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课堂研究》读后感 (2017-03-17 08:29)
栏目:个人博客
《课堂研究》读后感
一堂有活力、有激情的课堂教学对于每个教师、每个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拜读了钟启泉教授的《课堂研究》后,其中第7章“课堂互动研究的意蕴”给了我很多启发,令我有所思考。
我们的数学课堂,因教学紧凑、思维发散性强,学生常常处于紧张的听课状态,在不良情绪影响下,学习效果有时会差强人意。因此,需要适当的调剂,令课堂更加活力积极。课堂互动在这其中起到了以小见大的作用,互动能够有效拉近师生关系,优化生生交流,提升课堂质量。
《课堂研究》是著名学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领军人物钟启泉教授“课堂研究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本书以认识、了解课堂为目的,通过诠释课堂研究的意蕴、视点、方略,给我们一线教师展现了一幅崭新的教育实践图景。
在《课堂研究》的第7章中,钟教授指出:课堂互动研究意味着从“课堂控制论”走向“课堂互动论”。隐含一种新的教学观,即“儿童本位”。“尊重儿童、尊重差异”——这是课堂互动研究的思想基础。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做好教学互动呢?在本书中谈到了以下两点:
一、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备课是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要做好教学互动,首先在写教学设计时,需要思考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而哪些知识点学生容易跑题,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回到原来的课堂范围中。在《课堂研究》中钟教授谈到的“自主活动”是一定要我们教师努力吸收新的知识和信息,并融会贯通于自己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和活动预备多种方案,充分作好弹性化准备。同时在教案中也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与空间,这样学生才能跟着教师的想法行动起来,自觉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二、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
每堂课结束后,结合教案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哪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哪些又是充分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响应,获得了很好的反馈。教师应该总结课堂成果,完善正确的,学生喜欢的内容,修改那些没有达到效果的片断,思考如何改进。这样教师的教学经验才会越来越丰富,同时学生也会越来越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研究》钟教授谈到:每一位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所追求的,既不是压倒对方的论战。也不是学术理论的建构,而是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且获得一种话语权:表达个性化实践的创造和对于实践的多视角与多样化实践的话语;推进不同教育风格的教师的经验交流与分享,构筑合作探讨教学实践的共同体。
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会拨云见日,反复实践创新,在课堂研究的路程中砥砺前行!
阅读(16) | 评论(1)
前一篇:我是学生喜欢的老师了吗?
后一篇:扬我中华瑰宝 传承珠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