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娟娟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30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30)

圣人无名,山亦有铭——张桂梅精神下的教育觉醒 (2025-09-04 06:47)

栏目:个人博客

今天,我怀着深深的敬意,与各位分享一部电影、一位校长、一段让我彻夜难眠的震撼——《我本是高山》。

 

观影之前,我就很了解张桂梅;观影之后,我更崇拜她,张桂梅这三个字对大山深处的女孩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命运被重新书写,意味着别无选择的枷锁被生生砸碎,意味着她们第一次抬头看见:原来人生可以如此辽阔。

 

2008 年,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高诞生。七年后,校园全面竣工;今天,已有两千多名女孩因她走出大山。她们中,有人考入浙大,有人穿上军装、警服、白大褂,也有人回到母校,拿起粉笔——她们终于明白:世界不是一条羊肠小道,而是一片星辰大海。

 

那一刻,我想起童年的玩伴小红莓。她成绩优异,家境尚可,却被父母一句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生生按下暂停键;所有资源,悉数给了并不成器的弟弟。在华坪,还有无数个小红莓:有人出生就被唤作弃婴,有人终日面对酗酒的父亲和雨点般的拳头,有人在高考前夜被拖回山里,只为换一笔彩礼。她们把一毛、五毛的硬币,一张张塞进塑料袋,攒学费,攒命运——攒一个几乎被宣判死刑的未来。

 

就在绝望最浓稠的地方,张桂梅校长来了。她说:我不愿再看她们重复那种贫瘠而没有选择的一生。她每天只花三块钱,跑遍城市乡村,乞讨式募捐;她翻山越岭,把辍学女孩一个个回课堂。她告诉她们:要成为一座山,而不只是翻越它。于是,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成为两千多个女孩共同的信仰。

 

那么,华坪女高到底给了小红莓们什么?我想,不仅是更好的出路,而是一次选择的觉醒:她们第一次知道——可以走出大山,也可以回来改变大山;可以拥抱爱情,也可以保持独立;可以向命运说,更可以底气十足地说我要

 

办学之路,荆棘丛生,可张校长身上始终透着一种笃定:万物皆可为我转。那是一种几近圣人的无我,也是一种让天地为她让路的坚韧。她把高山凿成通途,也把不可能活成了必须可以

 

回到城市,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却同样有看不见的大山:厌学、空心病、价值观迷失……何尝不是另一种贫瘠?规则的壁垒、唯分数的评价,又何尝不是另一座高山?作为城市教育者,我们同样需要一次选择的觉醒”——让孩子们从只能这样的困局里,看见原来我还能那样的辽阔。

 

我无法复制张桂梅的路,但我可以、也必须传承她的精神——

 

第一,信念感。她把一生押在让女孩读书五个字上。而我,愿把全部热情押在另一句话上——“塑造积极乐观的精神内核,让孩子将来具备独立思考与面对世事的能力。因为有信念,琐碎、倦怠、无力,才无法将我们吞噬。

 

第二,行动力。她挨家挨户把学生回课堂。我也可以主动越过成见与隔阂,走进厌学孩子的世界。学生张同学一度濒临退学,正是我和家长、孩子三方促膝长谈,把他重新回教室。那一刻,我读懂了张校长翻山越岭的背影。

 

第三,创造力与灵活度。她以乞讨的方式撑起一所学校。我们也应在现实的条条框框里,为让每个孩子被看见蹚出新路——三十多节家校课堂、微信群里的家长文章、被贴在墙上的寄语、写进本子里的温暖……它们都在悄悄挖掉孩子心里那座我不值得的山。

 

我们,其实也在挖山”——挖去成见、脆弱、迷茫、戾气之山。愿我们都能像张校长那样,勇敢地对被家庭否定的孩子说:你本高山;为困于功利观念的家庭,点亮一盏名叫选择的灯。

 

最后,请允许我用张校长的话与大家共勉——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那一扇窗、一盏灯、一条路;做一座虽不雄伟,却坚定可靠的高山。

 

 


阅读(39) | 评论(0)

前一篇:校级培训-付丽旻老师讲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