析]: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情境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必将对学生学习产生诸多的积极影响,坚持不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的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求知欲就会达到旺盛状态,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阅读(15) | 评论(0)
前一篇: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一) 尊重学生
后一篇:“乘法引入”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