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瑛莺

部门组:北校区语文组

学科组:语文

我的博客数:138

我的评论数:21

• 个人博客 (138)

汤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棉”和“恶”都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认识部首和意思,蚜虫和七星瓢虫老师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介绍给大家,在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后进行朗读。老师在课堂上还训练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划词句的能力。读课文时也让同桌相互检查,听清对方朗读时是否正确。

汤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沉稳大气,令人佩服。在教学生字时,重点让孩子们借助字典自己去查找并理解含义。在教“棉”字时是通过理解字典中对这个字的解释,再结合“棉”的字形,让学生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因为“棉”是一种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是白色的,并且“棉”通常可以制成毛巾之类的东西。巧妙地交给了学生识字的有趣方法。

《棉花姑娘》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汤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很强的设计感,把一节内容很简单、句式基本重复的课文上得很出彩。教学中对于生字的的教学很扎实,又教会了孩子怎样记住汉字的小窍门,如果最后一小节的朗读训练再加强一点就更好了。

  这是探究,不是语文!

谢谢汤老师的精心点评!如此专业,敬业,向你致敬!

嗯,有始有终的好活动,值得点赞!

善于观察,富有智慧的老师!

用心的点滴,会汇成欣慰的小溪,为你的创意和用心鼓掌。

绘本教学最有趣的在于想象,你的课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这一绘本采用剪影的画面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独特的故事。既讲述了一位女孩的童真又表达了孩子对妈妈暖暖的爱这一主题。面对这样的主旨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汤老师则深入浅出,通过抓住一句话“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一个做月亮的配方带领孩子打开阅读之门,借助读读、议议、想想等方法带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阅读世界。

躬逢新时代,初心不改 (2018-03-19 19:43)

栏目:个人博客

躬逢新时代,初心不改

我是幸运的,在我出生后第二年,我的祖国就迎来了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我们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上小学的时候,从大人口中听到了一个“很灵”的城市——深圳。没多久,我的母亲就慕名前往旅游。她在亲戚邻居的羡慕中,带着只有在深圳才能买到的录像机回来了。我至今记得,当晚就来了十几个邻居,里三层外三层地坐在我家,看着录像机里播放的一个电影。而母亲口中的“繁华、美丽、先进……”于我来说,是懵懂的。后来,我才知道,深圳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而歌词中唱到的“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也让我体会到了改革开放的神奇之处,那就是——它让深圳这座城市踏上了一场奇迹之旅。

但是,很快,我居住的城市——上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码头,汽车,高楼,正在飞速发展。有些地方,如果一段时间没有去,都会有新的变化。

上初中的时候,我一直住在浦西,我的舅舅住在浦东。偶尔去拜访一次,就觉得,那是一个偏远、冷清的地方。可是,记忆中没过多久,再去浦东,竟然心生羡慕之情。这里宽阔的马路、美丽的绿化和现代化的建筑,是我这个老浦西人始料未及的。

 浦江东岸是上海最年轻的城区,一九九O年正式开发开放,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浦东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惊人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杆。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浦东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

现在的我,将家搬到了浦东,也在浦东最有名的一所小学担任一名平凡的教师。如今这一切可以称之为“幸福”,而它的来源都要归功于“改革开放”。

幸福是用来珍惜的,也要懂得维护。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如何将这份幸福传递给我的学生,告诉他们:如果我们勇于尝试、不忘初心,幸福就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在学习了很多关于“改革开放”的资料的同时,也接受到了很多信息。看到杂志上这样一段文字——

“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现在的5年、3年。有人预言:人类现有知识到本世纪末只占当时知识总量的5%,其余95%现在还未创造出来。这表明,历史绵延很久的“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学历教育已被学力教育取代。”

这是一段令人警醒的文字。身为教育工作者,这样的文字,是决不能从眼前飘过的,应该是要烙印在心头的。

我突然有种感觉:教师不就像是农业化生产的庄稼汉吗?我们的教育就像农业生产,既允许同一块地里的作物有差距,又允许在大豆的间隙种芝麻;当阳光、空气和水分不理想的时候,可以人造温室、人工灌溉,甚至监测土壤、对应施肥。而庄稼出了问题;我们不该指手画脚地责骂庄稼,而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对策。教师不必埋怨学生,而要先问自己的能力和态度。多反思自己的教学,你就能找出解决学生学不好的问题的办法。教师不仅要把“有用”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有用”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别让很多同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一堆知识垃圾,而你还去抱怨他笨,智商不高。

我们的学生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就像庄稼不在乎你的存在一样,除非你给他一个尊敬你的理由。一是你能使他佩服,二是可以从你这里得到利益。你如果不能使他佩服,就让你所提供的东西成为孩子眼中宝贵的礼物----一如阳光、空气和水分对于农作物。

    我们的课堂需要“改革”更需要“开放”。以前的课堂在于教师讲授多少个知识点,而现在的课堂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以前的课堂在于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而现在的课堂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以前的课堂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现在的课堂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以前的课堂在于学校走廊上悬挂了多少名人名言,而现在的课堂在于学生对自己以及对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深刻的感受……

这些教育中的改革,来势迅猛。教师若没有做好准备,那必将被淘汰。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是选择了一生的修炼——躬逢新时代,我们共同期待遇见一个新的自己,在当下,在未来,在日复一日的教育生活中,成为一个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好老师,真的,也是人生的幸运。

我认为教育的“改革开放”就是传承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教育,应该为未来作准备:准备知识,准备智慧,准备修养,准备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这样的教育需要我们既守住中国教育的根本,有中国情怀,又要放眼世界,创建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未来教育。

我们也要“改革”,改革观念与方法,我们更要“开放”,开放内心与眼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仁人志士的理想与追求,更应该成为中国教育的情怀与信念,上下求索、初心不改、虽远不怠!

 

 

 

 

 

 

 

 

 

 

 

 

 

阅读(37) | 评论(0)

前一篇:解放孩子的头脑

后一篇:《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