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成长的明灯 (2019-03-17 23:10)
栏目:个人博客
成长的明灯
——读《于漪全集17——教师成长卷》有感
幸读一书,《教师成长卷》,如获至宝。于老师说“我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一辈子在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师要真正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终生进步。”“育人,不能一般地理解为培养学生,而是应把它放置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认识。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她用这样的话语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她就是于漪,师者的楷模。
于老师撰写此书既分享了她的教学教育经验、又寄托了她对教师发展的极大期望,此心此意深深佩服。阅读这本书让我感受特别之处还有两个方面:1)文中有部分章节记录了她和一线教师或一些教育专家的交流交谈语录,非常贴近我们教育第一线,对于教学非常受益;2)无论从书中哪个章节,我们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于老师教育教学中放在首位思考的永远是学生。
拜读此书两三文,启人心智,深深感悟到于漪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殷殷期望,深感压力和无限动力。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对于教学不停止的研究和对学生的无限热爱。 于老师的教育观,她反复强调的是“育人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根本目的,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终极追求”,所以她对教学终身钻研、勇于创新。于老师的职业观,她说“学生没有第二个青春”,于老师始终站在时代和民族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当今的教育,教师站得更高,学生才能走得更远。她把不可能 “特异功能”展现给学生,所以于老师会从学生课堂上不以为然的笑中体察到自己教学语言的不妥;会在调皮学生的身上挖掘出闪光点以激励他,于老师说 “亦师亦友,教学才有针对性”。于老师在理性思考指引下全心投入教育教学,于是,拥有这样的“特异功能”也自然成为了可能。
纵观自己的教学生涯,不长不短十余载,努力过、执着过,其间也能领悟教育的真谛和辛苦。但总感觉自己缺点火候,教学传统无新意、对待学生有时缺乏耐心教育,教育的目标逐渐模糊,成长的目标经常停滞不前,会不断有职业危机感存在。于漪老师的文章犹如清泉,让我清醒、让我沉静和反思,认识到不认真学习、不求上进、智力缺乏,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无如何做不好的。于漪老师说过:“满足意味着结束”。她对自己的课一直不满足,她一直不断地向周围的老师们学习,即时到达了很高的高度依旧低调执着,她经常说“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 这份执着不就是一份对知识的真切渴求,不就是对学生的真心付出吗!
于漪老师是师之楷模、生之贵人,希望在她教育力量的明灯下,我能不断提升自我品质和业务素养,继续执着修炼,不负初衷!
…
…
阅读(12) | 评论(0)
前一篇:静待花开
后一篇:外语节学习探究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