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钰萍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4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14)
《端午粽》教学反思 (2024-05-15 14:23)
栏目:个人博客
《端午粽》教学反思
我在语文组教研活动日进行了公开课展示,展示课为《端午粽》的第一课时。
在我设计本堂课之初,我对本课进行了理论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均强调朗读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第一学段,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特别关注长句和叠词短语的朗读。长句朗读不仅是培养语感的方式,还有助于理解文本内容。而叠词短语则赋予文本音韵美,使描写更生动。本课教学目标聚焦于读好长句子,通过正确停顿、读好叠词短语和动词来实现。这样的朗读教学不仅有助于理解,还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我通过聊共读书目《奶奶的丝线爷爷的船》、《端午粽》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设置了“长句慧读,我有妙招”“端午粽我来看”“端午粽我来品”等活动。课堂上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够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传统节日。孩子们在课堂展示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展现出了自己的积累和进步。
本堂课也获得了专家的一些肯定:
1.注重幼小衔接。一年级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通过共读书目交流与喜欢粽子原因交流,将课堂与生活做勾连;通过配音介绍有机整合,不仅达到放松效果,更进行了学习内容的巩固。
2.重视随文识字。识字教学是低段的主要任务,把要学的字落实到具体语境,遵循随文识字,并做到识字方法多样性。
3.落实阅读要点。“读好长句子”是教学要点也是难点。课堂上能够给出学习方法,同时将方法通过副板书呈现,帮助孩子进行方法梳理。
4.关注文本的表达。在课堂中进行有机训练对提升阅读素养有帮助。俞老师给出的写作逻辑是“色、香、味”,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如果用“看、闻、尝”可以更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同时我深知,课堂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1.朗读为王。朗读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让学生把每个句子读准确上,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考虑适当停顿。
2.先学后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由于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和初步思考,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会更加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有机互动。课堂可以增设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学习、同桌互读的方式,来达到信息传播的多途径,从而让更多孩子得到锻炼。
回顾这次《端午粽》的教学,我收获颇丰。我更加明白了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将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创造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我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我相信,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堂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成效。
阅读(118) | 评论(0)
前一篇:快乐教育之浅谈
后一篇:观课《吃六顿晚餐的猫》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