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雪瑶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22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22)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2024-06-17 14:40)
栏目:个人博客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对于《小马过河》一课,张老师指出:
1.首先,关于课时划分。类似故事课文,更好的课时划分还是在第一课时中先破题、再整体感知,接着学习故事起因。而在第二课时,教学故事的经过和结尾,这样更适合教学规律。同时在第一课时的铺垫中,也应该关注之后讲故事时的重点字词,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其次,关注课文后面的习题。本课的课后习题重点在于“讲故事”。按照课堂上的要求,转换成小马的视角讲述故事会远超出二年级的能力。应该仍旧以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为主,引导学生注意故事的情节发展、角色特点以及故事所传递的道理。也需要注意引导关注故事人物的语气、语调和表情,尽可能地还原故事中的场景和情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3.在生字教学方面,张老师提出了“关注形意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张老师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如文中“愿意”这个词,结合动作“连蹦带跳”和语气“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同时也就能有更好地朗读课文。
4.另外,张老师提到了小马在故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教学点。文中的小马其实自己思考过问题,他先准备求助妈妈,但是离家已经很远了,再礼貌求助老牛。这个环节可以与学生适当讨论,培养思辨能力。
经过张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反思。张老师针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建议和指导,不仅为我指明了方向,也让我在反思中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以下是我对这次指导的反思和收获。
一、课时划分的再思考
在课时划分方面,我意识到自己在第一课时过于注重整篇课文的梳理,反而疏漏了顺序性的知识讲解,而这就造成第二课时较为匆忙,没有充分展开。张老师建议我重新划分课时,这样就可以在第二课时增加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这一建议让我意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通过增加互动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使课堂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反思中,我认识到自己在课时划分上需要更加精细和合理。同时,在第二课时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设计更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
二、教学重点的把握与深化
张老师强调,教学重点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讲故事”这一教学重点上,我意识到自己在过去的教学中过于注重故事的复述,而忽略了学生现有的能力和对故事内涵的挖掘。张老师建议我在课堂中教学时加入重点字词的学习和理解,引导学生注意故事的情节发展、角色特点以及故事所传递的道理。
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重点的把握上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故事,同时,我也需要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生字教学的创新与拓展
在生字教学方面,张老师提出了“关注形意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建议我通过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我意识到自己在过去的教学中过于注重字词的记忆和默写,而忽略了对字词含义和用法的讲解。通过张老师的指导,我认识到生字教学不仅仅是记忆和默写,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
在反思中,我意识到生字教学需要更多好方法,重点词语通过形意结合、也能游戏、故事、动画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同时,我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或利用网络资源来深入了解字词的用法和含义,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张老师提到了小马在故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建议我引导学生思考小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以及他们自己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应该如何思考和处理。这一建议让我意识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我认识到课文解读是备课时不可缺少的环节,我需要自己先读懂课文的细节,理解不落于俗套,才能将有新意有想法的课文教给学生。
五、收获与展望
通过张老师的指导,我不仅收获了对教学实践的深刻反思,也获得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关注教学重点的把握与深化,创新生字教学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我将以这次指导为契机,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也将加强与同事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
总之,这次张老师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我将珍惜这次机会,不断反思和进步,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奋斗。
阅读(133) | 评论(0)
前一篇:以学生为中心——读《教学的模样》有感
后一篇: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花的学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