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萍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22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22)
《司马光》课后反思 (2022-12-20 11:37)
栏目:个人博客
《司马光》教学反思
李晓萍
《司马光》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司马光砸缸。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边读边思考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就是带着问题来默读,尝试着理解课文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这节课也就能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学生阅读的过程是语感形成的过程,也是积累语言的过程。《司马光》与之前学过的文言文相比,朗读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读好呢?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那就是“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语句间的停顿。”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就要范读给学生听,给学生以正确、规范的引导,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朗读方法。接着带领学生读,让学生在亲身的朗读实践中进一步感受方法。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在朗读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文言文的朗读不是见了标点符号才停顿,读文言文时,不仅要字字清晰,句句相通,还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最后在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用停顿符号在课文中画一画、读一读。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在倾听和练习中发现了停顿的规律,体现了自己学习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文言文朗读的方法,培养了文言文语感。
虽然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在课前可先让学生搜索耳熟能详的小文言文,通过多次诵读帮助学生认识文言文,这样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太生涩了。
阅读(112) | 评论(0)
前一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反思
后一篇:《燕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