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晨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8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18)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研反思 (2024-06-19 16:52)
栏目:个人博客
【正达语文】小学部 | 夏日砥砺前行 “双新”探索花满枝 ——小学语文教研团队教学研讨活动
5月14日,一场主题为“品语言赏奇妙世界,抓特点探表达奥秘”研讨活动在校园中拉开帷幕。语言的韵味,在于语言与世界的交响教研的魅力,文本与教学的深度探寻。在专家的精彩引领下,教师们踊跃互动,共同感受美文之美,探索行文之法,研讨教学评一致之行。
品言之韵 研教之法
如何借助“教学评一致”的方法论,让孩子们更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进一步探索出文章的写法,感受语言的魅力,是本次研讨的主要内容。三年级语文组就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展开了教学实践。
《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结构清晰,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作者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出发,描写了普通而美好的具体事物,写出了世界的奇妙与生命力。
徐老师基于教学评一制性进行了教学设计。徐老师紧扣“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的阅读语文要素,深入挖掘课文行文规律。以“天空的珍藏”部分为例,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抓特点”“加联想”的方法将事物的奇妙写清楚。徐老师还很好地实践了“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行运用课文的写法去理解奇妙之处。在仿写环节,徐老师给予了学生支架——评价表,让学生根据评价表进行有效的自评以及生生互评。这些评价环节都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确保了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课后,由钱琳老师进行第7单元解析。钱老师详细梳理了小学阶段阅读语文要素,带大家了解课文中语文要素“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编排特点,从三年级上册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到下册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再到四年级了解“作者怎样把事情写清楚”;最后到高年级掌握说明方法,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层层递进。
董园园老师则为大家进行了课堂亮点的展示与总结,具体阐释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落实:1.教得准:精准目标与内容,切准最近发展区2.学得透:任务驱动与深度学习,形成学习大观念3.评得实:错误反馈与促进反思,完善心智新模式。明确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切实推进新课标理念落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共研共思 各阐己见
语文组全体教师在共同观摩语文三年级组展示后,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教学思考,互相点拨与启迪。
一年级王丽莉老师关注到徐老师对于文本细致入微的解读以及对于学法归纳总结的重视。二年级江雪瑶老师关注到了本次课堂,徐老师采取了预习反馈与整体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基于学情进行及时反馈,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四年级刘宝莲老师点评了本次课堂各环节设计的紧密逻辑,并对徐老师为加强学生文学实践而设计的自学和仿写环节深表赞同。五年级刘佳老师还点评了本次教学设计中课堂氛围的调动,指出教学设计对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调度。
在热烈的讨论当中,大家对于“教-学-评一致性”有了更深的体会,相信这也将促进正达语文教学更进一步。
专家引领 拓宽视野
本次教研展示有幸邀请教研员汪洋老师莅临观摩指导。
汪洋老师对于徐晨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奇妙世界》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本次课程具备了“抓大统小”的大课程思维:1.注意课文教学思路与文章结构有一致性。2.教学设计应当架设作者表达与学生表达的桥梁,学生能够将课文写法进行日常习作的迁移。3.课堂由“教”到“学”,教得完整,“习”得充分。
同时汪洋老师还对“教-学-评一致性”进行了通俗易懂又颇为精要的解析,让老师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与方法:1.知道学生的水平现在在哪里。2.清楚学习的方向在哪里。3.清楚学生距离目标的距离以及达到目标其间的困难会有哪些。4.克服困难老师能够提供哪些帮助。
站在专家的肩膀上,让各位教师们有了更为开阔的深度思考,也有了更多教学实践的方向。
“穿越青山志犹在,此处景致更宜人。”。本次教研展示基于语文要素,以匠心独具的课堂为载体,带领学生领略语言之妙,体味世界之趣,贯彻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也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思维火花与教育启迪。
阅读(87) | 评论(0)
前一篇:旁听教师骨干课《吃6顿晚餐的猫》感悟
后一篇:班主任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