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雪瑶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22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22)
与大师共研 促团队成长 (2023-10-18 19:32)
栏目:个人博客
与大师共研 促团队成长
——正达小学语文组职初期教师团队展示
10月10日,正达小学语文项目组职初期教师团队在西校区智慧教室开展了团队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以“与大师共研,促团队成长”为题,旨在为职初期老师搭建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与卢雷老师共同研课,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优化团队研读单元、教材的能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品质,更有效地指导年轻团队在课堂实践中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四个环节:一、由王丽莉老师和张明敏老师对教材和单元整体进行解析;二、刘宝莲老师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进行课堂展示;三、卢雷老师示范同课教学;四、全体教研老师聆听卢雷老师有关单元分析和优化教学设计的专家点评与指导。
一、单元解读:着眼课标 立足学情 适切可行
王丽莉老师着眼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解读。她指出这一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合一,是继三年级预测单元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采用提问策略,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另外需要特别注意五个问题:1.教学时需依据教材编排的梯度和层次,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2.重视引导学生借助提出的问题理解课文;3.要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4.重视在本单元教学中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6.多给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机会。
二、教材分析:抓住核心 契合目标 准确定位
张明敏老师则从教材分析的角度出发,指出《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在本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写作方法”、“联系生活”三个不同角度来提问。在课文内容上,提出问题——蝙蝠与夜间飞行的关系是什么?在写作方法上,提出既然要写夜间飞行,为什么花了这么大篇幅来写蝙蝠?对全文的理解应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而在最后,应引导学生根据所学,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完成第三个角度的提问,拓展所学。
三、课堂展示:依托团队 落实策略 指向能力
宝莲老师的展示紧紧围绕课堂展开。她直接导入课题,并请学生就标题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引出“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是谁的秘密”两个问题。接着从这两个问题出发,点出课文的两个核心事物——飞机和蝙蝠。之后又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和写作方法两个角度进一步思考蝙蝠的飞行与飞机夜间飞行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后,继续带领学生以问题的形式联系生活,拓展思考。刘老师将提问视为贯穿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但是又没有将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终点,而是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更为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解决提出的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提升阅读能力和素养。
四、大师异构:“英雄”相惜 互为补充 落实素养
英雄所见略同,卢雷老师的示范课程同样围绕“提问”展开,并且充分展现了作为一名极具个人风格的名师的教学风采。卢老师对于“问题”的运用极为灵活多样,他不仅要求学生积极提出问题,用问题引导思考,而且能够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把握住他们的思维逻辑,继续推进课堂内容,从而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仅以课文4-6自然段的教学为例,卢老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学生在思考如何讲述实验的过程中,也就一步步紧跟着卢雷老师将实验的四个部分一一理解并掌握了。在整堂课中,学生们认真思考积极提问,而卢雷老师跟随他们的思路完成课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卢雷老师潜移默化地贯彻了对“问题”意识的教学。
五、专家指导:专业诚恳 面向青年 指向成长
卢雷老师在最后进行了点评和指导,他提到,以青年教师为团队共同研讨一堂课是一个宝贵的机会,通过共同研读《夜间飞行的秘密》,正达职初期语文教师们收获颇多。在对这一“提问”单元进行分析解读时,教师要注意到不能让学生为了提问而提问,应该让学生提高认识,从而自然地产生新的问题。其次教师应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多用鼓励性语言,不过分拔高提问的难度,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并且教师自身应该培养能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课堂、推进课文内容的能力。卢雷老师尤其强调,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后,对课文就有更深入的理解。卢雷老师还从教材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建议,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对每一篇课文作详细地文本解读,并且根据单元目标对解读进行再解读,把解读教学化。
通过团队研课,观摩专家课堂,职初期团队懂得青年教师共研一课这样的形式是专业发展的正确路径,只有在平时做到常常共研一课,解读单元教材,并根据单元目标将解读进行再解读,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优化设计,才能真正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阅读(132) | 评论(0)
前一篇:《树之歌》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后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以《我要的是葫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