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改革开放40周年自我学习 (2018-03-18 20:45)

栏目:个人博客

改革开放40周年自我学习体会
         
          ——读《激荡十年》有感

继“激荡三部曲”-- 《浩荡二千年》、《跌荡一百年》、《激荡三十年》之后,吴晓波于17年底再度推出续曲--《激荡十年》。“激荡三部曲”分别介绍了中国历史二千年、近代一百年及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企业的发展兴衰史等三个时段。而这部《激荡十年》则是介绍了最近十年(2008-2018)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界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以此来反映当下中国经济和企业的最新面貌。

在这十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 2.5 倍,一跃超过日本,居于世界第二,人民币的规模总量增长了 3 倍,外汇储备增加了 1.5 倍,汽车销量增长了 3 倍,电子商务在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增长了 13 倍,网民数量增长了 2.5 倍。

在这十年里,中国高铁里程数增长了 183 倍,城市化率提高了 12 个百分点,中国的摩天大楼数量占到了全球总数的七成,中产阶层人口数量达到 2 亿,每年出境旅游人口增加了 2.7 倍,中国的消费者每年买走全球 70% 的奢侈品,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 39 岁。

在这十年里,中国公司的体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财富》世界500强(2017)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 35 家增加到了 115 家,其中,有 4 家进入了前十大的行列;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 15 倍和 70 倍,闯进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

在这十年里,在智能手机领域,有 4 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第一;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 7 家。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

在这十年里,中国经济总量超越了日本,制造业规模超过了美国,汽车产销量在 2009 年的赶超更是在底特律引起了巨大的心理震撼。中国成了互联网普及度最高的国家,每一个到中国旅游的欧洲人都对 4G 网速羡慕不已。几乎把巴黎老佛爷店挤爆的中国游客让法国人又爱又恨,甚至连中国大妈们对黄金的热爱,都构成了期货市场的一个非常规性指标。

也是在这十年里,中国公司展开了激进的跨国并购,它们买下了欧洲最大的机器人公司、曼哈顿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好莱坞的连锁影院、比利时的保险公司和日本的电器企业,还在世界各个重要的枢纽地带拥有了起码 30 个港口和集装箱码头。

这十年,我们都身处其中,是旁观者更是经历者甚至是参与者。这其间发生的诸多事件,有的铭记于心,有的如数家珍,有的略有耳闻,有的已渐渐淡忘。但当拾读这本《激荡十年》时,仿佛观看一部许久未曾重温的旧电影,几近遗忘却又恍如昨日。

2008年,老天似乎也不眷顾中国,先是天降暴雪,继而地裂大缝,尽管成功举办的北京奥运会给国家带来喜庆,但紧接着的是国际金融危机、三鹿破产……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但中国在政府的 “四万亿计划” “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等政策的强力刺激下,却是经济复苏的一年。同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局--由新浪、搜狐和网易 “三巨头” 所统治的新闻门户时代,向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的BAT时代转轨。

2010年,这一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1年“3Q”大战、马云遭遇十月围城微信横空出世……,互联网力量随之造成的渠道突变,致使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式的分销模式开始崩塌,数以万计的专卖店连锁柜成了少人光临的马奇诺防线”。

        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 ……

2018年,改革开放,四十不惑。此时此刻,中国正以新兴大国的姿态站立在历史的临界线上。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而我们所处的则是激荡的时代,是快速变化的时代,是利益各方激烈博弈的时代,也是科技创新与旧有制度不断碰撞、迭代的时代。正如凯文.凯利所言: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变化如此之快,机遇就在此刻!

阅读(11) | 评论(0)

前一篇:《教育与脑神经科学》读后感

后一篇:《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