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2015-09-29 11:10)

栏目:个人博客

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我想,既然是说话,说话应该是在自由的,没有束缚,能放开怀抱下才能畅所欲言。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没有束缚,是自由的,因此学生和学生之间有说不完的话。那老师和学生之间呢?由于身份的不同,由于年龄的不同,因此他们之间的说话不再是自由,没有束缚的。这个时候我想,我们就应该做一个聪明的老师,想尽方法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理,只有在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说话才有可能是自由的,没有束缚的。古人说“因材施教”我想老师和不同学生之间的说话,也应该是“因材施教”。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应该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的家庭背景。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对待他们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比如:对于调皮外向的学生,适当的批评,比起你对他柔声细语,循循善诱的效果好些。对于内向不还说话的学生,我们就该有跟多的耐心和关心,不易严厉批评,耐心说道理效果好些。

在《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两个章节中,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总之,通过阅读《老师怎么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正确交流的方法。同时也对我自己在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改正。

阅读(28) | 评论(0)

前一篇:执着着 改变着

后一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