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琳珺
部门组:小学部-英语
学科组:English
我的博客数:116
我的评论数:8
• 个人博客 (116)
陈老师:看了你的文章我很感慨,学习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并付诸行动,这是成为优秀教师的良好品质,赞赏你!石惠新
正达为每一个福娃提供了成长、展示的舞台,我们的福娃很幸运、很幸福!
享受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分钟,看到每个孩子的不同,鼓励他们朝着自己原本的样子越长越好,你真棒!
同为班主任的我们,有着同样的感悟!相信孩子们通过这次比赛都收获了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Impossible mission变成了possible, 而且是做到了commendable,为你们点赞!
为小朋友们整齐划一的动作,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家长的全力支持点赞!
陈老师的这节课上的是Part C小故事,整节课思路非常清晰,条例明确,学生在她的带动下完成了Being a good citizen的思维导图,完成本节课task,值得学习的是Part C故事教学的重难点是需要自己把握的,陈老师把握的很到位,是一节值得学习的好课!
课上的棒,文章分析的也值得学习!
读《21位特级教师展课堂内功》有感 (2015-09-26 20:28)
栏目:个人博客
读《21位特级教师展课堂内功》有感
看了一篇21位特技教师展课堂内功的文章,深有感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里面的老师的教育方法无一不是通过融入了学生们感兴趣的知识来引领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比如数学老师引入地理知识让学生们感性的学习数学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英语老师带领学生观看奥巴马的演讲<开学第一天>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数学老师通过讲述历史加深学生们对圆周率的理解。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这样能迅速让孩子们集中精神,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育和实践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感触。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呼声很高。我看了一下二者的区别。应试教育是为了考试和升学而抛弃学生的个性思想、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与培养的教育方式,流行于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应试教育的教育思维方式普遍缺乏理性,许多做法往往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许多反对应试教育者称应试教育是在摧残青少年,影响社会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是流行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提升。与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往往会给青少年个性上和行为上的自由,家长们和教职人员也会显得理性的多。
就目前中国国情,教育现状,选拔人才方式方法情况来看。应试教育还是不可或缺的。现在是,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粗暴的摒弃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单纯的素质教育很多学生的成绩会下降,在目前“一考定终身”的教育体制下,如果应试教育不过关,高考无法达到预定的分数,再好的素质教育也无法使孩子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无法享有国内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孩子在今后的成长道路就会遭遇更多些挫折和磨难,孩子们的前途将会蒙上一层阴影;而单纯的应试教育则会培养出更多的高分低能,高智商低情商。苏霍姆斯基说:“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并不能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他曾分析过一个名叫莎尼亚的女生的情况:她的各门功课成绩平衡良好,但她存在着潜在的缺点——“对什么都漠不关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一一列举。
我认为,处理好应试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关系是关键。将素质教育融入进应试教育。将多学科知识融入单学科知识。这样教育效果将会非常明显,文章中的老师们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既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又加深了学生们对主要学科知识点的掌握。
当然,这样的教育方法对老师的教学水准要求将会大大提高。这不但要求老师们拓宽自己的知识点,还要把握好二者的尺度。过多的强调本学科知识会令学生们任然觉得枯燥,而过多的强调别的学科知识又会使学生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别的学科上,主科的知识点的教授或多或少的会打一点折扣。火候的把握将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考验。
我们应该像文章中的老师们学习,不断磨练自身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开拓视野的同时掌握学科知识,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阅读(730) | 评论(0)
前一篇:英语课堂中的情景式教学
后一篇:朗文2AChapter 1Period 2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