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新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4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14)
中西文化比较对于英语教学的启发 (2023-03-20 16:22)
栏目:个人博客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深入学习了秋季共享课中的中西文化比较的课程之后,在英语教学方面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古老沧桑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中华儿女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继承并发扬着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随着中西方交流越来越频繁,西种有着不同底蕴的文化在交流中难免产生一些碰撞,并在彼此碰撞中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在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英国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有利于加深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必须了解中西文化的名种差异。教师应指导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与鉴别能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总的来讲有两方面收获:一方面是在日常授课中注意传达中西方文化差异;另一方面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去了解、感悟、并以合适的方式去表达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一、日常授课
首先,是在日常授课中应该关注到的中西文化差异,可在相关话题下分享匹配的中西文化在语言上体现出来的差异,供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进行分享。
1、语音的差异
语音分为语调、音调、音节。中国语调有感叹、疑问、陈述等。单从语调就可听出是问话还是感叹。音调包括“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轻声”。读起来抑扬顿挫,响亮好听有规则。就是单音节,基本不存在什么闭音节,如“ha”加上t,就只能从英文中找了,成了“hat',西方的语言文宇是要讲究开音节、闭音节的,包括轻音节、重音节,并且有单音节、多音节。这些特征決定了根本上的差异。
2、语形的差异
讲到语形,自然马上想到中国的象形文宇,如“火”、“人”等,不胜枚举,一看就明白其义。和自然形象联系起来就是一幅精妙的图。比如现在的各种书法,特点鲜明,意境深远,字的结构上更是上下、左右、包围、半包围,像建筑结构,立体互通,形象彰显。而西方的文字则非立体性结构,只是一种流线型的符号化了的字母、文字,没有象形可言,那些曲曲折折、玩玩画画的符号,人文性强,有逻辑联系,强调的是一种智力的运行规律、轨迹。这种外形、结构上的差别无疑产生的效果不同,暗示了某种潜在因素。比如:“大漠晚霞映碧空,黄沙浩瀚动乾坤”。写景诗文美中有境界,气贯长虹,直入肺腑。再如“明月别枝惊鹊”就是一副特写镜头,一下就放大了景物,中国文字的优点使然。
用外国文字就很难达到这种意境,尤其用外国文字翻译的中国古诗,美都给翻译没了。只剩下字面的意思和一些弯曲的符号,五味至极,这是西方文字的缺陷,也是语形的差异。
3、语义的差异
西方文字很精确,表达什么都有确定的词。词的分类比较多,音多义少。中国文字则一音多义,可有多种解释,使得中国文字的概括性高,综合性强表达简化,甚至一个字能释放一个境界。西方文字,表达精确,定义性强,讲求真。
4、语法的差异
西方文字在词法方面有前缀、后缀、时态等严格规定的同时有着机械、死板的弊端,例如拉丁语,词的词态、词性都用符号表示并标注在每个词后面,没有丝毫自由灵活。中国文字后安排就相对自由灵活得多,前后颠倒词的顺序,灵活多变,甚有像“上海自来水来自上海”的句子。反、正法意义不变,称“回文句”,运用相当灵活自如。创造、创新性提高,但语法结构、词法结构不太发达,一些介词运用也相对少许多。中西文化也不例外,从最初的起源到发展,长亦发展,短亦补足,各有其发展的轨迹。也就形成了语法的差异,导致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
5、日常交际的差异
西方人直率而东方人谦让,因而在对待称赞方面,东西民族的反映互不相同。在西方,人们能大方地接受赞扬。由于中国人长期受儒家教育的影响,便养成了谦虚谨慎的秉性,对待别人的称赞和表扬常采取自谦或自否的态度,不然就有骄傲自大之嫌。我们对待西方友人的称赞只说“Thanks”就可以了。
见到熟人时,中西方的问候也不同。中国人除了说“你好”之外,一般都问“吃了吗?”“到哪儿去?”“干什么去?”等等。可在英美文化里,这不属于问候语,而是实质性问题。英美人见面时的客套语通常是“How are you?” 或 “Nice to meet you!”。而在分手时就要改为 “Nice meeting(talking) to you!或 Have a nice day!”等。
6、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国人乃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国人对龙有着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的皇帝一般自称为 “龙”,然而在西方龙被视为恶魔。所以当学生描写一个人生龙活虎时,应用 “He/She is full of vim and vigor. ”而不是 “He/She is as lively as a dragon and tiger〞。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颜色,一个国家和民族也一样,对不同颜色的喜好从整体上可反映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审美情趣与好恶倾向。
二、作业设计
其次,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去了解、感悟、并以合适的方式去表达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1. 在有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话题学习下,指导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阅图书,上网搜索阅览资料,设计框架,绘制图画,设计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手抄报。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地出谋献策,力求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生动活没地体现在手抄报上,同时在手抄报上面插入相应的图画,使整个版面图文并茂。手抄报制作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展现中西文化差异的手抄报展览活动。
2. 在课堂和作业中让学生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我计划在班级开展时长为3分钟的课前演讲。每次英语课前让一位同学到讲合上给其他同学作演讲。每次演讲的内容尽量不相同。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的能力,也丰富了文化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指导组织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与文化冲突有关的相声、小品、脱口秀。创造机会让孩子们精彩的表演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这些表演中,学生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亲身的实践体会,学握一些有关的知识,才能在英语交际中得心应手,不至于闹出笑话出现尴尬的情况。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希望能够在实践中逐步理清向学生传达中西文化比较思维方式和工具的途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与鉴别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阅读(480) | 评论(0)
前一篇:责任杯教学反思
后一篇:浅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