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面积单位》的案例及反思 (2016-02-29 08:34)

栏目:个人博客

《面积单位》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背景: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面积单位》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由于1平方分米的大小介于1平方米和1平方厘米之间,又与它们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我主动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来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案例片段:

   探究学习:

  1. 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和长6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

    问:他们的面积是多少吗?

    生:1x1=1(平方厘米);2x6=12(平方分米)

    2.出示:由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组成10x10的正方形。

    问: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生:①看成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厘米x10厘米=100平方厘米。

    10厘米=1分米,面积是:1分米x1分米=1平方分米。

    师: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写作1dm2。)

    3.体验:1平方分米

    师:1平方分米有多大呢?

    动手画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

    用手掌摸一摸1平方分米的大小

    生活中,那些物品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的?

    举例:手掌、正方形的手掌机、开关盖…(学生自由答,也可同桌交流)

    案例反思: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让学生在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中自己出的知识总是美的,总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1平方分米的大小。这样,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新授结束后有些同学仍然很容易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弄混淆,更有很多学生在学了面积单位的进率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也有了负面迁移,自觉地将长度的进率也 都变成了百进制。同此我得出这样一个感觉:光说不练的数学是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只练在当下的数学教学更是空洞的,数学知识有仅像盖楼房走阶梯,更应该是一个链条,紧密地联系,长期地转动,知识才能持久地被掌握与拥有。

阅读(8) | 评论(0)

前一篇:经历过程 见证成长

后一篇:温馨教室 幸福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