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瑛莺
部门组:北校区语文组
学科组:语文
我的博客数:138
我的评论数:21
• 个人博客 (138)
汤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棉”和“恶”都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认识部首和意思,蚜虫和七星瓢虫老师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介绍给大家,在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后进行朗读。老师在课堂上还训练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划词句的能力。读课文时也让同桌相互检查,听清对方朗读时是否正确。
汤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沉稳大气,令人佩服。在教学生字时,重点让孩子们借助字典自己去查找并理解含义。在教“棉”字时是通过理解字典中对这个字的解释,再结合“棉”的字形,让学生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因为“棉”是一种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是白色的,并且“棉”通常可以制成毛巾之类的东西。巧妙地交给了学生识字的有趣方法。
《棉花姑娘》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汤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很强的设计感,把一节内容很简单、句式基本重复的课文上得很出彩。教学中对于生字的的教学很扎实,又教会了孩子怎样记住汉字的小窍门,如果最后一小节的朗读训练再加强一点就更好了。
这是探究,不是语文!
谢谢汤老师的精心点评!如此专业,敬业,向你致敬!
嗯,有始有终的好活动,值得点赞!
善于观察,富有智慧的老师!
用心的点滴,会汇成欣慰的小溪,为你的创意和用心鼓掌。
绘本教学最有趣的在于想象,你的课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这一绘本采用剪影的画面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独特的故事。既讲述了一位女孩的童真又表达了孩子对妈妈暖暖的爱这一主题。面对这样的主旨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汤老师则深入浅出,通过抓住一句话“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一个做月亮的配方带领孩子打开阅读之门,借助读读、议议、想想等方法带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阅读世界。
深入其境 登高望远 ——读《于漪全集》有感 (2019-03-19 19:21)
栏目:个人博客
深入其境 登高望远
——读《于漪全集》有感
最近在阅读《于漪全集》,这是基础教育领域首部特级教师的全集。全集以“一辈子学做教师”为线索,从基础教育、语文教育、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师成长、序言书信、教育人生八个方面多维度展现于漪来自教育第一线的理论研究成果,力求树立当代教育家的典型形象。
我一开始阅读,是看着目录,根据题目,挑着读的。比如,看到“善教与会写”的题目,赶紧翻阅,因为我想知道,“善教”与“会写”哪个更重要?从中很快找到了令我茅塞顿开的答案:于漪老师说“教师经常动笔,可以锻炼思维、锤炼感情,增强认识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增强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善教与会写之间既不能画等号,也不能视为对立的两个方面。对语文老师来说,思维的清晰化、条理化十分重要。而动笔写,对训练思维的清晰度、条理化极有效果。”看到此处,不禁汗颜,原来自己要寻找的答案是盲目的,仿佛掌握了其中一项便行了。殊不知自己连一个“善”或者是“会”都做不到。此时该做的应该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教”与“写”。用于漪老师的方法,坚持不懈去研究,或许不久后,自己能领悟到一点点的“善”与“会”吧。
读完此篇,我不再挑选目录上的题目了,我翻到了第一页,从第一篇开始,一页一页汲取,一页一页感悟……
“深入其境 登高望远”一篇是2001年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上的一篇并不长的文章,而我在《于漪全集》中看到此文,竟然反复阅读了几遍。于漪老师能在18年前就有此番见地和感受,实在令人倾佩不已。文中写到“要放眼看世界,放眼看未来,放眼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育人大背景,就能较为准确地为语文学科定位,就能深味到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素养、能力、精神、气韵方面的分量与价值。跳出圈子,换个角度看,就不会囿于为文而文,就会思路开阔,上下古今中外;就会穿透种种迷雾般的现象而洞悉事物的本质;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教学要把可爱的学生放在首位,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培养他们,使他们能够长足发展,既为他们的今天,也为他们的明天。”
看着于漪老师的这番真知灼见,仿佛耳边真的听到她在呐喊:老师们,在低头忙碌奔波中,记得不忘努力抬头,记得不忘努力伸长脖子看书、看世界。如此,方能解开思维之锁,解开心灵之锁。
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说“走出去了解整个世界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让孩子们走出去,那老师呢?难道一个劲的鼓励鞭策学生走出去,老师却停留在原地?老师难道不是应该先一步往外走才对吗?登高方能望远。老师要学着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疆,学着跳出自己狭窄的生存环境,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审视、理解我们的职业和自己的一生。
于漪老师告诫我们“开阔视野,向其他学科学习,向国外学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均可作为借鉴,从中得到启发,获取有益养料。然而,在学习时切不可盲目照搬、生吞活剥,一定要以我为主,从语文学科的实际出发。语文教学生命力的根应深深扎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扎在深厚的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只有以我为主,尊重学科特点与规律,又广为参照,吸取养料,丰富拓展,才会闪现创造的火花,使语文教学增色,对学生学习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深入语文之境,必先登高,方可望远。教师可能更需要有思维和心灵的自由。这样的自由首先来自于你自己的登攀。因为自由在高处!
阅读(37) | 评论(0)
前一篇:个人年终总结
后一篇:深入其境 登高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