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娟娟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26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26)
2022数学新课改随感 (2022-05-24 16:00)
栏目:个人博客
其实在明朝,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精英阶层已意识到以《几何原本》代表的这种科学范式的方法论非常的重要,几何学代表的这种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就是说,明朝的末期就已经有人看到了《几何原本》最珍贵的地方,徐光启利用《几何原本》预测日食的那一年是1610年,引起朝野震动,大量西方科学被引进。
400多年后的今天,面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咄咄逼人的围剿下,我们再一次提出新课改。
西方数学最为重视的形式逻辑和演绎推理我们的教育里一直极度缺乏,我们小时候数学做得最多的题目是什么?是应用题!!!也许我们的潜意识里,直到现在,和古人把这些定义为奇淫技巧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虽然我们并不想承认。
中国古代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实用,具有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的技艺型价值取向。注重实用的数学观与中国文化中所提倡的“经世致用”的思想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数学通常用于“经世务,类万物”的“算术”与“通神明,顺性命”的星占、历术本是一家,同归于“算”。筹算的目的是应用,而应用的目的导致中国数学是以提高机械化的计算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所有的计算都是为了具体的应用,所有的结论都必须要通过算法来加以说明。这样的价值取向保证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方向与计算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却很难在理论结构方面取得巨大突破。因为过分注重计算而构造起来的数学体现必然会受制于计算工具与计算方法。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数学与传统哲学建立起了良好的匹配关系,却没有与科技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也就很难建立起具有严密逻辑性与理论结构的抽象的理论体系。
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培养有理性思维的下一代,我认为在2022年初中数学新课标在这方面体现的非常明显。
例如:新课标初中数学中加强了以前没有重视的代数推理,强调了数学的教学的整体性。
我觉得这点特别重要,数学是一门科学,必定有其整体性,应该培养孩子结构性思维,先搭建框架,然后再往里面填充内容。整体全局的把握问题。
还提出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建议,改变了过往以注重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我认为这点也非常重要,给老师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因为每个老师对知识点都有其自己的理解。
再例如:新增了尺规作图的知识点,尺规作图其实一直是中学的弱项,因为往年基本没考过,所以学生也淡化了这一块的内容,既然是新增的内容,那么我们一定要引起注意,把这一块的知识重新夯实起来。另外,尺规作图对理解图形原理是有极大的提升作用的,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用几何原理知其所以然。
如果没有满清入关,或者就算即便有满清入关,但是满清对待科学的态度能有明末对待科学态度的三分之一,中国的科学绝不至于那么落后,但愿我们这次新课改能持续深入的进行下去。
阅读(1614) | 评论(0)
后一篇:与数学有关的跨学科案例设计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