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让学校重生》读后感 (2018-05-18 19:45)

栏目:个人博客

让学校重生――未来重生

  转眼临近毕业季,也是家长欢喜焦虑期。恰在此时,遇见了肯·罗宾逊的新著――《让学校重生》。

 你关心教育吗?罗宾逊爵士以这样一个家长、教师、学生甚至应该说是所有人都会肯定回答的问题开篇。同时也提出几乎全球教育面临的现状――教育改革――但很多教育改革都是基于政治、商业利益、违背了人们学习与学校运行的真正规律!

  “学习”指的是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

  “教育”指的具有组织性的学习;

  “培训”是一种集中关注学习具体技能的教育;

 “学校”则是人们在一起相关学习的所有区域。

 罗宾逊爵士通过对以上四个常常被人们混淆的概念介绍,尤其是对“学校”的定义介绍,跳出我们对“学校”的传统定义,同时也提出了全书主题――需要一场革命重新思考学校应该如何运行,对于学校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也就是换一种思维来重新理解教育,即让学校重生。

 当阅读到“当中国上海地区在2009年首次国际化学生评估项目(PISA),占据了所有学科榜首时,西方世界掀起了轩然大波。2012年排名中,上海又是第一,其次是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西方媒体乐此不疲地讨论着亚洲模式的教育,并广泛呼吁政治家们在国内要更加努力地提高标准,以免在全球竞争中落后时,在感叹罗宾逊爵士公共教育的政治操控目的的敏感嗅觉的同时,也不免萌生对上海地区所谓亚洲模式教育的担忧,毕竟这又是一场包涵了阅读、数学、科学等方面的“测试”。很难想象爱迪生、达·芬奇等大师们经过传统的教学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时当阅读到上海市教委正在考虑退出国际化学生评估项目(PISA)时,并说上海不需要所谓的冠军学校,它所需要的是遵循良好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学校。,不禁暗暗为市教委的高瞻远瞩点赞!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理特性、才能、人格和兴趣。而狭隘的从众观点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被系统淘汰的不合规者,或是需要再加工的人。符合系统规格的人可以做的很好,而那些不合规的人则一塌糊涂。这是形成严格服从的传统教育文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书中,罗宾逊爵士也给出了答案。新型教育的四重目标:

一、经济目标:教育应当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并理解他们必须承担经济责任,实现经济独立。

二、文化目标:学校应该让学生理解和欣赏自己的文化和价值,尊重他们的多样性。

三、社会目标:教育应该促进和实践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帮助年轻人成为积极主动、富有同情心的公民。

四、个人目标:教育应当使年轻人发展自己的才能与兴趣,并全身心参与到世界和周围的环境之中。

而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推广广泛的课程与学习方法,如跨学科的全球意识、环境意识、公民素养、金融经济素养及健康知识;创造与创新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与协作等学习能力;灵活性与适应性、积极性与自主性、领导力与责任感等生活与职业技能。为实现上述目标,便需要抓住教育的核心:帮助学生学习。这与国内一直在倡导的因材施教不谋而合。对于如何实现或者说课程设计的方法、教育回归家庭、整个教育环境的改变、未来教育的愿景等书中也作了相关介绍,基于篇幅关系,这里不一一罗列。

当然,教育的问题,全然没有标准答案完美方案,更没有一招制胜一劳永逸的教育模式或系统。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不断进行革新与探索的同时,也需要对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实践模型与进行分析学习与心经验汲取。而《让学校重生》正是这样一本对教育学家、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都会带来碰撞、引发沉思的著作。

让学校重生,教育重生,未来重生!

阅读(8) | 评论(0)

前一篇:外语节学科探究小结

后一篇:年度规划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