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角与直角 》 教案与反思 (2015-01-04 10:38)
栏目:个人博客
角与直角
福山正达外国语小学 宋单俊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P65—6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的角的观察和探究,初步建立角的概念,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在观察和实践等活动中,初步认识直角,并能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
3、通过观察、操作、抽象、归纳、辨析等过程,学生学会数学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不规则纸和练习纸。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摸一摸 (初步认识角)
1、摸一摸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我们一起来认一认。(依次出示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和圆形)
师:现在老师把这四个图形装进这个红袋子(出示一个袋子),请同学摸出圆形。
师:你摸得又快又准确,介绍一下你的判定方法?
-
分一分
师: 想一想如果我要把这四个图形分类,可以怎么分?(按照有角和没角分)
-
指一指、描一描
师:这三个图形的角在哪儿?(请大家分别指一指,老师依次描)
师:现在老师用“描”的方法把其中一个角搬到我们的黑板上。(师根据同学们指的分别描出其中三个不同的角)
师:这些图形就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角)
-
举出实例 认一认(认识角)
-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图形中藏着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隐藏着角,看,它们都来参加“角的聚会”了!(课件隐去图片,抽象出“角”)
师:入口处要拿到“PASS证”才能进入会场,有一个图形却被拦截下来(它不是角)。
-
认一认(介绍角各部分名称)
师:这些角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朝上、有的朝下,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特点,你发现了吗?(请学生说一说)
(学生会发现尖尖的点) 师: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
(学生会发现直直的线)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角有什么?(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刚刚在入口处被拦截下来的那个图形为什们没有拿到“PASS证”。(指出是曲线不是直边)
师:现在老师也想画一个角,谁来做我的“小指挥”,指导我画一个角,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板书画一个角,标出名称)
师:为了更规范的表示这个角,我们还要在两条边之间用弧线来连接.(媒体和板书各自标上圆弧标记)
师: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角?角有什么?
(板书:角有( 1 )个顶点,( 2 )条直边。)
师:角是有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边所组成的图形。
3、画一画
师:现在该轮到小朋友来做小画家了?谁来告诉大家角的画法?先画什么,在画什么,不能忘记什么?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画一个角,并标上各部分名称和圆弧标记。(师巡视)
-
自主探究 选一选(认识直角)
1、选一选
师:看,一群图形正在开会,它们正要推选一位裁判。需要你们的帮忙。这个裁判要满足两个条件:
1、它是角。(选一选下列图形哪些是角?说说原因。)(先说说什么是角?)
2、它是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用书验证)
师:你找到它了吗?
2、认一认(三角尺上的直角)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工具,谁认识它?(三角尺)
师:你知道为什么叫它三角尺吗?(以角的个数来命名)(闪动三个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 完成2个任务:1)、用手摸一摸三角尺的三个角; 2)、找一找这三个角中有没有前面我们找的裁判角。 (同桌各拿不同的三角尺)
师:像三角尺A、B那样的形状的角叫做直角。
(演示两把三角尺上的两个角完全重合)
师:直角是一个特殊的角,它是角的一个特别“乖”的孩子。(板书课题:直角)
-
直角去哪儿了
(介绍最喜欢的节目“爸爸去哪儿”)师:我们都很喜欢看一档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直角去哪儿”的游戏。
师:现在老师旋转三角尺,你能很快找到直角吗?(师示范后再请同桌互换合作,一人旋转,一人指直角,每人两次)
-
初步印象
师:谁来说说直角给你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手势表示一个直角?...
5、介绍直角名称和直角标记
师:现在该是请出我们这位重量级朋友的时候了。(三角尺上剥离出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师:直角是一个特殊的角,所以它的标记也非常特殊。
(板书描下来,标上名称和直角标记)
四、动手操作 验一验
师:接下来和我们的学习伙伴来玩一个“你问我答”的游戏吧!
(1)折一折
师:小丁丁的问题是:你能用一张不规则纸折出直角吗?(学生尝试)
师:小丁丁又有小问题:你至少折叠几次?折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请一个学生上前展示,出示方法介绍)
(2)验一验
师:小亚有疑问了:怎样验证你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重点讨论用三角尺的直角判断)
师: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量一量。
让我们请出最佳裁判:三角尺上的直角。
比的方法:先将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再将三角尺上的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在一起,如果重合,就说明这个角是直角。反之,则不是直角。这就是我们验证直角的三步验证法。
(板书: 三步验证法(三角尺上的直角)
点点重合 边边重合 看另一边
重合 不重合
直角 不是直角)
(媒体出示操作方法,示范)
师:你折的角是直角吗?请你用三步验证法验一验,如果是直角,标上直角标记。
师:猜一猜两次折叠后把这张纸打开后有几个直角?
师:黑板上的角中有没有“乖乖”的直角?(老师验证)
你练习纸上画的角是直角吗?(学生验证)
(3)、说一说
师:小胖的问题就比较简单:你能在我们的学习用品和你的周围找到直角吗?
师:像国旗、黑板、窗玻璃、课桌椅、书本封面上的角等都是直角,可以说直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4)找一找
师:小巧每次总会像“小老师”一样登场,她的问题肯定与众不同:请同学们离开你的座位寻找你身边的直角吧,记得带上你的最佳裁判去验一验,看谁找的直角多?限时2分钟。(发口令)
五、巩固提高 练一练
师:前面我们已经在这些图形选出了角,那有没有角的“乖孩子”----直角呢?怎么判定?
(出示判定方法:角(目测);直角(目测+验证)。
六、课堂总结 理一理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新朋友?(补充课题:角与直角)对于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我们来交流一下。
师:这里有一首儿歌,让我们一起来大声、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最后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做有心人,学有所用。
教学反思
《角和直角》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内容。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会判断直角,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学生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是能够初步辨认出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朦胧的认识。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本着这一点,我在这节课尽量地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去思考,去体悟,从而自主学习。纵观整节课,有优点,有收获,更有值得我今后努力改进的地方。
1、在生活中引入角,在操作中感知角,从辨析中理解角。
真正的教育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实现的,有效教学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的。本节课由学生熟悉的“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很自然地引出了“角”,再例举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找一找角的特点,直观展现角的特征。接着通过画角、找“裁判角”、用纸折角等操作活动深化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2、在探索中收获体验,在交流中深化知识,在拓展中训练思维。
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它最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课的伊始,就从学生最喜爱的游戏活动引入“角”,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辨一辨、画一画让学生非常直观的发现角的特点,初步认识角。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摸角、画角、折直角、判断直角,验证直角”这一系列的活动,旨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对于本堂课的难点:如何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这个环节,学生不会旋转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验证,所以我通过学生演示和课件上形象直观的动态演示的方法相结合,让学生知道怎么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但是我觉得要想让每个同学都学会判断、比较的方法,还得让学生亲自操作,在做中学习数学,掌握方法。
课后得到了区学科带头人,小学数学中心组成员江雷老师的指点,我获益匪浅。江老师也提出了几点商榷之处:1、教师作为课程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必须着眼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打造适合的课堂;2、如何优化课堂,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突破口是关键。针对上课的情况,以下三点是值得我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
在指一指描一描这个环节中,对于几个平面图形的角在哪儿只要抽象出一个角就可以,不用特别标明。
-
在判定直角时,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也可以用生活中你已经验证过的直角,如书、折纸等,给学生打开思维和广度。
-
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可以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在没有三角尺的情况下,怎么利用一张不规则的纸去测量直角?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折直角?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夯实了教师内功,提高了课堂效率,为教师的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阅读(11) | 评论(1)
前一篇:第15周带教小结
后一篇:电子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