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瀚珑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27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27)
《超越兴趣》读后感 (2024-12-16 15:58)
栏目:个人博客
倪闽景馆长所著的《超越兴趣》一书,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论述,探讨了科学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如何从兴趣走向志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并联想到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科学教育之间的联系。
书中提到,科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去实践并得出结论。这一点与劳动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小学阶段,劳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参与简单的家务或校园劳动,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劳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事物的本质,理解学习的本质,这种体验与倪闽景所倡导的科学教育中的“实践操作”和“对话实践”不谋而合。
结合自身在教授一、四、五艺术展项目化学习作品中,我深刻体会到兴趣的重要性。在教授一年级学生制作乐器时,我是从感受雪花开始入手让学生体会出冬季会有什么声音。从而引发制作乐器思考。
在教授四年级学生制作简易连杆装置时,从学生的课余活动兴趣开始引发思考。让学生了解简易连杆装置的制作要点。
在教授五年级学生制作迷宫作品时,让学生思考怎么样设计通道和迷道、障碍物。然后小组合作开始设计草图,再进行路线规划并完成背景上色。最后形成完整的迷宫作品。
他在书中还提到,拔尖创新人才没有天选之人,人人都有创新的力量。这一观点让我意识到,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这种过程正是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过程。因此,小学劳动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以达到不同的结果。
此外,书中提到的“教育多样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本质与方法”这一观点,也让我对小学劳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劳动教育应该多样化,不仅要包括家务劳动、校园劳动,还应该包括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劳动场景中,体验不同的角色和责任,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被倪闽景提到的“七把金钥匙”所吸引,这些金钥匙不仅适用于科学教育,同样适用于劳动教育。例如,提升延迟满足的能力、把握关键机会、开展深层式研究等,都是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品质和能力。通过这些金钥匙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从兴趣走向志趣,将劳动变成一种热爱和追求。
阅读(145) | 评论(0)
前一篇:《萌娃乐舞冬之声,童趣劳创和声曲》—折制雪花教学反思
后一篇:《魔幻迷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