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PBL项目学习有感 (2017-10-25 07:40)
栏目:个人博客
责任杯如火如荼在校开展,今年的形势与以往略显不同。着眼于未来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能不断探索,与时俱进?什么样的课堂能民主、开放,高效并存?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兴致盎然,乐于其中?……对于专业与责任并重的教师来说,这一系列针对职业的设问近在咫尺,迫在眉睫。为了职业青春永驻,我们需要及时思考、改变和实践。
以“为学生的未来而教-以PBL项目实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本届福山正达责任杯,非常顺应了正达教育理念的发展,也契合了教师教学改革的需求。那么什么是“PBL”?为什么要推行“PBL”?老师需要改进什么?如何改进?学生们能否适应?…… 学校推荐的《PBL项目学习(项目设计及辅导指南)》一书,对上述问题做了一一阐述,同时,也为我们推行“PBL”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本书作者汤姆.马卡姆博士,身兼数职,除了哲学博士的头衔,他还是一位心理学家、教育家...。他提出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及创造性、探究和学校转型的解决方案,正在世界范围流行。是一位着眼未来、敢于挑战的教育引领者。
本书全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PBL“的教师任务、项目设计的步骤和项目过程管理进行细致阐述。第一部分,《PBL初学者入门》介绍了PBL的训练方法,概述了PBL的各种工具并为PBL使用教师提供了最佳的实践方法,同时确定了在教室建立高效教学环境的六个步骤。第二部分,《项目设计》介绍了如何按步骤设计一个严谨的项目。有参考使用的规划表和任务表,并为如何将设计流程应用到教学环境提出了建议。第三部分, 《过程管理》则介绍了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三大秘笈,将重点转移到学生和教师的伙伴关系中,教师规划项目,学生落实行动。
通过精读和组内共读分享精髓,我对“PBL项目学习”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它并非我原先误以为借壳高科技教学的“炫酷项目”,也不是不接地气、纸上谈兵的“虚拟项目”,而是在“真实环境下的一种最佳学习方式。” 对书中出现的一些理念于我如同拨云见日,感受颇深。诸如“教师”应是“教练”,“小组合作”应是“团队合作”,这些对之前自己的思维模式还是有所碰撞和颠覆的。自己平时的教学欠缺的就是组织协调能力,课堂教学只求一味的 “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辅助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自身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提高。回头想想,这与我们年幼时所接受固有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不无关系,而现如今,我们实质仍然在使用这类似的方式“教育”着下一代,细思极恐!好在本书第一部分就给出了解决方案,也是老师的任务之一,建立“团队协作”,因为团队有共同的目标,当大家共同关注此目标时,会更容易达成!因此,教育学生团队合作是21世纪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那么,老师该怎么做呢?书中同样给出了答案:项目启动前组建团队,均衡分配;在项目实施时训练团队,沟通协调、关注倾听,尊重差异、不断激励;当团队的合作能力基本掌握,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评估、平衡和激励团队。可见“PBL“的学习方式民主科学,学习过程灵动快乐,学习成果透明高效,在锻炼了学生智商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情商,为日后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实施PBL项目制教学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身份的转变。我们要从教师转变为引导者(“教练”),从控制转变为信任,信任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创造力和潜力,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定向指导和及时激励。相信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勇于改变自己,成为一名引导者,跟孩子们一起体验学习与成长的美好。因为我们已经拥抱改变,相信我们一定能拥抱未来!阅读(20) | 评论(0)
前一篇:感悟
后一篇:PBL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