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珺

部门组:小学部-英语

学科组:English

我的博客数:116

我的评论数:8

• 个人博客 (116)

陈老师:看了你的文章我很感慨,学习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并付诸行动,这是成为优秀教师的良好品质,赞赏你!石惠新

正达为每一个福娃提供了成长、展示的舞台,我们的福娃很幸运、很幸福!

享受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分钟,看到每个孩子的不同,鼓励他们朝着自己原本的样子越长越好,你真棒!

同为班主任的我们,有着同样的感悟!相信孩子们通过这次比赛都收获了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Impossible mission变成了possible, 而且是做到了commendable,为你们点赞!

为小朋友们整齐划一的动作,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家长的全力支持点赞!

陈老师的这节课上的是Part C小故事,整节课思路非常清晰,条例明确,学生在她的带动下完成了Being a good citizen的思维导图,完成本节课task,值得学习的是Part C故事教学的重难点是需要自己把握的,陈老师把握的很到位,是一节值得学习的好课!

课上的棒,文章分析的也值得学习!

走进PBL的大门 (2017-10-27 15:21)

栏目:个人博客

走进PBL的大门

近日,走在上班的路上,偶然听见两位中学生的谈话。“今天下午什么课?” “化学加英语。”“唉,烦死了,化学课不能睡觉,那老头管得实在太紧了。”“对啊,不过英语课能睡,我上次睡得爽死了。”他们的谈话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中继续着,而作为老师的我已经不忍也不敢再往下细细地听。下午总共两节课,他们可能会用睡觉的方式来消磨掉其中一半的时间,而剩下的另一半时间不能睡觉的原因只是由于那个老头管得太紧了。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十几岁的花季少年在虚度光阴,可是这仅仅是学生的错还是老师的悲哀呢?

“Our School System Was Designed In 1983.”这是纪录片《极有可能成功》宣传海报上的一句话,我们的学校体制在一百多年就已经诞生了,而且至今几乎没有改变。传统的填鸭模式中,老师只关注今天他给鸭子塞了什么塞了多少,而从不考虑鸭子的感受。而PBL作为一种教学思想体系,向我们清楚展示了未来教育应当如何框架。调查研究表明,在过去的十年中,体验过PBL的学生声称自己体验到了一种从质量上来讲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而这个过程中,老师看到的不仅是学生满满的激情和求知欲,还有他们之前从未被激发的潜能。

PBL项目学习》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紧紧抓住了我的眼球:“要想创建一个充满驱动力和成功元素的氛围以支持PBL学习,最出色的表现是教不出来的;相反,就跟植物一样,它需要合适的生长环境。PBL老师应设计最有利于学生表现自己的环境。”传统的课堂中,老师喜欢并习惯于把自己置于高位,高高在上的权威光环也无形中在师生间加了道难以逾越的屏障。然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PBL课堂中,教师里没有权威,老师是观察者,是引导者,是教练,是拉拉队长,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可见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给予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对项目的顺利开展是多么重要。

虽然正式听闻PBL这个名词是近两个月的事情,但是细细想来,我们之前做的很多似乎或多或少带有点PBL的影子:每年外语节中,我们和孩子们甚至家长们和孩子沉浸在一个又一个主题中,大家一起探究学习,乐此不疲;这学期课中的歌曲分享环节,我也尝试打破原先我挑选歌曲的模式,变为由孩子们自己来选歌。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一起来讨论网络搜歌的方式,分享制作PPT的心得,尽管这其中包含如何插入图片及音视频,如何设置字体颜色大小等看似与英语教学毫不相干的内容,但是当我们尝试去做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显然就被调动起来,之后的分享环节也显得更有意义;本学期的教案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参加学校社团的感受、观察社团海报的优秀作品、分组思考讨论等环节,尝试让学生自己去设想作为一个学生社团负责人,如何启动一个学生社团。这样一想,感觉PBL已经不再像之前初闻大名时的那样陌生,其实它也可以是那样熟悉而又亲切。

对于PBL,我现在可能只是个门外汉,但我这个门外汉愿意用自己的时间和努力去慢慢走进这扇门,为学生也为自己打开一片更广阔而又精彩的世界。

阅读(852) | 评论(0)

前一篇:9月随堂课反思

后一篇:揭开你那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