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钰萍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4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14)
快乐教育之浅谈 (2024-04-19 15:54)
栏目:个人博客
快乐教育之浅谈
在众多关于教育的书籍中,黄全愈的《教育的基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阐述,成为了我关注的重心。这本书不仅从宏观层面解读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更从微观层面,即课堂、家庭、社会等角度,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培养下一代的全面发展。而当我将这本书与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时,我更是发现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细节。
在我所带的一年级班级中,有一位学生是由于疫情返回国内的学生,出生在国外,幼儿园也在国外就读,因此在一年级刚入学之初,这名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较大的问题:随意在课堂上走动与说话、任务不准时完成、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等等,成为了一名在中国教育课堂中让老师较“头疼”的孩子。鉴于这个现状,我也与这名同学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的思维也是偏国外的,认为不想给孩子较大的压力,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学习,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眼里无光。面对这个观念上的差异,我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也存在了一些困惑。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孩子接受国际教育。然而,当这些孩子从国外回到国内,他们面临着如何适应不同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挑战。我也非常理解这位家长的想法,家长的担忧并非无的放矢。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成长环境和背景塑造了他们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这位同学在行为和纪律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可能是因为她在国外接受了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教育方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能适应国内的教育环境,而是需要一种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教育方式。黄全愈在《教育的基础》一书中强调了教育应该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他认为,快乐教育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对于这位小朋友来说,快乐教育可能意味着创造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允许他在探索中学习和成长。当然,快乐教育并不意味着放弃纪律和规则。对于孩子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纪律性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基础。因此,在提倡快乐教育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通过引导和示范,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我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适应过程。从国外回到国内,孩子不仅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还需要适应新的文化和社会环境。这个过程可能会带来一些心理压力和困惑。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过渡期。
书中P153页提到“搞素质教育可以很艰苦,也可以很快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核心素质的不断增强,通过进取和奋斗去获取成功的快乐会越来越多。”对于作者的这个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家长会时也面对全班家长进行了分享交流。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是要不断引导孩子们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黄全愈在书中提到了中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教育注重标准答案,而美国教育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一差异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中也有所体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供一个标准的答案,学生只要记住即可。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此,我在课堂中尝试引入更多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阅读(101) | 评论(0)
前一篇:“快乐读书吧”教学反思
后一篇:《端午粽》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