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瑶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22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22)

《牧场之国》文本细读 (2023-05-19 22:38)

栏目:个人博客

初读《牧场之国》时,我就能够感觉到捷克作家卡雷尔• 恰佩克内心的那一份宁静,他的文字是安静的、温柔的、真实的,将真正的荷兰娓娓道来。本文是一篇散文,描绘荷兰白天的辽阔无际和夜晚的寂静祥和。作者的文字是温和的,但感情是热烈的,不断重复“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遍比一遍更坚定,热爱之情尽数体现其中。我特别去查找了资料,原来这是作者在亲身经历了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到荷兰旅行,沿途看到秀美的风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有感而发写下了本文。

 

一、牧场真正的主人

荷兰是一个和自然紧密相连的国家,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不仅概括了荷兰作为一个国家的三大特点,使用“也是牧场之国”这样的写法也提示了本文的重点会放在“牧场之国”上。

在卡雷尔的描绘下,牧场的主人是牛群、是骏马、是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数量极多、种类丰富的动物们共同生活在这一片片碧绿低地,并且它们都能在这里找到舒服、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在这里十分随心所欲、安闲自在。

同时,作者描写不同动物时侧重点不同,也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比如在描写牛群时,首先从牛的花色描写,尽管只出现了黑白两种颜色,但组成了多种不同的花色,作者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牛的花色多。然后“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像贵妇人,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这几句描写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牛群的端庄、威严。比如描写骏马时,“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这句话写出了骏马的速度快,这片草原的面积广。下一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骏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草原生活,我好像能够看到骏马昂首挺胸巡视领地,骄傲挑剔地嗅闻每一片草地的模样。再比如描写了绵羊、猪群、小鸡、长毛山羊等四种动物,从“悠然自得”、“不停地呼噜着”、“成千上万”、“成群结队”、“安闲”、“欣赏”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享受着自己的生活,在这一片草原,它们再安心不过了。

 

二、牧场的人

当然,牧场的动物再多,也有着人的影子。就比如“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这句话不仅暗示了荷兰温和多雨的气候特点,同时也暗藏着人的活动。接着就是文章的第五自然段,这里集中描写了从傍晚开始,人们陆续展开的活动。挤奶、使用各类交通工具运输牛奶、然后睡觉。那为何在这篇文中,尽管人到处都在,却仍旧如此宁静,不嘈杂呢?主要是因为人的所有活动都是平和的、不显踪迹的。他们不吆喝,不给牛脖子带会响的铃铛,甚至不大声交谈。我好似能想象到,也许除了挤奶、运奶,偶尔有一天,还能看到一位牧民为了一只小牛的诞生而举杯庆贺。荷兰的宁静,除了得益于这里的植被遍布,地广人稀之外,还因为住在这荷兰牧场的人,有着平和、满足的心。

 

三、“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一句话在文中重复多次,除了成为该段落的总结、或是下一段落的引语之外,也充当着全文线索的作用,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作者对荷兰这一牧场之国充满着喜欢、热爱的强烈情感,他喜爱着荷兰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的优美、牲畜的悠闲,以及人们的平和。最主要也最重要的,他喜爱着荷兰的“宁静”。

整篇文章读下来,我就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透出来的宁静与悠闲。细细去看时,发现作者描写的却大都不是静物,而是带有生命的动物或人。但再深入进去看,才发现,原来尽管这些动物、人或其他声响是鲜活的,可却并不是乱糟糟地活着或响着,他们全都有着既定的安排,稳健、一丝不苟地度过每一天。这才带来这样奇妙的体验。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中草原是静的,花牛是动的,但这牛端庄、威严地在吃草,于是整句话给人的感受便是静了。其中“全是”二字还写出了荷兰就是这样一个人与自然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国家,牛群在这一片宁静祥和的低地不会受到任何的干扰。、“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这句话是全文中第一次出现人为的声音,但“远处”、“偶尔”二字与“一片寂静”形成对比,用响声衬托宁静,更突显出荷兰的静谧。“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这句话描写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没有任何杂音,从中可以直接感受到荷兰的宁静。“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更是将宁静写到了极致,在结构上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而从内容上,它全方位地写出了夜晚时荷兰牧场的宁静祥和。

 

四、作为课文的价值

《牧场之国》被选为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承载着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和课程目标。五年级作为高年段,在阅读方面有着较高的能力,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单元目标是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如果说本单元的前一篇《威尼斯小艇》旨在让学生感受威尼斯动态和静态之美,那么本篇课文更偏重让学生感受静态之美。但是本文描写的景物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鲜活、生动之中体现出一种悠然和安闲。读懂动态之中的宁静之美,这是学生学习本课时理解和感悟的难点。

作者通过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描写了不同的动物和场景,动静结合,详实地描绘了荷兰牧场的宁静和祥和,语言生动,形象传神。这篇课文中最突出的是通过各个方面描写了荷兰各式各样的“宁静”,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诵读、品味静态之美;感受作者一唱三叹的抒情语句和构思之妙;甚至仿写句或段,并且将之真正运用到写作、表达之中。这就是这篇散文作为课文能发挥的更多的价值。


阅读(117) | 评论(0)

前一篇:风雨过后见彩虹

后一篇:《牧场之国》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