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瑛莺
部门组:北校区语文组
学科组:语文
我的博客数:138
我的评论数:21
• 个人博客 (138)
汤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棉”和“恶”都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认识部首和意思,蚜虫和七星瓢虫老师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介绍给大家,在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后进行朗读。老师在课堂上还训练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划词句的能力。读课文时也让同桌相互检查,听清对方朗读时是否正确。
汤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沉稳大气,令人佩服。在教学生字时,重点让孩子们借助字典自己去查找并理解含义。在教“棉”字时是通过理解字典中对这个字的解释,再结合“棉”的字形,让学生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因为“棉”是一种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是白色的,并且“棉”通常可以制成毛巾之类的东西。巧妙地交给了学生识字的有趣方法。
《棉花姑娘》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汤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很强的设计感,把一节内容很简单、句式基本重复的课文上得很出彩。教学中对于生字的的教学很扎实,又教会了孩子怎样记住汉字的小窍门,如果最后一小节的朗读训练再加强一点就更好了。
这是探究,不是语文!
谢谢汤老师的精心点评!如此专业,敬业,向你致敬!
嗯,有始有终的好活动,值得点赞!
善于观察,富有智慧的老师!
用心的点滴,会汇成欣慰的小溪,为你的创意和用心鼓掌。
绘本教学最有趣的在于想象,你的课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这一绘本采用剪影的画面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独特的故事。既讲述了一位女孩的童真又表达了孩子对妈妈暖暖的爱这一主题。面对这样的主旨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汤老师则深入浅出,通过抓住一句话“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一个做月亮的配方带领孩子打开阅读之门,借助读读、议议、想想等方法带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阅读世界。
解放孩子的头脑 (2017-12-19 20:55)
栏目:个人博客
解放孩子的头脑
——读《教育与脑神经科学》有感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蕴藏着独特的天赋、气质、价值,我们必须充分注意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每个孩子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需要激发和唤醒。阅读了西方教育前沿系列丛书中的《教育与脑神经科学》之后,体会到“教师是大脑的变革者”这一说法,受益匪浅。本书在第100页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学生是有意识地选择那些他们认为值得专心学习的内容。学生上课时决定吸收什么学习内容,教师在这一点确实无计可施,但大脑的本性是好奇求新,教师则可根据此设法营造出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六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
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育发展到今天,应该是顺应当今的时代发展的。陶行知先生在多年前提出的观点,现如今仍然适用并有效。可惜的是,能完全理解并做到的教师,可能并不多。有些老师连自己都没有“解放”,思想保守,方法陈旧,那么该如何去解放我们的学生,解放我们的课堂?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只是教学生几个单韵母,为了帮助发音,我出示了一句口诀“我有一件衣服,ii”。如果学生仅仅只是跟着读,那么这样的教学就是可悲的。我先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想说的口诀,有的孩子说出了好笑的句子,但是也有这个准确的发音部分在内,我就依然鼓励。有的孩子说出的口诀想象力丰富,语言优美或者贴近生活,那就是值得表扬的了。仅仅口头上的表扬之外,我还将优秀的口诀当场记录下来,直接写在课件上,学生看到老师听了自己的意见,修改了原本的课件,惊讶地长大了嘴。而与此同时,他们知道了,原来,他们就是学习的主人。生命的本真是自由的、自主的,我们要给学生“松绑”,把自主、自由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思维的主人、自己发展的主人、自己活动的主人,自由自在地享受生命的快乐,不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成就自我。当我布置了一个回家创编小口诀的作业后,一点都不担心学生不去完成,他们已经沉迷其中了。果然,第二天的课堂上,原本只预留的10分钟作业反馈,已经明显不够了,没有表现的孩子还发出了叹息声。
课堂上要吸引学生,特别是吸引那些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不来一点标新立异的教学手段肯定是不行的。一点小小的幽默、偶尔活动一下身体、开展多感知的教学、甚至播放音乐……这些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而关键在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有心,是否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这样做?
此书还给了我一个触动,有些看似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或许正在遗忘,那就是——教师的语言和表情。课堂行为中,教师的语言和表情是一切兴趣激发点的根源。有些教师的课堂语言比较生硬,语气粗重,平板冷淡,少情寡味,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也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影响。所以,我觉得:教师的授课语言一定要“甜”。这里的“甜”,是指充满教师的激情,饱含知识营养,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言语,是让学生在甜美、欢悦的感情所造成的氛围中,集中精力,认真学习的言语。在教室里,每个教育者,都是属于教育事业的,属于教育对象的;即使在课堂上碰到了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甚至有不遵守纪律现象,也应该冷静,保持良好的心绪,和蔼、亲切,讲出“甜”的话语来。甜的言语,除了浸透了感情之外,一般还表现为语气亲切,柔软,但不失庄重感;语调低一点,但不失其速度与生气;语感儿童气足一些,又没有矫揉造作之嫌。
话中洋溢着与学生一道探寻知识奥秘的兴味。这就需要学点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语言,尽量把自己失去的童心寻回一些儿来,使自己的口语对儿童的口味。唯其如此,才能使学生听出“甜”味来。
人们的面部表情是丰富多彩的,它最复杂、最敏感,也最微妙。甚至很难用语言表达的细微深刻的感情,都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惟妙惟肖地表达出来。
课堂上,学生不但要听,还要看。要让学生感觉出语言的“甜”味来,无疑表情可以帮你大忙。如果你面目慈祥可亲,情感表露丰富,会大大加强言语“甜”的效果。不可忽视面部表情的作用,特别是眼神的运用。要让学生从你的眼神中看出深厚而动人的感情,倾心而热烈的嘱托,热情而深沉的关怀。
听觉和视觉,对于学生的刺激是最直接的。仅仅依赖于不停地起身活动或者看多媒体图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或许已经足够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和思维的不同,还是需要教师在细节上多花功夫。
顺应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性,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和谐而又充分的发展,这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阅读(13) | 评论(0)
前一篇:解放孩子的头脑 ——读《教育与脑神经科学》有感
后一篇:躬逢新时代,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