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钰萍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17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17)
《j q x》教学反思(2023-10-11 08:45)
栏目:个人博客
《j q x》是第二单元的三个声母,本课共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3个声母,配有一个小院子的情境图。院子里,一只母鸡正在追赶着空中的蝴蝶,地上还有几只小鸡。“鸡”提示j的音,鸡和蝴蝶组合的构形提示j形。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下一张小方桌。桌上和桌边的西瓜提示x的音,桌上西瓜的刀切印提示x的形。一个小姑娘,手里拽着气球的线,仰头数着拴在线上的7只彩色气球,“气”“7”提示q的音,气球的形状提示q的形。
第二部分是j、q、x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左边是j、q、x与韵母i组成的2个带调两拼音节,与介母i以及韵母a组成的2个带调三拼音节。右边呈现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并拟人化的漫画表现了这一规则。
第三部分是“搭积木、下棋”两个词语,其中“棋”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是两幅图。一幅图中的小兔正在搭积木,另一幅图中的猩猩和瓢虫对坐着下棋。
第四部分是儿歌《在一起》,其中qǐ、jī、xǐ、xì是本课新学的音节,“鸡”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棋、鸡”,要求书写的字母j、q、x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设计理念】
1.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以活动和游戏为主”的要求,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我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环境,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拼音。
2.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我把拼音学习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使文本教学生活化。
3.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字母教学。j、q、x的形体教学,需要借助情境图中的表形元素来进行,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如,q除了像图中的气球外,和数字“9”、字母g、p很像,编成顺口溜“像个9字q q q”。指导书写时,学生观察j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教师边示范书写,边说笔顺及注意事项:j的竖在书写时要写直,到下格后才开始往左弯。“x”两笔写成,占中格,书写时先写右斜,从左往右写,再写左斜,从右往左写。注意左斜和右斜的角度要一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因此,教师走下讲台给予学生指导,纠错。
2.两拼音节练习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拼读,尽可能的把音节和自己认识的汉字以及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如,ji,学生联系到了“母鸡、小鸡、积木、积累”等词语。
二、成功之处
本课对于jqx的读音字形和音节的拼读,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吃力,很顺当的就完成这部分内容了。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就是jqx与ü相拼,省写ü上的两点的拼音规则。一是容易忘记省写ü上的两点;二是不知为什么要省写ü上的两点;三是学会了省写规则后,又将其他声母(如:n、l)与ü相拼时也去掉ü上两点;四是省掉两点后又将ü读成u,造成拼读错误。要突破这一难点,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观察jqx与拼读的音节,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ü两点去掉了。我趁热打铁,总结jqx与ü相拼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让学生熟记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就摘帽,去掉两点还念ü。”拼写的规则学生已基本明了,读的规则还需强调。即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ü,千万不能读成u。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巩固,学生基本能掌握读的规律了。于是为了检测一下他们的学习情况,我还出示了几个音节让他们进行巩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看看谁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对音节相拼的情况做出判断,并说出理由。学生积极性很高,班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地辨别出来。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声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在学习儿歌《在一起》时,儿歌字数不多,让学生自由朗读,指生读,但仍有个别学生不能准确朗读。同时,在读儿歌时,学生的朗读情感没有激发出来,在朗读时更多的是读好内容,对于有感情朗读的指导还需要继续加强。
四、改进措施
1.在教学中慢慢改正,尽可能使教师语言更风趣,教师形象更亲切和蔼。汉语拼音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识字的开始。我要不断地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摸索,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希望能找到高效的新方法,让学生们轻松地学习拼音,牢固地掌握拼音。
2. 评价语提高针对性。在描述情景图时,一个女生将图上的元素编成了一个特别完整有条理的故事,不仅说到了图上有的内容并且加入了时间、连接语等,将简单的一段话润色变得又有趣又丰富,而我的评价语只关注到了学生说的内容之长,应该点出长长的内容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生需要鼓励,也需要点出长长的内容中的优点,肯定学生的基础上,给其他学生一个支架,明确答题的完整性。
3.我将尝试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我会尽量克制自己的严厉情绪,以更为耐心和理解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此外,我也将尝试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互动测验等,以丰富我的教学手段。
教学反思不仅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使我明白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反思,我明白了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它促使我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明白了教学反思对于我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意义,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方式,并推动我不断进步。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实施这些改进方案。我相信,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和努力,我会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阅读(414) | 评论(0)查看全文>>
《对韵歌》教学反思(2023-09-19 19:50)
栏目:个人博客
《对韵歌》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学校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由幼儿园刚过渡到一年级, 活泼好动、容易兴奋、容易疲劳, 注意力维持时间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依据这些特点,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快乐学习。一年级起始阶段,要特别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 是读书和写字的习惯。但部分学生因为在接受学前教育时便开 始写字,导致握笔姿势不正确,老师要注意纠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对韵歌》选自《声律启蒙》。这篇课文是一篇韵文。课文介绍了雨、云、雪、风等自然现象,介绍了花、树、鸟、虫等自然事物,还介绍了山清水秀、柳绿桃红的自然景观。它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能让学生在读文识字中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节奏美,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对韵歌》共3句。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对对子的游戏导入,通过出示一组“天、地”,让学生自发来寻找游戏规律,这一教学环节的目标是希望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自己发现规则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更好的成就感。
2.《对韵歌》是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中的第五课,主要渗透了对对子的识字方法。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识记汉字的一些方法,如看图识字、象形识字等。本篇课文出现的7个生字,有5个是象形字,在教学时我渗透了汉字的字理开展情趣化识字,继续加强象形识字,同时在对对子中巩固识记这些汉字。课文教学可以结合情境图,入境想象,以读为主,通过教师范读、拍手读、男女对读、不同音乐的配乐读等,让学生感受对子的音律美、节奏美。
3.课文单字对出现的表示自然现象和动植物的字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常说的,对这些字词所表示的意义不会产生理解错误,这就是母语教学的优势。因此我主要采取读及组词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的印象。
4.这是学生第四次学习用田字格写字的课文,仍是学习写字的起步阶段,要重视笔画书写和笔顺的教学,反馈评价的重点应落在按笔顺写和写好笔画上。
5.在识字环节,通过采取识字卡片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对识字卡片游戏的参与度非常高。
不足之处:
1. 朗读所占比的时间还可以增加,《对韵歌》是一首儿歌,以读来促悟是最好的方式,放手让学生采用更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读中悟。
2. 识字卡片的游戏设置可以更加多样,除了让学生根据老师听到的生字选出识字卡片外,还可以采取同桌一起说字认卡片、采取导入环节中的对对子的方式来进行识字卡片的运用等方式,让识字卡片的功能发挥到更大。
3. 在评价学生书写的生字“云”时,评价规则虽然体现了而是采用了 “星级评价”的方法,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按星级进行评价, 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乐于完成生字的书写。但是星级评价的要求有所拔高,评价的点应该根据一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来进行难度降低。建议将“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整体书写端正”等列入星级评价中,在写字的过程中渗透学生的习惯培养。
一堂课结束后及时的反思,可以让我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有更好的发挥,多反思,善思考,让课堂拥有更多亮点,让孩子能够真正沉浸在课堂之中,学到更多知识。这是我需要一直努力的方向。
阅读(175) | 评论(0)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