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春燕
部门组:小学部-数学
学科组:数学
我的博客数:38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38)
《线段射线直线》课堂实践与反思 (2022-03-20 13:38)
栏目:个人博客
《线段射线直线》是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里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已经学习了线段的一些知识,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教学中我通过激光器发射激光这一事例作为情景引入,将线段作为原始概念,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让学生画图理解,试着命名射线、直线,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回顾整节课,虽然我带着孩子们走完了所有预设的流程,但是有些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好,从课堂练习反馈来看,部分学生对于射线的知识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射线的记法还不清楚。本节课问题如下:
问题一、复习引入环节。既然学生已经学习过线段的知识,我在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而不是将线段知识点的复习内容框定好。导致学生按部就班回答,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问题二、射线新授环节。我自认为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同桌合作学习找到射线的定义、记法以及特点。但我设计的问题已经向暗示学生可以以线段为基础画射线,并不具备探究性。知识不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主动探究后习得。
之所以出现以上两个问题,归根到底是我对学生不放心,对自己的备课不放心。担心学生领悟不到本节课的重难点,担心学生不会表达,担心自己在教学中遇到预设之外的情况会不知所措。这提醒我课前要更用心备课,弄懂每节课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有效预设。同时,要在问题设计上下功夫,提的问题要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驱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关键问题不要怕学生说错,要让学生有深入思考、表达、纠正错误的机会。这样做学生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构建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
综上,改进方法如下
环节一:
对于线段,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你们能画出线段吗?
画出线段以后应该如何命名这条线段?
我的意图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比较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预设,学生可以回答出线段是直的线,线段能量出长度。可能会出现忘记如何表示线段的情况。这时候我可以出示用字母标注好的三角形、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学生在连续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他们应该能根据平面图形边的名称形成知识的迁移,得到线段命名的方法。
环节二:
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束激光如果没有月球的阻挡,又有足够的能量,它会怎样?那会是个什么图形?
同桌合作探究射线:课本P79下半部分。
① 试一试:画一条射线并用字母表示。
② 说一说:射线有什么特点?
我希望学生通过想象以及线段知识的迁移得到射线的定义。让学生试着画一条射线并用字母表示,学生很可能在给射线命名的时候出现意见分歧。这时候我不会急着告诉学生正确做法,而是让他们各抒己见,试着去说服对方,引发思考,引起讨论。只有让学生真正表达出来,思考起来,才能凸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生生互动中生成知识才会让学生印象深刻。
探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从问题出发,问题具有实践性和形式开放性。我要精心设计好大问题,以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讨论,而不是以小问题限制学生的思考。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是“落后于学生”。正所谓“教不越位,学要到位”。
阅读(30) | 评论(0)
前一篇:非资深教师的学习体会 ——深入理解,加强学习
后一篇:《平均数》的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