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瑛莺
部门组:北校区语文组
学科组:语文
我的博客数:138
我的评论数:21
• 个人博客 (138)
汤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棉”和“恶”都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认识部首和意思,蚜虫和七星瓢虫老师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介绍给大家,在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后进行朗读。老师在课堂上还训练学生自读课文,并圈划词句的能力。读课文时也让同桌相互检查,听清对方朗读时是否正确。
汤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沉稳大气,令人佩服。在教学生字时,重点让孩子们借助字典自己去查找并理解含义。在教“棉”字时是通过理解字典中对这个字的解释,再结合“棉”的字形,让学生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个字。因为“棉”是一种植物,所以是木字旁,棉花是白色的,并且“棉”通常可以制成毛巾之类的东西。巧妙地交给了学生识字的有趣方法。
《棉花姑娘》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汤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很强的设计感,把一节内容很简单、句式基本重复的课文上得很出彩。教学中对于生字的的教学很扎实,又教会了孩子怎样记住汉字的小窍门,如果最后一小节的朗读训练再加强一点就更好了。
这是探究,不是语文!
谢谢汤老师的精心点评!如此专业,敬业,向你致敬!
嗯,有始有终的好活动,值得点赞!
善于观察,富有智慧的老师!
用心的点滴,会汇成欣慰的小溪,为你的创意和用心鼓掌。
绘本教学最有趣的在于想象,你的课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这一绘本采用剪影的画面为我们呈现出一个独特的故事。既讲述了一位女孩的童真又表达了孩子对妈妈暖暖的爱这一主题。面对这样的主旨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汤老师则深入浅出,通过抓住一句话“妈妈,我们做个月亮吧。”、一个做月亮的配方带领孩子打开阅读之门,借助读读、议议、想想等方法带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阅读世界。
《重构作业》读后感 (2022-05-19 15:52)
栏目:个人博客
《重构作业》读后感
据说德国小学生没有作业,没有考试,一个学期只有3次对于作业的评价,打等级。
虽然我不清楚,这种做法是不是最合理、最科学有效的,但是我知道,我们的学生年龄段在7——12岁之间,他们只是儿童,他们除了学习,还需要需要聊天、需要赏花、需要奔跑、需要和朋友一起做游戏……所以,我们的学生最讨厌什么?一定是,最讨厌——写作业!
一个词语抄写4遍,有没有必要?小张会说:“没有必要,我现在就可以默写出来。”小王说:“有必要,因为我记不住。”
这个段落很长,今日需要背诵,能不能做到?小张会说:“我大概背诵了十分钟,搞定。”小王说:“已经十点了,我还没背出来。”
这样的例子在日常教学中数不胜数,但是归根结底,就是说明:我们的作业需要一场改革。
王月芬老师的《重构作业》一书,解读了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全书七个章节,从第一章的“国内外作业的内涵与价值”到“作业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让我们对于“作业”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思考。从第三章开始,逐一讲述了“作业文本分析与作业现状”,“课程视域作业观”,“课程视域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这应该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章节了。最后两个章节讲述的是“课程视域下单元作业设计策略的可视化”和“作业研究总结与展望”。
真正有效的是课堂是让学生的作业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忙起来,而这种“忙”正是为了还给学生更多“闲”的时间,让学生面对作业,不再抗拒,不再畏惧。
主课老师们最有发言权的是:大家觉得作业是课内学习的巩固与互补,作业忌讳的是机械式的重复。要进行有效作业的设计,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课堂上做的作业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课堂上的作业都写得非常糟糕,校对时,连订正都不会。可见,作业的作用是促进学习,触发思维的,不能仅仅是巩固课内知识。
因此,不单单是主课老师,应该是所有学科的老师都行动起来,因为作业的布置要与课堂教学起相辅相成的作用,要建立在培养学生“五育”的基础上。数学老师也可以布置学生做家务,看看打扫的面积,时间是否可以计算、测量一下。语文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去画一幅图,看看这个语段中的画面,都读懂了吗?
理想的状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布置作业,或者布置几项作业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作业。作业要适量,难度也要适当,太过简单,容易让学生厌烦,太过困难,容易让学生消极。所以,作业设计并不是纸上谈兵,一定要花时间去尝试,去尽快积累经验,去不断推翻、改进,更要去阅读更多相关的书籍,来充实自己。肚中有了墨水,脑中有了累积,灵感和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
最近的居家学习中,孩子的差距会拉得很大。如果老师希望全班孩子达到的状态是一个样子,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每个孩子完成自己可以达到的状态,那应该是他们可以接受的。
包括作业,也是一个道理。根据学生学习的独特性和需求,我将以前的阅读作业设计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完成2~3份阅读笔记或作品。这样一来,学习能力强,速度快的学生,可以一步步往下走,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时而快,时而慢。当然,学习能力弱,做作业特别慢的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选择性地完成。这些阅读作业,有的很简单,就是摘抄一些好词好句,但是和练字相结合,那么少做一份练字作业,学生自然是愿意的。有的需要谈谈自己的感受,不会因为内容写得不够好,订正或重写,只要说几句发自内心的,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句子,老师都会用五角星来表示自己的赞赏程度。
每一次的阅读作业,都有一个主题。我将语文课本中需要写的作文主题结合进去,既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又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比如:语文课本中的作文主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我就布置了阅读探险类书籍的作业。阅读后的阅读作业就设计成根据作文的提纲来资料搜集。阅读课上,请学生找出精彩片段朗读一下,然后大家来说一说,哪些内容可以激发我们自己的灵感,哪些内容可以举一反三。作文主题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分类整理资料,那就将整理后的资料,也用来写作吧。除了有作文必须用到的资料之外,还有自己阅读了哪些相关书籍的记录。这样一来,原本的两项作业合二为一,成了一份作业。
有的学生采用手写摘录的方式,这样,自己的作文里用什么资料,就一目了然。通过老师的等地评价,知道自己完成的质量。有的学生采用电子版,那么资料自然就多一些,但是过多的资料,是不会得到老师的好评的,通过五角星的数量,学生可以知道自己整理资料的能力达到什么程度。
同一份作业,不同的完成方式,不同的等地评价,让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这方面,更有趣味性。当然,学生最开心的是:作业组合后,变少了;作业设计后,能一份多用了。甚至还有学生说,这样的阅读笔记,说不定以后也能用到,可以珍藏。
作业设计和作业实施的质量,理应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也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业本身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育活动,有助于扩展课堂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发展,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等。但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关注作业对学生成绩的作用,却忽视了过多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严重课业负担和一系列危害。很多老师认为多学习、多做作业、多施压,才能取得好成绩。在这个教育观念下,老师甚至被认为是应试教育的得益者。不可谓不冤。
作业问题研究不仅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败,而且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成长,乃至整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如果说课程改革推行数十年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改观,但作业改革始终进展缓慢。纵观目前作业研究与实践的基本现状,作业问题虽然逐渐得到重视,但依然是教育研究领域必须开耕的荒原。如今双减持续推进,作为老师,我们的作业设计是否走在创新前列呢?
“现在的根,深扎在过去,而对于寻求理解现在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子的人们来说,过去的每一事件都不是无关的。”作为老师,且教且学且思,不可懈怠。
阅读(112) | 评论(0)
前一篇:线上学习点滴感悟
后一篇:浅谈语言运用 ——新课标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