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铭蔚

部门组:体育学科组

学科组:体育

我的博客数:16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16)

区级教研公开课——“田径18-9障碍跑①”听课记录及心得 (2025-05-20 11:03)

栏目:个人博客

上课年级:六年级

一、课堂背景

本次区级教研公开课以“田径障碍跑”为主题,面向六年级学生开展。障碍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重要项目,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速度、力量、协调性,还能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本节课围绕“降低重心绕”“提膝抬腿跳”“贴地协调爬”三个技术要点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快速通过障碍物的方法。

二、课堂实录

1. 热身环节(7分钟)

教师以“障碍跑模拟游戏”导入,组织学生进行动态热身:

  • 慢跑+变向跑:学生绕场地慢跑,听口令后突然变向,模拟障碍跑中的绕行。

  • 关节激活:重点活动髋关节、膝关节(高抬腿、后踢腿)和手腕(支撑动作准备)。

  • 专项热身:分组进行“低重心绕标志桶”“跨步跳过小垫子”等针对性练习。

设计亮点:热身内容与主教材紧密衔接,提前渗透技术动作,避免枯燥的徒手操。

2. 主教材教学(30分钟)

(1)分解动作示范与练习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口诀”突破重难点:

  • 降低重心绕:用标志桶设置“S形路线”,教师示范侧身压低重心、外侧脚蹬地的动作,口诀:“身体像弹簧,绕得快又稳”。

  • 提膝抬腿跳:利用低栏架(高度30cm),强调“起跳腿蹬直,摆动腿高抬”,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用“红旗举高,膝盖碰到再落地”增加趣味性。

  • 贴地协调爬:在体操垫上设置“低网障碍”(距地50cm),教师演示匍匐爬行时“腹部贴地、异侧手脚交替前进”,并提醒学生避免塌腰。

(2)组合障碍挑战

将三种障碍串联成完整路线(绕桶→跨栏→匍匐垫),学生分组循环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关注:

  • 绕行时是否提前观察下一个障碍;

  • 跳跃落地后能否迅速衔接爬行动作;

  • 小组内是否保持安全距离。

意外处理:一名学生因起跳不稳碰倒栏架,教师立即暂停练习,集体复盘“如何调整助跑距离”,并安排助手固定器材。

3. 放松(3分钟)

  • 竞赛游戏:“障碍接力赛”,规则强调“动作标准优先于速度”,融入团队合作评分。

  • 拉伸放松:在音乐伴奏下,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拉伸大腿后侧(跨栏)、肩部(匍匐)肌群,结合呼吸调整。

三、教学亮点与心得

1. 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针对不同能力学生灵活调整障碍难度:

  • 对力量较弱学生,允许跳过栏架时单手支撑;

  • 对协调性欠佳者,单独增加“匍匐爬行分解步骤”练习。
    这种差异化设计确保了每位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2. 安全教育贯穿始终

教师通过三重保障化解难点:

  • 器材选择:使用软式栏架、加厚体操垫,减少碰撞风险;

  • 空间管理:每组仅4人同时练习,避免拥挤;

  • 语言提示:反复强调“完成动作后迅速离开障碍区”。

3. 学科融合的隐性教育

本节课不仅传授运动技能,还渗透了物理知识(如绕桶时离心力与重心的关系)、生物知识(运动后心率变化),体现了“体教融合”理念。

四、改进建议

  1. 增加情境化导入:可结合军事训练或抢险救灾场景,增强学生的角色代入感。

  2. 引入数字化评价:用平板录制学生动作,课后对比分析技术细节。

心得:这节障碍跑公开课以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为核心,兼具趣味性与安全性,为田径教学的创新提供了优秀范本。作为听课教师,我深刻体会到“精讲多练”“以赛促学”在体育课堂中的价值,未来将在自己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

阅读(17) | 评论(0)

前一篇:师者如灯:照亮灵魂的永恒光芒-《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