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瑛莺

部门组:北校区语文组

学科组:语文

我的博客数:138

我的评论数:21

• 个人博客 (138)

汤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棉”和“恶”都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认识部首和意思,蚜虫和七星瓢虫老师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介绍给大家,在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后进行朗读。老师在课堂上还训练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划词句的能力。读课文时也让同桌相互检查,听清对方朗读时是否正确。

汤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沉稳大气,令人佩服。在教学生字时,重点让孩子们借助字典自己去查找并理解含义。在教“棉”字时是通过理解字典中对这个字的解释,再结合“棉”的字形,让学生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因为“棉”是一种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是白色的,并且“棉”通常可以制成毛巾之类的东西。巧妙地交给了学生识字的有趣方法。

《棉花姑娘》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汤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很强的设计感,把一节内容很简单、句式基本重复的课文上得很出彩。教学中对于生字的的教学很扎实,又教会了孩子怎样记住汉字的小窍门,如果最后一小节的朗读训练再加强一点就更好了。

  这是探究,不是语文!

谢谢汤老师的精心点评!如此专业,敬业,向你致敬!

嗯,有始有终的好活动,值得点赞!

善于观察,富有智慧的老师!

用心的点滴,会汇成欣慰的小溪,为你的创意和用心鼓掌。

绘本教学最有趣的在于想象,你的课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这一绘本采用剪影的画面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独特的故事。既讲述了一位女孩的童真又表达了孩子对妈妈暖暖的爱这一主题。面对这样的主旨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汤老师则深入浅出,通过抓住一句话“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一个做月亮的配方带领孩子打开阅读之门,借助读读、议议、想想等方法带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阅读世界。

我愿意静静地等待 ——《我就想静静地教书》读后感 (2021-10-19 12:29)

栏目:个人博客

                           我愿意静静地等待

                                 ——《我就想静静地教书》读后感

九月,开学后第二周的一次语文大组活动中,我们聆听了顾文艳老师的一堂课。这是她在第十五届“名师之路”教学观摩研讨会上的一堂课——儿童:天生的诗人。

隔着屏幕,我看到的是一个温文尔雅,始终带着微笑,说话特别柔软的语文老师。

没过多久,《我就想静静地教书》出现在了我的办公桌上。得知这是学校为语文老师购买的顾文艳老师写的共读书籍后,我欣喜不已。

第一次阅读一本书,眼里看着文字,耳边竟然能听到作者为你读书的声音。我为自己之前见过这位“友人”感到庆幸。书如其人,书中散发出的“静静的气息”,飘出的“柔软的声音”是如此神奇。读着读着,我也仿佛安静了下来;读着读着,我又好似激动了起来。这位在一线教学的语文老师和我们是有真正的共鸣的。

本书精选了顾文艳老师自然生动的儿童诗课堂教学笔记,灵动活泼的日常教学片段,以及课余读书、写作等生活记录,是她漫步教育百花园的心灵独白,也是她和学生的思想对白。

本书的六个专辑“童年不能没有诗”、“识字的快乐”、“珍惜孩子的时光”、“哪怕只是点亮一盏灯”、“温暖的邂逅”和“理想的家庭教育”,每一个主题都会让一位身兼班主任的语文老师产生共鸣。

书中的很多故事里都有对话,是顾老师和孩子们的对话,和自己的对话,当然,也有来自心底的,和同行们的对话。同样是语文老师的我,看着那些熟悉的日常,想到自己曾经这样做——给孩子们朗读一首诗,让孩子们创作一首诗,然后自己忍不住也创作一首,看着他们哈哈大笑的模样,满足于他们对我的一脸崇拜……随后,我们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了,还是会有陆陆续续的小诗拿来让你惊喜一下。   

此刻的我,不忘告诉孩子们,我一直都在等待,只要他们愿意写,我就是他们最忠实的读者和粉丝。生活中的小惊喜、小蝴蝶、小玩笑、小摩擦……一切的一切,都值得被记录。孩子们经常写周记,但是都是自愿来写的,而我,就是负责“等待”,等来了一场“桂花雨”,便让全班也一同沐浴一番,等来了一首“沁园春”,便夸张得赞不绝口一番。总之,孩子们知道,他们的语文老师,在等待,却没有催促。

书中的第一个专辑就是“童年不能没有诗”。是的,语文学习更不能没有诗,语文老师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首诗,让孩子们爱上这首诗,模仿这首诗,如能超越这首诗,便是一位语文老师最大的幸福。

这天的阅读分享会上,小曲将自己制作的读书小报呈现给大家欣赏。这份小报很特别,不是普通的A4纸,而是一本可以打开的“人物介绍”。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立体的小人,再配以一段简单的文字介绍。最左边是“主要内容”和“作者介绍”,最右边是一段话: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要离婚,那可不得了,这有一些防离婚守则,供你选用……这段话也是小曲在阅读分享时说的,她说的时候非常激动,坐在下面的同学们更是一边笑一边议论着。原本应该是一个悲伤的话题,但是因为内容轻松、乐观甚至有趣,所以让一个原本令人担心的话题变成了一个“问题不大”的话题。因为在“守则”里,是这样说的:1在父母问你想要跟谁时,就说:“谁也不想跟!”他们就不能丢下你不管。2表演力强的,可以装病,这样爸爸妈妈就因为照顾你,会有共同语言。3讨好他俩。比如买一支玫瑰给爸爸,就说是妈妈送的;买便宜的化妆品给妈妈,就说是爸爸送的……说到这里,孩子们边笑边赞赏,坐在一旁听的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的脑海中想的是:这么复杂的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可是,孩子们不是这样想的,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好办法,有趣的办法,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

阅读分享结束了,这是一堂阅读课,身为语文老师的我评价了分享者的表现,交流了阅读感受。但是身为班主任的我,此时陷入了思考:班上的确有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婚了,还有孩子的父母关系不和,正在闹离婚,这样的情况下,我该如何接着这个话题来引导孩子们呢?我不是心理专家,我没有专业的方法,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可以什么都不做。

在阅读第六个专辑“理想的家庭教育”后,我感受到了顾文艳老师不仅在语文园地里,带领学生读儿童诗、写儿童诗,用儿童诗点亮课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日常教育中,她也是学生的心灵捕手,为学生的纯真欢笑,为学生的忧伤哭泣,她用点滴行动教会学生做柔软有担当的人。

看到此处,我下定了决心:我需要正确引导孩子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更需要教会孩子们如何与之“相处”。我希望我的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如果遇到了类似的困难,至少能够想起,那时候,有个汤老师曾经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怎么想、怎么做、怎么面对、怎么度过……而且,这样做,还不错。

顾文艳老师觉得自己一直都在“静静地教书”,也希望自己的“静”能被更多的人感受到,体会到。而我,我更希望自己一直都在“静静地等待”——每一个与学生擦肩而过的时机、事件、话题……都应该被一位等待的老师捕捉到,利用好。

老师,就应该是会等待的“有心人”。





阅读(36) | 评论(0)

前一篇:开门见“山”,任重道远

后一篇:单元作业设计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