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21

我的评论数:9

• 个人博客 (121)

短短一堂35分钟的课程,老师需要花费这么多准备,我好想再重新做二年级的孩子啊,老师辛苦啦!

谢谢宋老师的推荐,受益匪浅,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应该找到这本书细细读读!

错题本的确是个好宝贝,教会学生用好这个宝贝,在复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宋老师布置给孩子的错题集这项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习总结得失,还让学生乐在其中。

收通过集错题,学生可以仔细阅读题目,分析错误原因,思考正确解题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问题。宋老师的第四步:重复练习(变式练习),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和学生们分享、运用。

数学学习淘宝,很有新意的名字,看到宋老师很用心地成为了“错题控”,由衷倾佩,向宋老师学习!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是这些年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本课时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无限”的体验与感知,宋老师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上下足了功夫,值得我学习!

教师不断提升,才能获得话语权。

责任杯教学反思 (2019-11-17 18:41)

栏目:个人博客

                      责任杯教学反思
   历经正达7届责任杯,每次都在自我磨砺和互相学习中不断学习和提升,
且行且思,一路走来,承载着梦想,沐浴着阳光……

本次责任杯教学我尝试了一堂实践综合课《统计表初步》。在当今信息社会,统计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善于把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进行推断,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学习统计调查,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小学统计知识的起步,也为以后学习统计类其他知识奠定基础。统计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为了充分体现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值学生秋游时段,以学生喜爱的正达活动切入,从生活中学习、从活动中学习、从问题中学习,本着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以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为主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自经历统计调查的全过程,再将学到的本领引申拓展到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同时,也同时感受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

通过本次责任杯教学实践,我主要在以下几点上下了点功夫:

  1.关注学习的需求。
   关注学习的需求就是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东西,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根据近期学校举办的诵诗会和秋游活动,结合学生喜爱的正达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收集和整理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这就说明,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需要调查研究的,需要收集数据,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判断,做出相关决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得到有效的培养。
 2,关注收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是基础。你有这样的方法我有那样的方法,怎样的方法是有效的?为什么大家喜欢画字的方法呢?让学生进行比较,哪个方法更合理更有效,关注了孩子们的真实思维,让学生体会到要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这也是一种科学、理性的精神。

  3.关注方法的运用。

   学习是为了应用,能结合生活运用知识才是教学的落脚点。当学生有了思路方法的时候,让学生调查最喜欢吃的水果等等。在解决间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为什么要进行调查以及怎样收集和整理数据。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

   总之,从问题引入到应用知识,关注了整个统计过程,学生的统计意识、数据分析观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通过本次责任杯教学实践,反思了一些需改进处:

    1.情境设计没有完整铺设教学,有些牵强和离散,与项目式学习的目标有些偏离;

    2.缺少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的作用在课堂有余,课外不足;

3.课的设计中欠缺新意,学生的合作操作探究要多练习,主题突出和改善学习效果还需要改进;

4.预设时,整理数据的每一项目的人数相加之和应与全班人数一致。但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判断事物的不确定性和活动规则的意识较弱,影响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当预设和实际课堂产生冲突时,对于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所欠缺。

这次责任杯实践让我意识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他们的思考可能是幼雅的,但是来自于自己。他们的活动可能是混乱的,但是在混乱中积累了活动经验。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是一次精彩的生命历程。我们只有蹲下来看孩子,才能避免自己想当然地教学。

责任杯已接近尾声,在杯赛宗旨驱动下我会牢记这份责任,不断优化教法学法、提升自己,引领孩子们不断前行,让自己不断成长。

 

阅读(13) | 评论(0)

前一篇:《如何学习》读后感

后一篇:师生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