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琳珺
部门组:小学部-英语
学科组:English
我的博客数:116
我的评论数:8
• 个人博客 (116)
陈老师:看了你的文章我很感慨,学习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并付诸行动,这是成为优秀教师的良好品质,赞赏你!石惠新
正达为每一个福娃提供了成长、展示的舞台,我们的福娃很幸运、很幸福!
享受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分钟,看到每个孩子的不同,鼓励他们朝着自己原本的样子越长越好,你真棒!
同为班主任的我们,有着同样的感悟!相信孩子们通过这次比赛都收获了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Impossible mission变成了possible, 而且是做到了commendable,为你们点赞!
为小朋友们整齐划一的动作,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家长的全力支持点赞!
陈老师的这节课上的是Part C小故事,整节课思路非常清晰,条例明确,学生在她的带动下完成了Being a good citizen的思维导图,完成本节课task,值得学习的是Part C故事教学的重难点是需要自己把握的,陈老师把握的很到位,是一节值得学习的好课!
课上的棒,文章分析的也值得学习!
外语节随想(2021-04-20 15:36)
栏目:个人博客
2021是建党100周年。100年风雨兼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迈上了新的征程,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的祖国也越来越繁荣昌盛。
作为一名80后,虽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大风大浪,但却深知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亲眼目睹了这几十年来的巨变。而学校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契机,拉开了以“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为主题的外语节序幕。其实学校刚发布这个主题的时候,我是有点疑惑的。我们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对于他们而言,党可能是个比较模糊而又抽象的概念,这样的主题学生会感兴趣会有共鸣吗?带着这样的顾虑我和我们的学生们一起走进了我们的英语探究活动。
根据学校要求,我们需要组织一场讲述邓小平故事的戏剧表演。英语戏剧在正达并不是个新鲜事,但是要用英语演和党有关的英语戏剧,对于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尝试。前期,老师搜集了各种电影,最后我们选定以电影《出山》为参考范本。为了给孩子们降低难度,我们筛选了电影中前32分钟的片段,老师们分工合作,提前准备好英语台词。由于时间比较紧,基于学情,我们第一次尝试把这32分钟的片段拆分成几个小部分,每个班级完成约五分钟的片段。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每个班级分到的时间少了,但是由于班级角色的不停切换,需要我们不仅要在人物服装上做好统一,还需要小朋友把握好人物特点,不然就会让底下的观众看得云里雾里。因此我们在组织动员小朋友观看的同时,也带领小朋友一起探究回顾过去的那段历史,了解当时的时代特点,理清故事脉络。电影讲述的是邓小平70年代在江西落难并重新崛起的传奇精经历,讴歌了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愈挫愈勇、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作风和情怀的故事。班级海选结束后,我们又抓紧利用好每一个早晨和中午,帮助小朋友一遍又一遍地抠细节,并加入歌曲舞蹈等不同表演形式,尽可能地让这部剧更立体。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而学生不仅了解了历史,也看到了自己努力付出后所收获的成果。外语节一直都是师生共同学习的好平台好契机,以后的路,我们还将一起携手并肩、砥砺前行!
阅读(14) | 评论(0)查看全文>>
随堂课反思(2021-03-18 08:40)
栏目:个人博客
随堂课反思
此次随堂课我上的是Bright Readers的故事The Great Mouse Detectives。得益于组内去年对于阅读课的教研和探讨,这次的备课我准备的时候就感觉得心应手很多。阅读策略有很多,但是由于阅读材料的属性和内容都不同,所以具体使用哪种阅读策略,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我选的故事讲的是住在学校Art Room的小老鼠Mary和Matthew一家为了寻找小妹妹Mandy,而变成老鼠侦探,在学校进行大搜索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文字内容不难,故事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故事的图片和动画有很多小细节可以挖,我觉得应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通过看细节,寻找细节,来进行合理推测,所以我设计了一些predict的阅读活动。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也曾在以前的课中体验过预测这样的阅读活动,但是都是较为零星的,并没有进行过系统地学习。所以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建立概念,我在课的一开始就引出了学生predict这一阅读策略,当然简单的文字解释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枯燥,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通过几幅可爱的小漫画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和文字猜测故事发展情节,学生对这个内容很感兴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帮助了他们对预测有了更好的认知和感受。接着在故事中,我通过图片和文字不断激励学生,引导他们一步一步进行预测。例如,在人物介绍完毕后,我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图片细节来预测故事的起因,接着又引导学生观察主人公所带工具,来预测小老鼠打算做什么?看到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故事的情境中,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体验角色,享受阅读的过程,作为老师是非常欣慰的。最有意思的是在第二课时中,我让学生听音来进行预测,小老鼠因为要躲避学校里的猫和学生,无法正常上下楼也无法大摇大摆走在学校教学楼里,所以故事的音频中有很多小老鼠跑步跳跃攀爬的声音,通过听音来进行预测,学生会对故事有更加立体的理解,为他们自己创作语段做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这节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起初,制作课件时,我还在里面穿插了problem and solution这一阅读策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感觉这一阅读策略有点流于形式,只是为了看起来有策略而设计策略,对学生学习卡故事并没有很大帮助,所以在第二个上课前,我直接把这一部分删除了。Rachel在看了我的课后也给我了一些建议,课中学生对What are they doing?进行了预测,因为学生看到小老鼠的衣服着装和携带的工具,猜测他们在抓吃了他们奶酪的小偷。虽然这不是最后故事里所呈现的内容,但是他的猜测也是符合逻辑的,是非常好的预测。Rachel告诉我如果在课中设置些预测的总结,帮助学生更好进行合理的预测,而不是没有依据的盲目地猜测,一定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我后来仔细看了自己的课件,在故事的最后,我也确实设计了相关的总结环节,但相较Rachel的方法,确实不够及时。在课中对于学生突然迸发出的灵感,我也需要一点课堂教学机智,PPT中并没有出现相关的总结,但我也可以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进行归纳,抓住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鲜活的实例来进行教学,远比在ppt中学习要有效得多。
一节好的阅读课需要花很多心思,但是看到学生在课堂中意犹未尽的样子,我也和他们一起享受其中。既然这一切值得,那就继续努力吧!
阅读(10) | 评论(0)查看全文>>
记录2020的PBL(2020-12-19 15:46)
栏目:个人博客
根据教研组的教学安排,最近我们又开展了PBL活动,这次三年级的主题是“动在正达”——Games at recess(设计一个课间游戏)可能PBL最近几年开展得有点多,说实话,这次的我既没有第一次尝试PBL的忐忑,也没有后面再尝试时的跃跃欲试,我反而有点倦怠。我有点担心,孩子们会毫不掩饰地告诉我:啊,怎么又是PBL?然而没想到,当我在班里宣布这次PBL活动任务的时候,两个班级的孩子们都瞪大着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我。细想,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他们太想做自己的主人,又想大干一场了。
根据活动计划,老师前期先自己搜索了一些国外课间活动的游戏,其中包含了游戏名字、步骤和相关视频。事先和孩子们沟通好,如果想一会儿在课上体验游戏,就要先认真听,介绍游戏步骤最清楚而且最完整的小朋友,就将获得这最大的殊荣,成为游戏体验家。其实这些游戏本就是一些简单的小游戏,但是是在英语课上玩,而且被戴上了有噱头的“帽子”,就完全不一样了。孩子们那天的听课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不少。教师分享环节结束后,老师就退居到了幕后。由于已经有了前两年的学习经验,学生的分组速度越来越快,短短的十五分钟,孩子们就根据要求要求完成了小组分工,就游戏人数、游戏规则进行了初步的设计。
PBL开展的这几年,我越来越深刻感受到评价方式对于互动推进的重要性。因为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因此他们容易变得兴奋,这会活跃课堂气氛,同样,也容易让教室成为市场,喧闹嘈杂得不受控制,利用好评价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我们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进行小组讨论指定规则了,学生已经熟悉了倾听、互助、轻声交谈等规则,jiao'ruo他们也清楚地知道不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将会被自动淘汰,今年我明显觉得,作为一个老师,我的任务已经越来越少。评价表不仅可以很好管理好班级纪律,对于整个活动的正常推进以及学生的任务完成度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组活动前,我们就制定了最后班级海选的几大评分项目:游戏的趣味性、分工合作的合理性、展示的完整性以及附加分的PPT制作,学生为了让自己组尽可能地获得高分,他们会自己抽时间在下课排练,会在晚托班时间主动提出让我增加讨论的时间,更会顾及到组内所有成员(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把成绩较弱的小朋友孤立到一边),在这样的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高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驱动力。这就是PBL的魅力。
当然在这个活动中,我既是老师,也是家长,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我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或多或少还是需要一定的家长扶持。这些活动到底有多少是学生可以真正独立完成的,是我们以后需要深思的问题。这不仅牵涉到游戏内容的设计,也牵涉到老师后期的引导和评价的指向。真正给家长减负的PBL才是真正受欢迎的活动,我们还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努力加油吧!
阅读(9) | 评论(0)查看全文>>
责任杯反思(2020-11-21 15:40)
栏目:个人博客
责任杯教学反思
此次责任杯英语组的研究主题仍旧是阅读教学,今年学校为老师固定了上课内容,我执教的是Ch4 的Part C,和去年相比,文本内容相对固定,虽然不需要文本再构了,但其实难度大了不少,如何在这个固定的框架里设计出一节有趣且高效的阅读课,是我需要深思的问题。
在仔细研读了教材后,我觉得Chapter 4的单元核心语言点是买卖东西时询问物品价格的简单问答,Part C的语言内容也相对比价简单,基于学情,我不想把太多时间耗在故事的阅读和理解上。因此我把课堂拆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从故事的三大元素characters/setting/plot入手,通过read and underline、read and divide、read and circle、read and act、read and retell等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学习故事,并找到这个故事中隐藏的环节(Grandma在市场买了key rings后,对它们进行了修改装饰),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第二部分中,我通过导入我在家里找到Teddy bear,给Teddy bear 做衣服的情境,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如何帮助Charlie为学校筹钱,并通过语段整体输出,复习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我希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写作,激发学生思维。整体来看,这节课还是基本达成了自己的预设目标的。课后,自己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我觉得还是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1. 过于受限于教材里的文本内容。可能自己不想花很多时间在简单的故事学习上,所以我没有对原来的故事内容进行任何修改,所用的教学策略也相对比较传统,缺少了趣味性和挑战性,这就让这节课的前半部分显得相对乏味和冗长。尤其是在听了组内其他老师的课后,看到别的老师或多或少都花了心思去设计,比如蒋青青老师运用了picture walk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那就比我简单意义上的让学生全体默读更有设计感,也更高效。王旋老师的课我虽然没有机会去看,但从她课前的一次分享和当天上课的板书照片来看,王老师通过变化人称,把原来的故事进行了转述,这无疑给我们的Part C教学打开新的思路。
2. 后面的输出环节,我觉得学生没有完全理解我希望他们给出的内容,我希望学生可以自己寻找一点物品,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把这些物品变得更加完善,再到school fair里卖掉,毕竟是孩子们经过了自己的劳动创作而获得的劳动果实,这样就让school fair变得更有意义。但是课上,更多的学生好像只是简单地理解成自己找一些东西进行义卖。回想起来,这一环节的导入可能还不够明显,我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片,再阅读文本,运用scanning的一些阅读策略,让学生提取信息,并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把握要经过自己的劳动这一细节。
每年的责任杯都是一场历练,虽然过程有时候比较艰辛,但是收获确实不言而喻。感恩学校的平台,唯有自己不懈的努力。
阅读(19) | 评论(0)查看全文>>
读《***教育》有感(2020-10-19 17:53)
栏目:个人博客
这个月,拜读了钟启泉老师的《解码教育》,在学校听过这位教育界泰斗的好几次讲座,但静心品读钟老师的书还是第一次。大师总能把深奥的理论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给大家,整本书从儿童心理学入手,聚焦课堂转型,为我们提供了教育改革思想的脉络。
书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和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息息相关,而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第16章的内容——练习作业的设计。
说起作业,大部分老师,尤其是主课老师,脑海里的蹦出来的第一句话一定是:谁不会布置作业呀?的确,布置作业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教学环节,我们学校也把作业设计列入了教学五环节之一。每天上课后,针对这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老师设计相应的练习,让学生回家完成,相信老师们都是这样去做的,我也从来没有这样做有何不妥。我们的教材编写大多以单元为一个学习模块,每一单元学习主题也相对独立,这就导致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会把内容局限于最近所学习的内容,因为我们一直认为,集中于一个论题的学习方法更为有效,围绕单一论题反复练习,有助于将知识与技能牢牢地印客在记忆之中。研究者把这种学习叫做“集中练习”。老师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觉得这样的学习效果看得见、摸得着。然而钟老师在书中指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这里所谓的“效果”不过是“一时性的能力,不是“巩固的、持久的能力。”
初看这一章,我心里给自己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原来我一直用的布置作业的方式都是错误的,这让我很惊讶。那我该怎么布置作业呢?钟老师在书中给我们列举了以下这几种练习方式:间隔练习、交替练习、多样练习和生成练习。
书中钟老师我们用大量的科学实验和数据对这几种练习方式和“集中练习”进行了比较。例如,在间隔练习实验中,38位外科研修医生需要完成四次讲座,其中一半的医生在一天里听完四场讲座,而另外一半的医生分四周听讲,最后分四次听讲座的医生成绩明显高于前一组医生;交替练习是两个以上的科目与技能“交替学习”,虽然一开始,学生的学习成效不如集中练习的学生,但是最终的测验结果却非常出众;“多样练习”要求老师进行内容丰富的、需要动脑筋的练习设计,因为平时生活中的问题与情境是瞬息万变的,只有经常进行多样练习,学生才可以学会分辨问题、选择适当地解决方略;在“生成练习”中,学生不是回忆答案,而是生产答案,“体验学习”就是生成练习的一种。
看了这些,再细想自己布置的作业,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英语学科一直都强调单元作业,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关注到作业和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不同课时作业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作业内容的多样性。在我平时的作业中,有时候是对课堂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的训练,有时候是对一个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有时候是针对单元任务的拓展练习,想必这应该就是钟老师在书中所描述的“多样练习”吧。但是受限于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对于“间隔练习”和“交替学习”则很少涉及,“体验学习”也不那么频繁。以后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仅将作业局限于最近学的,可以尝试几个单元甚至是之前学习过的内容的交替,同时也关注学生不能学习技能的运用,相信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有所提升。
做老师久了,如果不学习不思考,思维就会固化,教学环节就会成为一个固有模式。那就时常给自己敲个警钟吧,学无止境从来都不会有错。
阅读(9) | 评论(0)查看全文>>
Favorite Festival 课后反思(2020-09-21 14:53)
栏目:个人博客
Favorite Festival 课后反思
这个星期我执教了朗文2A Chapter 2 Period 2 Favorite Festivals,这一课时,主要的语言点集中在对圣诞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新年这四个节日的描述上,学生在学习了这一课后,能够用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I like … best对自己和他人最喜欢的节日进行询问和回答,并能用相关词组和句型对节日进行简单描述。这一课是我以前的组内研究课,从课件上来看,不管是课的结构和内容,当时都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思考的,但是因为学生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由于学校朗文进度的调整,原本上这一单元时,孩子们已经是三年级下学期了,而现在面对刚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孩子,原本的课件内容和上课节奏还适合吗?这是我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一节课,由于考虑到单元整体设计,为了更好地和后一课时Part C故事衔接,我在这一课时中设置了Pam帮助Santa进行children’ s favorite festival调查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语境中更好地感知、学习语言。对于三年级上半学期的学生而言,说段的要求和二年级比提高了不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语言,我对原先的课进行了如下调整:
1. 原来课件中的量比较大,根据学情,我把原来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拆分成了两个课时,第一部分内容,对于What do people do at… Festival?学生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不少,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回答,再增加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先有感官上的认知,再进行语言操练。
2. 第二部分,在学习Mid-autumn和Chinese New Year这两个节日时,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Easter,Christmas和Dragon Boat Festival这三个节日,对于语段的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知道,学生知道需要从季节、月份和人们做的事情等几方面去描述节日,所以我放手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再在课堂上讨论,这样就给了学生自我探索的机会,也锻炼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3. 这一节课的板书内容比较多,以前公开时,我的板书很具体,就怕遗忘了细节,但由于太具体,以至于学生太过于依赖板书,这次我尝试了动态化的板书,我根据课的推进,逐步把板书从非常具体的内容改到只出现关键词,最后只呈现句型结构,以此来帮助学生撤离语言支架、内化语言。
动了“手术”后的课更加适合三上小朋友的水平,对于教师而言,即使教材内容不变,也需要即使根据学情,对课进行适时调整,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课堂更有效。
阅读(1) | 评论(0)查看全文>>
三年规划小结(2019-06-21 10:55)
栏目:个人博客
时光荏苒,转瞬间,在正达的第六年已经悄然而逝。刚刚完成了五年的大循环,来到了新的环境,遇见了一群一年级的小萌娃,这一年,注定会有很多不同。翻开三年前写的三年规划,对于自己之前定下的目标,大部分还是如期完成的。现在我将自己这三年,尤其是这一学年的工作小结记录如下:
1. 教学工作。完成了五年的大循环,对于教学上的那些事,自己已经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有时还会带着高年级的定向思维去看待这些小娃娃,但是自己一直在努力调整。一年级的孩子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注,上课的节奏也和高年级的大不相同。和以前相比,我觉得自己比之前沉稳了,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更加理性全面地进行思考。这几年的PBL理念也让我的课堂有了变化。和传统的英语课不同,课堂中应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索与体验,弱化教师教的过程。但是和高年级不同的是,作为教师,必须考虑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在主题式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尤其在英语课中,一年级学生语用英语的能力非常有限,老师适当的扶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年中,我一直都在寻求这其中的平衡点,不管是责任杯还是外语节,抑或是平时的教学,都需要自己好好琢磨。
2. 科研。科研从来都是自己最薄弱的环节,三年前给自己定下了在期刊里发表论文的目标,虽然至今还没有目标,但是在学校的大力推动和专家的细心指导下,我已经在近期完成了论文撰写,也开始着手按照专家的要求,给期刊投稿,相信自己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完成自己的目标。当然由于自己在这方面还需要努力的地方太多,还需要不断阅读专业书籍,不断提升自己。
3. 自我提升。除了阅读每个学期学校下发的规定数目外,我平时还坚持在微信平台上阅读原版书籍,一开始觉得很难再工作繁忙的时候持之以恒,但是通过这一年,我已经慢慢地把它看成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开始享受这个过程了。此外,骨干教师的讲座和公开课也让我获益良多。
在正达的时间越久,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接下来的日子,还需要我不断学习与反思,希望能在接下来的日子,不断创新,勇于挑战,做一个更棒的自己。
阅读(1054) | 评论(0)查看全文>>
我和我的小T(2019-05-20 14:06)
栏目:个人博客
重回一年级,让我有太多的不适。和高年级相比,一年级的孩子更加调皮捣蛋,专注度也比较低,我的班里就有这么一个小捣蛋小T。
给他上课是令人抓狂的。他极度聪明,却又非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于是上课时各种小动作,从不停歇。网上曾经流传过一组橡皮和上课专注度之间的关系的图片,而小T的橡皮就正如网上盛传的那样千疮百孔。当然,他上课的玩具还有很多很多,尺、铅笔、书统统都是,他还可以把文件袋当帽子一样套在自己头上, 如果你因此批评他,可能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会对着你大喊大叫。我们的关系曾经一度非常紧张,他甚至下课后跑来告诉我:Iris,你太狡猾了!我当然知道他绝不是来表扬我,也不是来跟我开玩笑的,因为他是那样厌恶地看着我,其实这句话的深层次意思是:我很讨厌你。其实我很想尝试多表扬表扬小T,但是不夸张地说,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样的日子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他的一次故事演讲。
因为他特别聪明,又很爱出风头,所以他的故事语言流利、表情丰富、动作夸张,于是我在班级里大肆表扬了他一番,那次我看到了他露出非常天真而又开心的表情,而那后面的半节课他出奇地乖。我也感觉我找到了搞定小T的第一个法宝,他那么爱出风头,就让他演呗。
关于小T,我的第二法宝是家长。王校长一直问我们,想教育好孩子,是把家长拉拢来一起做你的伙伴,还是拒之门外、成为敌人?几次接触后,我发现T爸还是很愿意成为我的伙伴的,比如我们第一次合作后,我就发现T爸在小T的笔袋里只放了一支铅笔一把尺和一块比较硬的橡皮,这样至少橡皮就不容易被戳洞,而且小T用一堆文具搭建飞机的概率就小了很多。第二次合作后,我发现小T的笔袋上用胶带贴了一张白纸,上面T爸打印了几个字:往前靠,坐端正,(因为他总躺着),安全第一。第三次合作后,T爸让小T完成一张如何在英语课获得奖券的思维导图和几道问答题。
但是这样的学生,仅仅两个法宝肯定是不够的,小T在和我的长期相处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英语课都有故事可以演,而且我的很多方法都是套路,于是相看两相厌的日子又来了,直到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那天英语课预备铃,他的课前准备仍然没有悬念地没有准备好。我刚想提醒他,突然在墙角整理作业本的班主任说:今天小T语文作业特别棒,表扬你!其实班主任会表扬小T完全是因为她的视线被书架和讲台完全遮挡住了,她如果看到小T那杂乱无章的桌面,那一定又会是另外一个结果。但是我却发现,小T听到表扬后,立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桌面理得干干净净。我后来把这个总结为第三法宝,也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表扬在先,要让表扬把他的坏习惯扼杀在摇篮中。具体做法就是,不管他课前怎么样,有多胡闹,桌面有多乱,我都必须在两分钟预备铃的时候找到一个切入点,对他进行表扬,然后再告诉他,如果你现在可以怎么这么样的话,老师就会更喜欢你。这个表扬是多维的,比如,他昨天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响亮,比如他这次练习挑战成功,甚至我从他的3L课老师那里得知他最近3L课表现不错,我都拿来表扬他,孩子毕竟是很简单的,他又特别爱听好话,基本这样一表扬后,他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他自己都觉得被表扬了再犯错就太丢脸了。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我认为这三个法宝各有特点、缺一不可,小T现在还是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后的路还很长,我还需要各种实践与摸索,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说,小T,我搞定了,妥妥的~~
阅读(1017) | 评论(0)查看全文>>
华彩五洲外语节感想(2019-04-23 14:08)
栏目:个人博客
华彩五洲外语节感想
又是一年外语节。现在一年级的孩子真是消息灵通,他们第一年入学,但是对于外语节这三个字,他们可是一点都不陌生,当我告诉他们我们马上要开展外语节活动的时候,下面一片欢呼声,让我感觉到整个教室都沸腾了。有几个甚至下课还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激动地告诉我,他们幼儿园时就知道正达的外语节了,所以已经期待了一年啦。
这次英语学科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准备了亚洲儿童节大赏这一主题。前期,我们做了亚洲部分国家的儿童节资料搜索,包括儿童节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日期,每个国家由于习俗不同,小朋友们在儿童节里做的事情也各不相同。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学情,我们不仅在语言上适当降低了难度,还通过一些图片和视频,甚至鼓励小朋友带一些含有国家特色的衣服进行角色扮演,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索学习。而对于小朋友而言,他们需要有足够的感知和体验,才能更有效地学习。
按照年级组要求,小朋友在对儿童节探究后,需要以团队为单位,在课堂上合作完成Children‘ s Day in Asia的lapbook了。别看这些孩子才一年级,可是对于翻翻书他们可不陌生,因为上个学期,我们就已经大胆尝试过啦。有了上次的经验,我觉得孩子们不管是在找资料还是团队合作方面都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他们找来的资料不再是大段大段的文字,而是可以慢慢搜索一些自己能看懂的内容,并精炼成自己想要的宝贝。比如大段的文字一年级的孩子还不会说,那就做成表格,这样不仅降低了难度,也让原本复杂的内容变得更为简洁。上个学期,我们做翻翻书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喜欢找些花花绿绿的贴纸,一股脑儿地往上贴,有时候有点本末倒置,但是这次,我发现孩子们会越来越多思考,我的lapbook的主题是什么,我需要哪些装饰,我应该怎么装饰,才可以让我的lapbook美观而又有意义。不仅如此,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在无形中逐步提升,他们在学着倾听、妥协、以大局为重,虽然课堂中,难免还是会听到他们争吵的声音,但是他们在进步,这就足以让人为之高兴。
外语节作为小福娃们在学校中所经历的最盛大的节日,今天他们不出国门,就领略这个大千世界,相信这一定会在他们的小小心灵里埋下一粒渴望探索世界的种子,而这粒小种子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生根、发芽、开花。
阅读(905) | 评论(0)查看全文>>
读《教师成长卷—于漪全集》有感(2019-03-19 13:12)
栏目:个人博客
读《教师成长卷—于漪全集》有感
手捧《教师成长卷—于漪全集》这本本,我的心里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对于老师,我就久仰大名了。工作后,来到了福山正达,更是有幸聆听了于老师的两次讲座,不论是亲临现场,还是观看视频,每次于老师给我的震撼都溢于言表。印象最深的是于老师的那句调侃:我坐在这里,不是因为我特别厉害,只是因为我比大家老一点。于老师还有另外一句名言: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而这本书,就是以这句话作为线索的。
《教师成长卷—于漪全集》一书中收录有关教师成长的论述文章35篇,而其中一篇“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让我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虽然文章中论述的是语文学科,但是英语课作为语言类学科,和语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于老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要对学生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须在认识和做法上解决“重术轻人”的问题。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教学如果脱离了其中包含的文化,如果课堂中,只重视学生的语言技能技巧,仅仅局限于语言本身,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因为没有鲜活的内在而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躯壳。
反思自己的课,有时也会出现“重术轻人”的情况,课堂里过于重视学生的语言锻炼,忘记了我们教育的是人,而不是流水线上的一个个物品。每次在写教案中教学目标的时候,我对于语言点的把控还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到了情感目标的时候,有时候真是为了写而写,如果这个单元的主题是My Pets,那么情感目标就一定会有热爱宠物或者热爱动物,可是这样的目标到底在课堂中有没有落实,那就另当别论了。这次英语组的区级公开课中,王永宏老师执教的是Help at Home这一主题,课中有句话让我记忆犹新:My son/ daughter helps me at home. We like working together. 这句话如果是像喊口号那样让学生读一读喊一喊,那就失去了意义。王老师在课中,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扮演角色,感知人物心情变化,不断推进故事,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就领会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的意义,看着孩子们在课堂中的真情流露,我觉得这样的情感目标才是真实有效的,而这样的课堂,才是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而不是一个只学习语言的机器。
作为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而于老师的书恰似一盏明灯,给我指明方向,伴我前行。
阅读(949) | 评论(0)查看全文>>
我和我的新福娃(2018-12-19 14:50)
栏目:个人博客
许久没有教一年级的小萌娃了,以至于今年开学初差点被他们的热情所“吓”到。一年级的孩子永远把他们的心理活动放在自己的脸上,每次走进教室,当我还忙于开电脑、打开课件的时候,他们就会蜂拥而至,十几张小嘴巴在一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护导的时候,他们也会围着我转啊转,抱着我,千方百计地想要和我聊上几句,甚至玩个小游戏,我时常会在心里感慨“太可爱了!”
不过,做老师的都知道,有“小可爱”也必然会有“小捣蛋”,我班里就有那么几个,一开始还真的让我有点抓狂。小Y就是其中之一,小小个子的他不知为何有永远使不完的力气、用不完的精力。课前两分钟预备铃,这位小捣蛋总是没法按时进入状态,课桌是乱的,座位是歪的,而他不是在底下做着小动作,就是偷看课外书。我如果温和地批评他,让他好好坐好,他一定会把这些好言好语当做耳边风。而如果我一脸严肃地批评他,他一定会露出不满状,撅起可以挂上好几个油瓶的小嘴巴。说实在的,因为这个小Y,我很是苦恼。一次课上,他又拿出了他的一支笔,在下面偷偷摆弄起来。我又是给小Y使眼色又是轻轻敲打他的桌子,示意他东西放好,可他无动于衷。终于,我没有忍住心中的怒火,走到他的身边,想要把他的笔拿过来,显然,小Y并不想把笔给我,他紧紧地握着自己的笔,一脸生气地看着我。于是,在这场速战速决的“战役”中,笔“光荣牺牲”了。这可是小Y绝对意向不到的结果,于是他不仅撅起小嘴,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伤心地哭了起来。课后,我把小Y叫到了身边,说道。“你觉得今天的行为对吗?”小Y连忙解释:“可我就是很喜欢这支笔嘛!”“老师知道你喜欢,可是在课上玩,你觉得是喜欢它的正确方法吗?”小Y摇了摇头。“今天老师不愿意把笔还给你,因为你上课。。。。。。。”还没等我把话讲完,小Y就赶紧说道:“其实你不用还给我了,因为已经坏了。”看来今天笔坏了的事实确实伤害到了这个“小捣蛋”。“那如果你明天可以棒棒的话,老师愿意给你个lucky coin,再赔你一支笔,你觉得好吗?”“其实你只要给我lucky coin就可以了,笔坏了就坏了吧。”lucky coin是我给我的新福娃们的小奖券,我只知道孩子们一直都很在乎这些,但没想到,这样一个调皮的孩子会那么在乎它,那么在乎到他可以不需要老师赔给他的新笔,只要这个其实并没有什么用的lucky coin。
孩子真的很天真,他们其实一直都渴望进步,渴望被表扬,只是可能他们一时半会还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他们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去养成自己的好习惯。可能这个时间会很很短,也可能会很漫长。而老师该怎么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面对那么天真可爱的他们,我还需要再好好动动脑筋~~
阅读(946) | 评论(0)查看全文>>
责任杯反思(2018-11-20 21:37)
栏目:个人博客
责任杯反思
又是一年责任杯,面对一年级可爱天真的娃们,这次的挑战任务是带有PBL教学理念的主题教学,而这次的主题是秋天。
翻了朗文和牛津的教材,在一年级的现阶段,并没有和这个主题相关的内容,所以一开始面对这个主题,我有点无从下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英语教学中,没有了文本,这课就无法进行。于是,开始上网搜集各种资料,也惊喜地发现了绘本Bear Has a Story to Tell。
绘本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秋天到了,小熊想和伙伴们一起分享一个故事,然而小老鼠想要收集种子,小野鸭想要往南飞,小青蛙想要找个暖和的地方,最后小熊都无法讲这个故事,而这时,已经是深秋,小熊也觉得很困,很快它就睡着了。这是一个关乎友谊和耐心的故事,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们从故事中提取信息,归纳总结动物们在秋天的为过冬做哪些准备。
有了绘本的情境,课一下子就像有了灵魂,我从故事中的几个小动物入手,帮助学生一边阅读表演故事,一边进行信息的提取,接着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大自然中的小熊会在秋天做哪些过冬准备。我还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图片,配上音乐和简单的文字,帮助学生从语段中提炼信息。最后,我让学生进行了头脑风暴,完成最后的语段输出。
在教学环节的设置方面,从情境的创设,到语言支架的建构,再到学生思维的锻炼和最后的语段输出,我个人认为自己的每一环节还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课的前半分,因为有学生的表演,小组的讨论以及小视频的播放,学生一直都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相较而言,课的后半部分,学生明显显得浮躁,有点坐不住。自己上课时,就明显感觉到是自己在学情分析上还是出现了些小问题。下课可能还是带着原本五年级的惯性,我原本认为简单的文本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充满了挑战,单词词组和句型都有一定的难度,语言输出的篇幅又比较长,孩子们得不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就慢慢失去了兴趣和动力。下课后,组长Rachel老师和我一起分享了她的想法,她也建议我降低难度,调整输出文本结构,减少篇幅。
不同的年级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惯性思维该停一停啦!
阅读(904) | 评论(0)查看全文>>
陪着孩子慢慢走(2018-10-19 21:37)
栏目:个人博客
陪着孩子慢慢走
-----读《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有感
送走了毕业生,这个学期迎来了一百多位可爱的小萌娃,而我也在新的环境中有了新的开始。
许久没有教一年级了,这一学期感觉自己最大的变化是心态:过去的自己会把孩子身上很多小问题看得很重,有时甚至会因为他们的调皮而情绪失控,而现在的我则多了一份坦然,更愿意俯下身子,和孩子聊聊天,更加从容而又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过去的自己在碰到孩子总是念不准一个发音、学不会一个单词时而有点着急和焦虑,现在的我则会笑着告诉自己,他只是个一年级的孩子,现在一时学不会又能怎样?面对自己的变化,究其原因,可能是自己已不再那么年轻,少了曾经初为人师时的那份焦虑和心浮气躁,也有可能是家里的孩子也是个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所以对于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又正是在这个时候,看到了学校发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一书,让我不禁眼前一亮。
书中先从脑科学角度为我们阐述了积极心理学这一心理学流派的概况以及它和教师发展间的关系,接着又围绕教师的困惑,为我们举出实例,并提出应对策略。书中的有些例子或许并不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完全一致,但或多或少总能找到些相似的影子,值得自己深思。书中这样写道:积极心理学主张人的本性趋于积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要找到后进生身上的优势特征,多加鼓励和表扬,当学生感受到自己及的优势特征被认可,他们会因此而更加自信和有成就感,因而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改变。小Z同学是我今年班级里的孩子,虽然是个女孩子,可是上课专注度不高,脾气又比较倔强,她听不得任何批评,每次批评她时,她都会嘟起小嘴随之猛地趴在桌上,一副很生气而又自暴自弃的样子。由于失败了多次,我打算换个方法,于是下课时我假装着想和她交朋友,她一开始是抗拒的,闭紧小嘴一言不发,但是最终还是抵挡不住我的各种邀请和小奖励的诱惑。课堂上,我一直设法寻找她每次坐端正认真听的样子,每当找到时,我都会大大地表扬她,而每当她控制不了自己的小调皮时,我会先给她一个眼神给出小小的提醒,然后下课假装出一副我们不再能成为朋友的遗憾表情。现在即使她在课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每当她在走廊上看到我时,她都会加快脚步朝我走来,拉着我的手,抱着我。
一年级的孩子是特别简单而又真实的,他们的小脸藏不住秘密,他们也都特别想上进,有时却因为年龄尚小而无法控制自己,如果老师能在这个阶段,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相信他们一定都会成为那个更棒的自己。
阅读(907) | 评论(0)查看全文>>
朗文1A Chapter 1 Part C随堂课反思(2018-09-20 21:43)
栏目:个人博客
朗文1A Chapter 1 Part C随堂课反思
五年一个大循环后,重新回到了一年级。不过这次我的身份有点特殊,因为自己不仅仅只是一位一年级的老师,还是个一年级孩子的妈妈。家有小一生,就自然而然会产生同理心。五年前,面对一年级孩子的调皮和不懂事,有时自己会控制不好情绪而大发雷霆,有时也会因为一个孩子一直学不会某些知识点而极度抓狂,而现在的我似乎多了一点理解和耐心,会更愿意用更加积极的方法去鼓励引导孩子。而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自己也会多一份思考:这样的设置是否真的符合学情,是否能让这些刚刚离开幼儿园的年幼的孩子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开学至今三个星期,个人认为和五年前相比,我的课在节奏控制方面更加合理了,也更能在课堂中关注到每个小朋友的特点和不同需求。
然而说实话,从五到一的过程,要说没有不适应那是假的。送走大孩子来到了一群可以整天粘着我、拉着我的手使劲聊天的小萌娃身边,上课的方式差异巨大。高年级英语课中经常出现的大段听说和文本输入已经不再适用,怎么样才能让孩子进入到情境并在语境中进行语言输出,是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拿这次的随堂听课举例来说,我上的是朗文1A Chapter 1 Part C,我把Part C的故事作为语言输入的主文本,合理添加了歌曲演唱、故事表演、开小火车、游戏等方式,让课堂活动尽可能地丰富一点。在处理原有资源包的时候,我删减了原先一些单调又没有意义的chant,加入了更多可以让小朋友自由发挥的表演,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
不过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感谢Rachel老师在课后耐心细致地给我进行了评课。如何让原本机械的语言操练情景化,如何让学生的语言操练更加有意义,是我今后需要认真学习的。比如在教授What is your name? Spell your name, please.这个环节中,如果可以学生报名参加社团,老师询问学生姓名的这个情景,语言操练一定会更符合逻辑,效果也一定会更好。细细想来,我只需要在PPT中添加场景照片,出示一两句和场景相关的语言,甚至不出现,维持和之前一样的文本,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教授welcome这个单词中,如果我不显示学校照片,而出示一张新生一年级入校的照片,让这一学生熟悉的场景出现在课堂中,学生对语言的记忆一定会比现在更加深刻。
有时候,课堂活动的环节只需要很小的变动,但是却需要老师不停思考和探索。新的开始,继续努力,为自己加油!
阅读(963) | 评论(0)查看全文>>
三年规划阶段性小结(2018-06-18 07:45)
栏目:个人博客
三年规划阶段性小结
时光荏苒,转瞬间,在福山的第五个年头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尾声,而这也是三年规划的第二个年头的结束。现如今当我再次打开两年前的那份word文件,对照着上面自己定下的条条杠杠,细细回忆这一年的点点滴滴,思绪万千。现将第二年阶段性小结记录如下:
今年是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一个大循环,而我也在三年规划中给自己提出了完成教学大循环的要求:认真带好毕业班,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的大循环,对整个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有更全面的认识。现在我们可爱的学生们都将学有所成、收获满满地离开他们亲爱的母校。五年来,看着孩子从一张张稚嫩的笑脸慢慢变得成熟,与其说是看着他们长大,还不如说是和他们一起成长。这个教学大循环让自己在课堂中变得越来越自信,自己的思考也越来越多。毕业阶段和孩子们一路走来的忙碌而又充实的日子更是让人难忘,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学校的帮助。
一直感恩学校能在提供老师平台的同时,给予很多的支持与帮助。上半学期的责任杯PBL实践让自己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来了一次大更新。专家讲座、同伴讨论和实践课研究推动着自己做了各种尝试:从责任杯开始,我和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给未来创新学校设计课程表、制作animal lapbook、探究food from around the world这三个学习主题,虽然离真正意义上的PBL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教学理念的转变带来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他们的软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下半学期,我们英语组所有老师都参加了全国大型展示活动,我在其中加入了融入PBL理念的任务型教学工作坊。和组内的小伙伴在项目组长的带领下,一起研究教材,一起备课,在这其中,我和Jean老师还承担了特色说课的主要工作。其实在这之前,我从来都没有经过如此大型的说课展示,内心满满的忧虑。为了这“特色”二字,我和Jean更是费劲心思:找材料、做视频、写小剧本,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种种都成了美好的回忆。最美好的事情总是有苦有甜,让人回味无穷。而这个工作坊的工作经历更是让我对PBL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三年的三分之二已经过去,离开了我相处了五年的孩子,我会在下半年迎来有一段崭新的开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更急积极地调整自己,去面对更多挑战!
阅读(950) | 评论(0)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