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怡雯
部门组:历史学科组
学科组:历史
我的博客数:27
我的评论数:-85
• 个人博客 (27)
读《历史的面孔》有感 (2021-05-29 09:29)
栏目:个人博客
“你若愁苦,不知路在何方,且尽管去历史里寻一寻,看一看。”过去的那些人,他们的是怎样生活的。尽管斯人已逝,背影模糊。但他们走过的路,印痕犹在,我们不过在重复着变革着步骤,骡马换机车,本质上是趋同的。行进在各自当下的时代,燃烧着青春和一代人的使命,推动着历史的节奏。所以有时候拜读不同时代的著作,会有种亲近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仿佛就在昨天。
一个礼拜的时间断断续续把这本徐涛的《历史的面孔》读完了,书的内容不长,但却从一些通常不被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历史人物背后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另一面。他们是清末民国年间的9位历史人物:容闳、梁启超、陈天华、蒋百里、孔祥熙、吴宓、唐绍仪、顾维钧和杨步伟,他们在历史教科书中或许就一句话、一幅图,在课堂上一笔带过,但是却对整个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选择的这9位历史人物中有男有女,有懂政治的,有懂军事的,还有懂外交的,也不乏学者专家。前8位不需要多说,一听就是大名鼎鼎;第9位似乎有点陌生,其实说开了,就不会觉得陌生。杨步伟的先生是赵元任,是那位写了《施氏食狮史》的著名学者、语言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翻译过《爱丽丝梦游仙境》。先生如此之牛,杨步伟却并不凭夫而荣,她是在日本读了医学博士的“学霸”级女性,也是对世界始终保持关爱的一位独立女性——在她那个时代,这样的女性也是很牛的!那个动荡的时代,有的人有能力却生不逢时,最终沉寂在时代的浪潮里;有的人在浪潮里不断沉浮,却因为一次又一次选择被时代遗弃;也有的人,遵从内心,不为名利只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也获得了一生幸福。
这些历史人物,或熟悉,或不那么熟悉,似乎仅仅也就是这个区别!但是真的,他们就是想象中的那个历史人物吗?譬如容闳,除了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组织过第一批官费留美幼童;不知道,他还曾经参与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呢?而且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也都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呢?历史教材中没有说过这些。容闳巧妙的把个人和时代整合为一体,彼此成就着。换句话所说的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进取心才是难能可贵的。就像《哪吒》里编剧借哪吒之口喊出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只有我自己说了算。”和秦末陈胜吴广喊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其实是同处一脉的。譬如梁启超,除了知道他是戊戌变法中的主力干将,除了知道他对历史颇有研究和见地,他还是一个很开明的教育家,对子女的教育结出的硕果,为新中国添了三位院士呢?讲陈天华、蒋百里、孔祥熙、吴宓、唐绍仪和顾维钧的时候,有种在时代的影响下,不同的人的选择和为人处事的几个模样。例如陈天华的自卑,最终贯穿了他的一生,致死也没摆脱;蒋百里的精神洁癖和所谓的“长线思维”,对生不逢时的绝望;孔祥熙对信仰的背叛和贪婪的一面以及专业的一面;吴宓对信仰的坚持和文化自信的笃定,用范仲淹的那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唐绍仪和顾维钧的大人风采,对国家民族做出的努力,值得学习的。纵然千人千面,殊途却也同归。那就是,“时代可能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机遇,但如何把握机遇是离不开个人与时俱进的努力程度。只有具有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选择,才能把可能性转变为实现性的自觉动力,进而影响来个人甚至是国家民族的发展。”
近代的中国真的是一个跌宕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历史上最灰暗的一两百年,却也就是这一两百年,诞生了百十位文学家、科学家……也在这一两百年中越战越勇,越战越强,民族复兴梦永不停歇。在我们以往的视角中,大约只看到了这个时代的昏暗、统治者的不作为、民不聊生的世间百态,但这本书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一些人,为了国家之独立、民族一个解放、人民之进步作出的哪怕一点点努力,也展现了他们一生的沉沉浮浮,供后人思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最后,用书扉页上的签章勉励自己吧,虽限山川,常怀梦想。愿漫步人生路上的自己,每一天都心怀梦想、心怀感恩,心怀希望。
阅读(3553) | 评论(0)
前一篇:4月历史教研反思——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后一篇:开学第一课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