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瑶
部门组:英语学科组
学科组:中教英语
我的博客数:6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6)
高山之下,烛光之间:《我本是高山》的教育启示 (2025-09-03 07:43)
栏目:个人博客
电影《我本是高山》中有一幕长久地烙印在我心中:张桂梅站在简陋的教室里,窗外是连绵的群山,她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划过,仿佛在贫瘠的土地上划开一道知识的裂隙。这画面如此熟悉,又如此震撼——这不正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日常的缩影吗?
影片中的教师面对的何止是教学内容的传递?她们要应对资源的匮乏、家长的不解、学生的迷茫,甚至是自我怀疑的深夜。然而她们选择了最动人的应对方式——不是抱怨环境的艰苦,而是将限制转化为创造的契机;不是苛责学生的迟钝,而是耐心等待花开的时节;不是逃避责任的重压,而是在崎岖山路上一遍遍家访。这种应对,本质上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接受不完美,但永不停止对完美的追求。
我从张桂梅身上看到了三种熠熠生辉的品质:坚韧如竹的意志力,能够弯曲但永不折断;悲悯如雨的情感力,细腻滋润每颗渴望成长的心灵;清醒如镜的专业力,清楚知道每个孩子的独特与可能。这些品质共同构筑了教育者的人格高山。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和项目组长,这部电影照见了我的双重角色。教学中,我何尝不曾遇到英语学习困难户?项目工作中,何尝不曾面临推进的阻力?影片提醒我:教育不是流水线作业,而是农业,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规律给予个性化培育。作为项目组长,我不应只是分配任务的管理者,更应是洞察每个教师特质的“教育农人”。
这个教师节,我愿将《我本是高山》的精神意义凝结为三点工作感悟:第一,教育者的高度不在于站在多高的讲台,而在于能否俯身倾听学生的心跳;第二,真正的教学管理不是标准化生产,而是为每个师生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成长路径;第三,最有力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生命的点燃——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群山巍峨,烛光微弱却坚定。我相信,每当我们点亮一盏教育的灯,世间就少一处黑暗的角落。这或许就是《我本是高山》给我的最深启示:教育工作者本是一座座高山,不为显赫于人前,只为托起更多生命看见更远的世界。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我愿与所有同仁共勉——让我们继续做那座沉默而坚实的高山,让更多的生命因我们而看到人生的辽阔。
阅读(22) | 评论(0)
前一篇:2020.9月工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