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瑶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21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21)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 (2024-12-22 14:07)
栏目:个人博客
《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我最初的课堂构思很简单,以课后第二题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句子,来判断句子的对错。从中夹杂对第三题的句子分析,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第一题,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个上课思路,还是有点乱。
于是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找到一个上课思路。第一环节是自读课文找到文章中心句。第二环节是梳理课文长难句,引导学生对这些形容词的理解。第三环节是以剧本杀情境吸引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父亲很厉害的句子"第四环节总结讨论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位老师的上课思路非常好,由易到难,环环相扣,也把文章的重难点给体现出来了。
《父亲、树林和鸟》学习的第一个环节:让同学们齐读第一遍课文,然后判断课后第二题。并找出判断的理由。第一小题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判断的理由,孩子们回答第 1个自然段,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第二个判断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从课文的。第 3自然段、第 13、14、15 和 20个自然段能看的出来。父亲很善于观察,因为父亲善于观察,所以对鸟的习性十分的了解,那同时也说明父亲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最后一个判断题,他不是猎人,只是因为父亲了解鸟,却不伤害鸟,表现父亲对鸟的喜爱。
课文的第二个环节,齐读第二遍课文。带着问题“为什么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完成课后第一题,读完第二遍以后,在第一遍基础上更熟悉了一点。孩子们也因此能回答出来。父亲知道鸟要什么时候起飞,鸟要什么时候最容易被捕,但是父亲因为了解鸟,但是却不伤害一样,幸亏他不是一个猎人,如果真的是猎人的话,那鸟都没有飞行的机会,所以很庆幸。
环节三再读第三遍后,请同学们一起来体会课后第三题加点字给你带来的意义。幽深的雾蒙蒙的、这连续两个的修饰词更说明森林的深远。比如有同学回答森林长得又密又浓,那森林里浓密的树林就看上去是雾蒙蒙的一片,更能够体会的出来森林的幽深。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也表现父亲对鸟观察的时候,他能做到如此的聚精会神。浓浓的苦苦的,这样的叠词的应用,也能够更加的体会到我和父亲在对待鸟的问题上完全不同的一个表现。再结合孩子们用浓浓的,苦苦的来造句子。还有凝声静气,工作的样子是凝神静气的。
通过读三遍课文,孩子们一遍又一遍的加深对课文意思的理解并且一遍读完以后,落实一个课后题也有效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让孩子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这篇课文的内容。
最后我对课文做一个补充。本文的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山西人。滹沱河也是山西五台山的一个支流,与我们的距离又近了许多。还补充了第十三到十六自然段的引号特殊用法,国家标准《标点符合用法》规定: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是一段,段首和段位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仅开头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未尾用后引号。
阅读(333) | 评论(0)
前一篇: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中探索与成长——第二课时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