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瑶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22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22)

汉语拼音第七课《z c s》教学反思 (2022-10-19 10:18)

栏目:个人博客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本课前已经学习了6个单韵母,16个声母和3个整体认读音节,对于拼音的学习流程已经较为熟悉。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三个声母“z c s”以及相关拼音知识。另外,如何通过教师的语言和课堂中的游戏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保持学习拼音的兴趣是教师需要额外关注的重点。

 

二、看图说话

从新单元第一课起,就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图上“谁在做什么”或是“什么东西怎么样”。到第七课《z c s》,多数同学已经可以用正确的语句描述图上发生的事情。如这一课,学生可以答道“一只蚕宝宝正在吐丝,丝的形状就像声母s”;“三只小刺猬正在听课,形状就像声母c”;“狗熊老师正在上课,黑板上写着声母z”。但是更加具体的细节,如狗熊老师的衣服颜色,身上的其他装扮等则需要经过老师的提醒后才可以发现。除了说短句外,我还要求同学将图上的所有元素,连句成段,说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少部分同学可以达到要求,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故事说清楚。因此,在同学发言时我会格外注重其他同学的倾听习惯,为之后的看图写话打下基础。

 

三、学习声母

学习声母从“形”和“音”两处入手,我通过请学生自己编口诀并且当小老师的方法调动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并且会提出不能和之前同学的口诀相同的要求,以此保证学生的倾听。在反复朗诵学生编的口诀的过程中,所有同学都可以掌握声母的发音和形状的特点。

 

四、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整体认读音节对于同学来说并不陌生。读对音不难,但是在之后拼音节时灵活运用,辨别并知晓整体认读音节不拼读的规则,需要学生课后多加练习和巩固。在教学时,需向学生强调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练习拼读。

 

五、拼读

双拼是拼读时比较容易掌握的。通过前六课的学习和课后巩固,几乎所有同学可以较为熟练地完成课上新学的声母和单韵母的拼读。三拼难度较高,在授课时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1. 拼读速度慢,声母和介母拖长音,拼读不果断,造成原因在于不够熟练,对于三拼拼读规则没有掌握。解决方法是课后多加练习;2. 声调读不准,部分同学在在双拼音节中可以准确朗读,但不能准确读出三拼音节,尤其是声调部分。造成原因是韵母四声的掌握还不过关,解决方法是课后多加练习,可以请家长在家中打乱顺序,抽读四声的发音。在拼音节词环节中,整体认读音节容易搞混。可以请学生记住,只学习了六个整体认读音节,分别是“yi wu yu zi ci si”,其余都要拼读。

 

六、识字

本节课学习五个生字“字、词、语、句、子”。学习生字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或个人为单位,巩固学习识字的各种方法(找朋友、加一加、减一减)。可以使用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给生字找朋友。此外,需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字可以组成词语”、“词语组成句子”、“句子需要有标点符号”的规律。

 

七、儿歌教学

本节课儿歌《过桥》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时分层次进行。第一遍初读儿歌,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一边用笔圈出标红的字,复习包含本课新学声母的音节;第二遍再次听老师范读,同时思考什么东西像小桥,再请同学说说原因,可以发挥想象力;第三遍请同学自己练习读,指名读儿歌,读得好的同学请他/她当小老师带读;第四遍请小组合作朗读,要求读得有感情,读出快乐和悲伤的不同情绪,并请三组小组进行展示。最后,全班同学齐读儿歌,重点放在最后一句——快快乐乐过了桥,教会学生断句和重音,更好地掌握长句。


阅读(87) | 评论(0)

前一篇:《口耳目》教学反思

后一篇:《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