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茹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5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5)

且听风吟,静待花开 (2023-09-19 10:09)

栏目:个人博客

且听风吟,静待花开

现在带的班级,是我从预备年级开始一直带上来的。

这三年来,我从最开始努力理解“班主任”的含义,从努力让自己代入到“班主任”这个角色当中,从“扮演”一个班主任,到现在由理、由情、由心出发,成为一名班主任。

班上有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有一次周五放学,我叫他留下来,简单交谈。我问孩子未来的规划,他居然说以他现在的成绩,他已经做好上职高的准备了。虽然这孩子成绩不理想,但他的这一想法还是使我既震惊又难过。我先告诉他没到最后一刻,谁也无法预料结果,而且现在时间还早,怎么能早早给自己“下定义”?我又问他:“你觉得在老师心里,你和余杨、陈泉相比谁重要?”(那两位同学是班里的佼佼者)他的回答在我意料之内,他说:“像我这样的差生,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我耐心跟他解释:“在同学心里,你和他们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你们同学之间会比较成绩,同学之间会有差距。但在老师心里,你们是一样重要的。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学生,我们都是师生关系。他们学习好,他们未来人生路会好走一些,但是他们未来也不会和我有太多交集。而你呢,你也是老师的学生,老师希望你好跟希望他们好是一样的。所以,你们是没有差别的,老师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好。”说完,我看见他的眼神中有一种对我的信任。

从那以后,这个学生精神面貌有了很大转变,变得更阳光更积极,虽然成绩仍不是很理想,但是作为老师又怎么会只因为成绩就喜欢或者不喜欢某个学生呢?只要这个学生的状态好,他在努力在进步,就是老师最欣慰的了。毕竟人是多维度的,成绩只是人的一个方面罢了。

大多数老师都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们也能感受到。有时候我们直白地告诉孩子“你很重要”,或许能点亮他们的希望之灯。

只依靠班主任个人的力量去教育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激发学生内驱力、营造班级良好氛围,让学生创造“环境”,让“环境”影响学生,使班级形成强大的正能量磁场。

想要把学生细小的闪光点和点滴的进步记录下来,让他们发现原来自己也有很多优点,原来自己也可以很努力。于是班级“夸夸本”诞生了。“夸夸本”是每周由班长记录的同学们的各种优秀事迹,包括学习和做人方面的好人好事,再由我每周五拍照发到家长群。通过“夸夸本”,家长可以更全面了解这个班级,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这比以往只是给家长反馈作业情况或学生的问题,更有人情味。

在此举几个“夸夸本”上的例子:

张晋伟、吴家洲英语作文构思新奇、语法扎实,表现出他们课下充分的积累和对待作业的认真态度;潘皓宇同学课堂表现认真,在课上一道几何证明题,为同学举出了三种不同的证明方法;李芷凝、吴家洲与邵睿思主动打卡背诵新概念;袁华盛、孙雯欣每日坚持听力打卡;王佳琪主动做数学拓展题,为全班起到带头作用;康璐希、郭一非帮助同学讲题,积极且尽责;夏缘园在看到班级卫生出现问题时,主动担起值日生的责任,把教室打扫得非常干净。

这些虽然都是很细小的日常,但也值得被看见。有时候,我看到“夸夸本”上的内容,才知道原来这周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夸夸本”也成为我了解学生的一个渠道。起初我选了正班长来记录,一个月后,他已经做得很得心应手了,我就考虑换副班长来接力。一学期下来,班级4位班长共同完成了这学期的“夸夸本”记录。对于班长来说,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从书写的整齐漂亮到语言表达的简洁明了,从自主观察能力的培养到在同学心中威信力的提升,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并改变着孩子们。

对于整个班级来说,这些细小的“好人好事”会慢慢形成一个班级的底色。我想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每天备课、上课、教育学生,就是在过日子。过日子就是简单却踏实,没有太多的波澜壮阔,但恰恰是这些细碎的日常在成就着我们的学生。所以应该为那些简单却真实存在的努力而呐喊欢呼。

从我当老师开始,就想过写班级日志,但是班级日志一开始操作起来难度会比较大,比较难把握;也想过模仿《小狗钱钱》里的做法,每天记录三件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但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记录,对学生来说似乎又变成形式主义了。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我最终想出一个由班长记录班级的好人好事的方法。

这些点滴的星光终有一天会聚成闪耀的光芒。新的一年开始,我说我们的“夸夸本”要一直记录下去,直到你们初中毕业的那天,“夸夸本”上记录什么呢?班长说:“每一个人考上什么高中。”这就是我心里的答案。

   当老师时间越久,越觉得教育是有迹可循的。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我很感激我的前辈们、同行们,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的教育智慧。对我来说,教好学生仍有挑战,但我乐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反思中前行,做一名智慧的、能带给学生快乐的老师。


阅读(69) | 评论(0)

后一篇:《苏东坡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