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瀚珑
部门组:
学科组:
我的博客数:34
我的评论数:0
• 个人博客 (34)
《迷人的细节》教学反思(2023-02-20 18:15)
栏目:个人博客
本单元属于绘画主题下的写生内容,旨在带领学生一起来体验写生的乐趣,感受线条的变化,建立细致观察的态度,培育提高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年级同学掌握了基本的线条绘画,如第五册教材中《疏密的花纹》课例中,知道如何运用不同的点与线进行创作。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线条描绘,对线条运用比较熟悉。创作写生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线条的粗细变化,疏密关系的把握还不是很灵光活,针对上述问题,老师将会让学生进行观察与对比,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才能解决如何运用有变化的线条来写生的方式。
本节课是从欣赏德国15世纪初的著名画家-丢勒的画作导入。《草丛》这幅作品是画家写生的路边一处草丛,作品风格严谨、精细、工整,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美丽与精彩。在新授环节中,分别出示了叶子的叶脉、紫甘蓝、黄瓜、玉米粒的细节,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的细节特征。在授课过程中,出示紫甘蓝环节时。由于紫甘蓝的解剖图时,很多学生对其的细节产生了不敢表达的情况。我及时用画笔在黑板上演示了一遍,再次强调了作画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遇上玉米粒时,学生们会理解成大山的形式一个挨着一个的叠加方法。其实是应该排列成一串一串的组合在一起。颗粒的话不能画得太小,大小应该适中。学生对粗细线条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这一点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训练。

在效果展示环节,有大部分学生都进行了上色。线描画搭配色彩的元素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很出彩的。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合理利用点、线、面画出疏密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的练习。

本单元还有《画画我的鞋子》、《我喜欢的自行车》两节课。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对部分学生查漏补缺。对线条流畅度、把控性进行练习,在点、线、面的艺术海洋中自由穿梭。
阅读(614) | 评论(0)查看全文>>
《茂盛的植物》教学反思(2022-11-20 10:47)
栏目:个人博客
本次主题活动改编于小学美术上教版二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线条的变化》,本单元主要是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昆虫与植物的特征,学会使用装饰性的线条表现昆虫和植物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本单元授课时间正值秋季,于是在适时适景的前提下,与秋季结合,进行课程的改编,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能关注大自然,关注生活,善于发现,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进行创作表现。正值二年级在“秋日课程”中有设计趣味棋得以启发,想到趣味棋的棋盘中关卡和棋子可以利用植物和昆虫来代替。植物可以充当关卡和背景装饰,昆虫可以充当棋子在棋盘上自由行走。
围绕“ 如何用艺术语言表达秋天的美 ”这个本质问题,引发学生探索如何将秋天里的元素变成艺术。学生通过系列活动的探究,寻找秋天的元素,收集实物材料,研究秋天的颜色,观察秋天的动物,品尝秋天的果实。通过观察秋天自然环境中的树木、花草、动物等,感知秋天的线条美、色彩美和肌理美,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学生将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与寻找的素材进行结合,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部分植物的叶片外形,学会用变化的线条表现形态各异的植物,并且组合表现茂盛。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和尝试绘画表现的过程中,学习根据植物外形轮廓发挥想象,能够用线条表现各种形态的植物,并且组合,画出植物的茂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校园绿化,感受校园环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绿化的意识。

这节课为责任杯赛课的课程,学校也很重视。特意为美术组请来了两位教研员-方文晶老师和汤春妹老师。两位老师点评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方文晶老师提出:我的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预设过多,导致教学重点落实情况不佳。例如植物的线条造型和装饰效果是两个平行教学重点,如果在一节课上一起推进的话,容易本末倒置。这一点方老师指点得很到位,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上我是预设了太多,太满。想让学生学会如何画叶子的轮廓,又想让学生知道装饰植物内部的线描技巧。

汤春妹老师指点也是句句受用。首先提出教案文本书写格式规范,还有一些专业术语的名称不能有遗漏,棋盘底色可以利用一些大师的抽象作品进行铺垫。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进行教学。例如吴冠中的作品表达肌理效果上可以启发思考。对于趣味棋的棋子设计还可以制作出立体效果。在美观方面提出:棋子和棋盘的底色要有对比、黑白对比、颜色对比。不然就会太花了,突不出棋子的形象。最后提出了一些教师发展的建议。我听后,深知作为一名教师这些细节是不能有遗漏的。
本次责任杯赛课,我自身感觉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上有很大提高。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创作环节中,课堂纪律有点忽略。导致课堂创作不是很理想,这一点是我今后继续需要加强的地方。最后在作品展示环节中,还可以更加具体,让学生感知自己小组棋盘的不足之处,在后续创作中进行修改。还有在教学重难点的教授上也是需要再次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这次项目化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我有困惑时我就向程金玲老师请教一下。在我们两个都有疑惑时,我们都会想到师父-尊敬的何谭惠老师,并寻求她的帮助。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相信美术组在何老师的带领下会越来越好,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多向程金玲老师和何谭惠老师学习,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阅读(564) | 评论(0)查看全文>>
《与青花瓷有个约会》(2022-10-20 12:30)
栏目:个人博客
《素雅的青花瓷》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隶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其中适合纹样的学习结合了小学一、二年级的所学知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绘画能力。而本课是三年级上学期的民间艺术单元的第一课时,从绘画精美的圆形“适合纹样”入手,让学生知道并了解青花瓷的历史,感受适合纹样及图案丰富性在一定轮廓中自由、多样、赋予变化的特点,并借助相关工具和材料有创意的绘画青花瓷作品,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为此,针对学生的学情,我需要设计合理的活动去帮助落实课程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以绘画青花瓷中的适合纹样为主要内容。教师以不同形式展示适合纹样的绘画方式。今天上午的第三、四节课我在三年级(2)班进行教授,在授课环节中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首先说说优点,这节课在上课之前也多次受到何老师的磨课训练。在授课的各个环节保持着良好的连贯性,课堂常规较之前有很大进步。学生也对课堂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一颗颗发光的小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老师的屏幕。在师生互动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她们参与其中。为了提醒学生图案是可以百花齐放的,教师利用有趣的语言进行解说:“鱼是老师的专属,你们可以画画其他不同的图案哟。”
不足之处呢:在于语言组织需要更加简明扼要,授课思路需要更加清晰。从介绍盘心、腹壁、盘边沿到引出“适合纹样”的绘画方法,需要穿插一些互动环节。让引入环节更加符合学生的兴趣,让全体学生都吸引到课堂中来。在展示评价环节,让学生更多参与自评、互评中。可以通过教师评价要求的展示星级,可以给你的作品打打分。课后拓展上还可以更加生动,跟学生介绍几个国家级的陶瓷文物。
学生方面:在聆听内容时是都非常认真。而在绘画纹样环节中,有些学生就无从着手。教师发现这一现象后,立即调整教学策略,可以适当提醒学生的绘画构思。让其打开思路开始创作。
教师需要本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去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面对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进一步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素雅的青花瓷》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展示瓷器的远古之美。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美术课堂中绘画出精美的适合纹样和花边纹样。
阅读(504) | 评论(0)查看全文>>
《新思路与旧理念的邂逅》(2022-09-21 07:24)
栏目:个人博客
本周是开学后第四周了,我是教授三年级和四年级的美术课程。 从这周渐渐熟悉了上课的一些需要注意的点。 这得益于我的带教老师何老师,她周三都来听我的课。 并及时指出上课的不足。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们都是很可爱的, 有些在课堂上容易走神,作为教师的人我也是需要思考的。或许我的课程不够吸引人。四年级的学生呢,则有些学生可能存在着眼高手低的情况。 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手工课程偏爱度很高。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作为新加入正达的新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思维和教学形式,以适应新学校的教学模式。新思路与自己以前所积累的旧观念、旧形式、旧教学方式来一场邂逅,我想还可以碰撞火花。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好好调整上课思路,有疑惑之处及时和何老师交流。
阅读(378) | 评论(0)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