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娟娟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26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26)
一件小事-拖欠作业 (2024-10-09 21:48)
栏目:个人博客
传统的“叫家长”并非解决学生作业问题的唯一途径。在处理J同学长期拖欠作业的过程中,我获得一些新启发。
J同学自小学业成绩不佳,作业完成度一直不高。本学期,她遇到了两位治学严谨的老师——物理的Z老师和化学的Q老师。国庆长假后,Z老师惊讶地发现,J同学不仅物理作业未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也未交。在失望和愤怒之下,Z老师直接联系了她的母亲,但电话中的态度并非预期的尊重与配合,反而是冷淡与漠视,这让Z老师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我深知,J同学的母亲已经尽力而为,但她们之间紧张的亲子关系已然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孩子成长的最大障碍,也许正是这位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据推断:在家中,J同学与母亲之间是不真诚的关系,在迟迟不见成效之下,家长对老师的负面评价再所难免。在这种背景之下,寻求家校之间的有效合作太难了;改善亲子关系、期盼孩子思想转变,这些目标似乎都遥不可及。如何让孩子与其母亲实现某种程度的“隔离”,成为我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作为一位普通的老师,我又何尝有权力将人家母亲排除在孩子成长过程之外呢?
正当我陷入两难境地时,金老师的提议让我如醍醐灌顶:“何不让她试试报名参加学校的延时晚托辅导班?”
这简直是个绝妙的主意!
参加延时晚托辅导,孩子得以在学校这个相对单纯且有序的环境中,与同伴一起专心致志地完成作业,从而有效减少来自家庭的种种干扰,某种意义上还实现了同伴间的交往。
因为当下的孩子们实在是太孤独了,他们每天父母车接车送,忙碌的校园生活让他们鲜有机会与同伴深入交流;而周末又常常奔波于各个补习班之间,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孤独与渴望。
正因如此,才会如此多的心理问题浮现:手机依赖、恋物癖、嗜睡、学习动力不足等等。去洞察孩子内心的那份孤独与无助吧。这种孤独不是单凭书本知识就能够化解的,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社交活动、与同伴之间的深入交往。
而学校的延时晚托服务恰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在这里,有热腾腾的饭菜、有志同道合的伙伴、没有手机的诱惑、也没有家长的唠叨。因此,我才会如此强烈地建议J同参加学校的延时晚托班以及在校就餐。
在班主任工作中,很多事情我都无能为力,我时长提醒自己不必一条路走到黑,适时地停下来、拐个弯,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前方等着我。
在这件事上,我认识到:既然人的问题难以直接解决,那么我们就从改变环境入手,换一片土壤,或许就能培育出截然不同的花朵。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行动起来,联系了其他几位同样存在交作业困难的学生家长。
阅读(259) | 评论(0)
前一篇:以工作中的点滴诠释教育家精神 -2024年正达学校教师节手记
后一篇:约谈网瘾少年家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