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银芳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4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14)

从直观到抽象:《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2025-04-20 20:49)

栏目:个人博客

        从直观到抽象:《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起始课程,它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的本质意义,为后续学习小数四则运算奠定理论基础。

本节课采用"细分单位"的教学策略,通过三个递进式的探究活动展开:

1、探究0.1的意义1米无刻度软尺为基准单位,提出测量不足1米的筷子的实际问题。基于学生已有的度量衡知识,引导他们得出"将1米平均分成10份"的解决方案。通过讨论明确:每份长度为1分米用分数表示为小数0.1米进而拓展到生活中的0.1(如0.1吨、0.1元等),并通过数射线上的定位操作,帮助学生建立0.1与1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通过测量实践,得出"十分之几可以表示为零点几"的结论。

2、探究0.01的意义通过测量A4纸宽度(约0.2米)时出现的"多一点"的测量需求,自然引出将0.1米再平均分成10份的必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明确=0.01米通过生活实例(如0.01吨水)建立量感在数射线上直观展示0.1与0.01的十进制关系最终得出"百分之几可以表示为零点几几"的结论。

3、探究0.001的意义在测量A4纸长度时,学生自发提出将0.01米再均分10份的方案,从而:建立=0.001米的概念通过实际测量得到0.297米的精确值,最后归纳出"千分之几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的结论。

通过这三个探究活动,学生逐步构建了小数计数单位的认知体系,理解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考:

1、学生参与深度不足虽然课堂问答互动良好,但学生实际操作机会有限。如果增加实物操作环节,如让学生动手制作十等分、百等分的纸尺或者设计"画出0.1"的创意活动,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既增加了直观感受,也增强了课堂活动的趣味性。

2、教学时间分配欠佳前两个探究环节用时偏长,导致:0.001的探究略显仓促巩固练习时间不足可以精简0.1和0.01探究中的重复性讨论0.001的探究采用更开放的教学方式

3、练习梯度设计有待优化现有练习存在认知跨度较大的问题,特别是:从直观表征(任务一)直接过渡到抽象辨析(任务三)缺乏必要的过渡环节可以在任务二、三之间增加过渡性练习或者将高难度题目设为选做内容

本次教学实践表明,在概念教学中需要更好地平衡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索的关系,同时要注意练习设计的渐进性。后续教学中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以提升教学效果。

 


阅读(6) | 评论(0)

前一篇:数形结合突破倍数应用题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