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瑛莺
部门组:北校区语文组
学科组:语文
我的博客数:138
我的评论数:21
• 个人博客 (138)
汤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棉”和“恶”都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认识部首和意思,蚜虫和七星瓢虫老师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介绍给大家,在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后进行朗读。老师在课堂上还训练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划词句的能力。读课文时也让同桌相互检查,听清对方朗读时是否正确。
汤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沉稳大气,令人佩服。在教学生字时,重点让孩子们借助字典自己去查找并理解含义。在教“棉”字时是通过理解字典中对这个字的解释,再结合“棉”的字形,让学生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因为“棉”是一种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是白色的,并且“棉”通常可以制成毛巾之类的东西。巧妙地交给了学生识字的有趣方法。
《棉花姑娘》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汤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很强的设计感,把一节内容很简单、句式基本重复的课文上得很出彩。教学中对于生字的的教学很扎实,又教会了孩子怎样记住汉字的小窍门,如果最后一小节的朗读训练再加强一点就更好了。
这是探究,不是语文!
谢谢汤老师的精心点评!如此专业,敬业,向你致敬!
嗯,有始有终的好活动,值得点赞!
善于观察,富有智慧的老师!
用心的点滴,会汇成欣慰的小溪,为你的创意和用心鼓掌。
绘本教学最有趣的在于想象,你的课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这一绘本采用剪影的画面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独特的故事。既讲述了一位女孩的童真又表达了孩子对妈妈暖暖的爱这一主题。面对这样的主旨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汤老师则深入浅出,通过抓住一句话“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一个做月亮的配方带领孩子打开阅读之门,借助读读、议议、想想等方法带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阅读世界。
读《课堂研究》有感 (2017-03-20 10:00)
栏目:个人博客
读《课堂研究》有感
有幸拜读了钟启泉教授的《课堂研究》一书,收获颇丰。本书有四个重要部分,第一编讲了“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第二编着眼于“课堂研究的视点”,第三编阐述了“课堂研究的方略”,第四编分析了“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其中第三编的一个章节中提到了练习的系统设计问题。钟教授认为我们应从“机械性练习”走向“有意义练习”。让学校的“练习”变得更自由、更快乐、更有趣,不是乌托邦。问题在于教师的觉悟与相应的本领。
功利的教育太在意“效果”,总是追求“急用先学,立竿见影”。
有教师告诉学生:“这篇文章考不到的,可以不看”、“这本教辅对考试有利,全做完”。如果总是和儿童谈“利”,他会丧失学习的趣味。
教学中能不能少一点功利意识呢?我们这一代教师的目光能不能看得稍微远一些呢?
开学至今,两个单元的语文教学,让我逐渐对“单元整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兴趣。整合后的课文,更加系统,有规律。学生一旦适应了,就立马有了令人欣喜的表现。课后,一个孩子会说:“老师,第7课的主题好像和第8课不一致,一篇是讲人有多么勇敢的,一篇是讲景色的。”还有孩子会说:“老师,今天有两节语文课,很适合讲解精读课文。”更有孩子,带了自己做的素材,为大家讲解暑假去西双版纳的经历,让老师在课堂上留几分钟给她。孩子们这些稚嫩的声音和主动学习的热情,让我看到了单元整合后,我们的学生是极为适应并可以真正有效学习的。
作为老师的我,当看到学生投入在学习中的兴趣和热情后,不禁产生了思考:我们能否维持这种极好的状态?我们能否不让孩子失望?我们还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课文上完了,随之的课文练习该如何安排?钟教授说“练习有益于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不过,机械性训练并不是心智的训练。”作为老师,应该将时间用来思考练习的有效性、趣味性、延续性,而不是只顾着让学生不停地做。
学校的古诗词之风随着春天的到来开始在学生中流传开,老师给了二年级的小朋友一些关于春天的古诗。学生很感兴趣,在家背诵,和同学交流,大声吟诵。前几天,我们上了一篇课文——《迷人的蝴蝶谷》。文中美妙的语句深深吸引了学生。接着这两个契机,我让学生写“春天真美丽”的小练笔。原本的写作要求中,只要求学生将春天有特色的景物,如桃花、柳树、放风筝的孩子、燕子……进行逐一的描写。可是,这样的练习是被动的、被限制的。我觉得应当设计出主动的、积极的、生机盎然的练习来才对。因此,我一上来,先请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随后,当我出示了春天的美景图后,就有学生将古诗句用到了自己的语言中,还传来了其他孩子欣赏的掌声,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后,灵感更加多了,随即就有学生运用了课文中学到的好句。优美的语言和自己的修改,赢得了孩子们一阵阵赞叹声。最后,当我告诉大家,我们来写一写时,学生个个摩拳擦掌。
“基础教育的特点,在于教师的全部努力,经过漫长岁月之后,才能从人的教养、习惯方面看到一点点作用,而追根溯源,却又未必能说清。教师一节课,仅仅是一滴水,但是,每一滴都是重要的,对于生命。” 之前看到的这句话,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对于生命,我若随意,那我便失去了教师的本色。对于课堂,我若停留,那学生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实践和探索都是有意义的,无所谓成功与失败;因为我们的努力,为学生多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的前行路上多了一抹亮色;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是留给后来人的财富。
阅读(49) | 评论(1)
前一篇:读《课堂研究》有感
后一篇:和学生一起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