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亚静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8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18)
《数说换牙记》反思 (2024-11-25 13:21)
栏目:个人博客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的一种综合性学习方式。一年级的“数”说换牙记将数学与科学相融合。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的牙齿知识后,数一数乳牙掉落颗数,并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和名称,最后用“正”字统计法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生初步感受“正”字的记录方法,以数笔画的方式统计,以一个数来赋值,从而赋予统计结果以意义,这样统计的方式正是孩子们初步要学习的象形图,为后期的条形统计图埋下伏笔,最后通过观察统计数据,引导学生发现下牙中切牙掉落人数最多,由此可推测下牙早于上牙脱落、中切牙早于其余牙齿脱落,再出示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验证学生猜想。
反思本节课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首先是教学方法的优化,考虑到一年级的认知水平,应该由具象到抽象逐步引导,“正字统计”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即通过在纸上画“正”字来记录数量。但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还没有接触过,可能略显抽象,因此可以使用磁性小圆片来代表掉落第一颗牙齿的数量和位置,这种方法是从具象到半抽象,不仅简单易懂,而且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统计的过程,初步感知统计学的应用。如果贴的高低不平,可以借助工具将其摆平,使统计结果更加直观。通过一一对应清楚的观察出,第一次掉落最多的牙齿是哪颗。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缺少数学元素的融入,所以在“识”牙名称后,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上牙中,从左往右数,第七颗牙是什么牙;找一找下牙中最右边的三颗牙是哪三颗;请用方位词描述下牙中尖牙的位置等,在“数”说换牙记时,同桌不仅可以比一比谁掉的乳牙多/少,还可以追问多/少几颗,并列算式说明结果,在“数”出规律中,通过统计出的数据,引导学生提出丰富多样的数学问题,如:17表示什么?(是我们全班下牙中的中切牙一共掉的数量)哪颗牙是最容易掉的?有些人没掉是不是它就不掉了呢?等问题,让数学的韵味更加凸显。
在课堂评价方面,需优化,尽量专业、具体且简洁。在学生的回答后,及时、专业且具体的评价,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度至关重要。例如,学生说通过少吃糖来保护牙齿,老师可以追问“糖吃多了会怎么样?”,先请学生说一说,再给出“糖分会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这样的专业解释。此类评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问题的本质,还引导他们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时,也应注意到评价尽量简洁明了,并用儿童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最后在AI的应用方面,不够合理,在本节课最后环节,请学生说出在换牙中的困惑,小朋友提出了为什么掉牙时,牙齿会流血;舔牙齿牙齿为什么会长歪;为什么会换牙等问题。此时可以使用豆包或Kimi智能助手等工具辅助教学,让学生语音输入对于换牙的疑惑,通过AI的回答即时得到解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在遇到问题时,可通过多种途径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对《“数”说换牙记》的反思中,不仅审视了教学方法、内容、评价及AI应用的优化空间,也探索了如何将这些元素更有效地融合于教学实践中。通过这些反思,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丰富、互动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阅读(2) | 评论(0)
前一篇:《分与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