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师生小故事 (2019-05-16 19:34)
栏目:个人博客
解铃还需系铃人
最近由于一些特殊事件的发生,触动了内心的弦。古人云:“人非圣贤,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发生错误或问题时,冷静处理、学会梳理、有效沟通、解开心结才是上策。
最近一年级在如火如荼地学习竖式,就像我们的外语节一样的热烈,老师学生都乐得其中,但问题也会像预演一样,一个一个拉开序幕。划线不用尺、丢符号、抄错题、法则错等,上述问题作为数学老师也见多不怪了,因为也想为自己的教学生成一些资源,有时还“变态地”等着学生“跳进坑”。接下来就惯性地填入自己的教学中,“数学诊所”、数学医院“、”啄木鸟医生”、“我来做批改小老师”…… 通过这样的形式,让错误生成资源,变“废”为“宝”,低段学生也会熟记于心,错误率逐渐降低。整个学习竖式的过程就是在这样跌跌扶扶中进步蜕变。 其间一位小L学生的问题让我对于教学反思良久。记得那堂课如常竖式计算,课堂巡视发现小L同学问题初步诊断是“十位没有退1”,但当我看到他的下一题做法时,我发现他的问题其实很严重,计算法则“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变成了“只要够减”就行这样的错误思路。真正分析这个错误背后原因关键是不理解计算法则,是缺少了摆一摆这样的操作来学习算法的过程。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双色片摆出减法计算过程有这样面对全体的教学操作,但没有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理解算法。也没有使用计数器或小棒这样更加直观易懂的学具进行操作,应该是造成上述错误的最大原因。 解铃还需系铃人,后面一堂课在反馈这个问题时加强了这方面练习,还特意让小L同学上前摆给大家看,逐步纠正解决问题。有些错误是学习过程缺失的一个反映,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经历抽象到具体的学习过程。我们的课堂中应该有很多“小L”同学,他们就像一些镜子让我们更加清楚地审视自己的问题,让我们学会梳理和修正。师生是完整的学习共同体。
经常看到我们的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会像“福尔摩斯”一样推敲学生某些答案的成因,我们也会像犯错的孩子一样去修补我们的教学漏洞或欠考虑的方面,能经常站在学生角度探究教学,及时梳理、提炼反思。我们一起在探索之路上奋进向前!
阅读(11) | 评论(0)
前一篇:外语节学习探究小结
后一篇:三年规划小结(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