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6-11-19 15:58)
栏目:个人博客
《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P79、80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认识了“线段“。本课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为 “角”和“角的度量”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生活中出发,通过画图和想象初步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理解什么是“无限延长”;
2.能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的读法;
3.能说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想象延长线段的一端或两端来建立射线、直线的表象;
2.动手画一画、比一比,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学数学的价值。在与同伴讨论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无限延长”、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练习纸、ppt
教学过程:
(板书表格、学生准备好练习纸、小纸、直尺、铅笔)
课前两分钟
(随手在黑板上画一条线)
师:同学们,先拿出这张纸,用笔尖在纸上画一个点,紧挨着这个点再画一个点、两个、三个…就这样一直画下去,看看组成了什么图形?(线)也可以是这种曲线。线是由点组成的,连点成线。
师:现在让我们把速度变快,让点紧紧跟随你的笔尖,随意画几条线。 你们的点好调皮啊!
师:(指板书上一条较直的线),这条线和其他线有何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直直的线,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上课!
(正式上课)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969年8月1日,科学家用巨大的激光器向月球发送了一束明亮的闪光线(激光),这束光走了380000千米到达月球。
1、画一画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地球到月球的这束光线?(线段)
你能在练习纸上画一画线段吗?用什么工具画?(请一同学板书)
(师指板书)线段上这两个点叫什么?(端点)
2、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线段有什么特征?(完善表格)
( 2个端点 不能延伸 能度量 直的)
师:那么地球到月球的这个光束符合线段的特征吗?
3、读一读
师:如果地球用点A表示,月球用点B表示,那怎么用字母表示这条线段?
(线段AB 或线段BA)
4.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线段吗?指一指。(注意要指出线段的2个端点)
二. 想象探究、学习新知
(一).射线
1.想一想
师:线段你们已经了如指掌,让我们再回到宇宙,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束光有无穷的能量,而且没有月球和任何东西的阻挡,它是如何在这个充满神秘的宇宙穿行的?
师:有没有尽头?会不会改变运行方向? 也就是说它会沿着原来的方向无限延长。(出示无限延长)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条线沿着地球到月球方向延长、延长,再延长……没有尽头地一直延伸下去……
2.画一画
师:同学们睁开眼睛,那么这条一端没有尽头的线,会是怎样一个数学图形?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把想象的图形在纸上画出来吗?
(展示部分学生作的图形:有的同学会画省略号,有的在后面画上一个箭头,有的会把图形画到了纸的边缘…..)
3、说一说,选一选
师: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如何用图形描述一端没有尽头的线。(实物投影依次出示)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独特,老师都很喜欢。但在我们的数学中,规范的画法是这样的(师板书示范画) 因为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端没有端点即可表示无限延长。
师:像这样的线我们称之为射线。来看一下它的数学定义:一条线段,将它的一端无限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师:老师只画了它的一部分,它能表示无限延长吗?(数学规定,只要画出射线的一小部分即可代表射线)
4、读一读
师:那怎么用字母表示射线?射线AB 或射线BA,同意吗?
师:射线用字母表示时,一般端点字母写在前面,射线AB就是以A为端点向B 方向这端无限延长;射线BA就是以B为端点向A方向这端无限延长。
师:你们能给自己画的射线取个名字吗?先修改画法再取名,同桌之间互相介绍一下你的射线。
5、小结
师:你们画的射线和老师画的射线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1个端点 一端无限延长 不能度量 直的)
师:表示射线要用两个点上的字母,为什么只有一个端点。那另一个点是什么?(线上任意一点)
6.说一说(生活中射线的例子:强调射线需要想象)
7.判一判
师:下面图形是射线吗?出示手势。(一一说明反馈)
师:这条为什么不是射线?
(二).直线
1、想一想
师:我们继续来看这条线,闭上眼睛,想象这条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线,想象一下延长到哪里了?没有任何阻挡,延长到哪里了?
师:这种图形叫什么?(直线,规定用直线一部分表示直线)
师:(板书画直线)一条线段,将它的两端无限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
2、读一读
师:我们用字母表示直线,写成直线AB 或直线BA,因为直线没有端点,也可以只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m。
师:那直线有什么特点?
(0个端点 两端无限延长 不能度量 直的 )
(三)整理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线段、射线和直线。(完善课题)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梳理一下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完善板书表格)
师: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三. 巩固提升 、强化新知
师:学习完毕,老师要来考考你的知识积累到底如何,准备好了吗?
1.找一找、写一写
2. yes or no
3.画一画 、想一想(过一点画直线、过两点画直线)
(1)从一点出发画几条射线
(2)过一点画几条直线
(3)过两点画几条直线
(“两点一线“生活中的应用)
四、 全课总结 、猜谜回顾
师:猜谜语大家都很喜欢对吗?最后让我们猜谜来看看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三位朋友。谁来再次介绍一下它们。
板书设计:
线段、射线、直线
名称 |
图形 |
线形 |
端点个数 |
延伸情况 |
能否度量 |
线段 |
|
直的 |
2个 |
不能延伸 |
能 |
射线 |
|
直的 |
1个 |
向一端延伸 |
不能 |
直线 |
|
直的 |
没有 |
向两端延伸 |
不能 |
“基于问题的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1、思辨答疑 、自主学习
学习“射线”教学片段:
(通过出示地球向月球发送的一束激光线复习好线段后,继而让学生展开想象)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这束光有无穷的能量,而且没有月球和任何东西的阻挡,它是如何在这个充满神秘的宇宙穿行的?
师:有没有尽头?会不会改变运行方向?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师:你能把想象的图形在纸上画出来吗? (学生作图)
(展示部分学生作的图形:有的同学会画省略号,有的在后面画上一个箭头,有的会把图形画到了纸的边缘…..)
在操作中发现,再大的纸也无法画出所想象的图形全部,让学生从“画不完”的现象中,再次体验到射线的“无限性”的本质,同时也揭示出“想象”与“图例表达”之间的矛盾,在思辨中引出一些数学定义和本质,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一种数学规定。有了学习射线概念的经验,学生自主地认识下一层次的直线概念也就比较容易。
2、观察对比、提炼方法
(在学习射线用字母表示时)
师:那怎么用字母表示这条射线?射线AB 或射线BA,同意吗?(学生讨论)
(出示动画)
发现:射线用字母表示,一般端点字母写在前面,射线AB就是以A为端点向B方向无限延长;射线BA就是以B为端点向A方向无限延长。
在对比中发现射线延伸的“方向性”与表示方法的联系,把抽象变为直观,更益于学生思维发展。
3、学以致用,回归数学原型
学习“直线”教学片段:
(在教学完知识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后)
师:通过实践,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你们知道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师:工人们先在要砌墙的两端钉两个钉子,然后拉出一条直线,用砖砌墙时,造出的楼房不会出现问题。
师:再如手枪的制造原理。枪杆和枪尾都各有一个准心,射击时,只要瞄准这两点及目标就行了。
……
从生活中找找“两点一线”的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用数学进行思考。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就理解得更透彻了。
教学反思:
纵观整堂教学,总有不尽人意之处,虽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但有些例子可能还欠科学性,在揭示射线的“无限性”时,进度太快。总之,教材中处处含有探究的内容,生活情景的再现——它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去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价值,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
阅读(19) | 评论(1)
前一篇:数学学习淘宝(一):错题集
后一篇:做一棵有韧性的苇草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