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珺

部门组:小学部-英语

学科组:English

我的博客数:116

我的评论数:8

• 个人博客 (116)

陈老师:看了你的文章我很感慨,学习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并付诸行动,这是成为优秀教师的良好品质,赞赏你!石惠新

正达为每一个福娃提供了成长、展示的舞台,我们的福娃很幸运、很幸福!

享受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分钟,看到每个孩子的不同,鼓励他们朝着自己原本的样子越长越好,你真棒!

同为班主任的我们,有着同样的感悟!相信孩子们通过这次比赛都收获了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Impossible mission变成了possible, 而且是做到了commendable,为你们点赞!

为小朋友们整齐划一的动作,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家长的全力支持点赞!

陈老师的这节课上的是Part C小故事,整节课思路非常清晰,条例明确,学生在她的带动下完成了Being a good citizen的思维导图,完成本节课task,值得学习的是Part C故事教学的重难点是需要自己把握的,陈老师把握的很到位,是一节值得学习的好课!

课上的棒,文章分析的也值得学习!

朗文2AChapter 1Period 2教学设计及反思(2015-09-26 21:21)

栏目:个人博客

Teaching Plan for Longman Welcome to English 2B

Chapter 1 Buying snacks

Period 2 Buying the Snacks We Like

课时目标:

1.  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和复习小吃名词,并学习新词汇lemon sweetschocolate

2.  在语境中初步学习、理解、运用句型Can I help you? Sure. May I have   Dont eat/drink to much/many   能准确运用相关句型进行物品买卖,并对他人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进行劝阻

3. 了解食品文化;养成合理饮食习惯

 

Topic: Buying the Snacks We Like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

Pre-task preparation

1. Ask and answer

 

2. Fill in the blanks

 

1.    Answer questions

 

2.    Read the summary

 

复习巩固前一课时内容

While-task procedure

 

 

 

 

 

 

 

 

 

 

 

 

 

 

 

 

 

 

1.    New phrase: lemon sweets

 

 

 

 

 

 

 

 

 

 

 

 

 

 

2.    New word: chocolate

 

 

 

 

 

 

 

 

 

 

 

 

 

3.    Place 1In the supermarket

 

 

 

 

 

 

 

 

 

 

 

 

 

 

 

 

 

 

 

 

 

4.    Place 2: At the snack bar

1-1 Listen and answer: What does Charlie like?

1-2 Read the phrase

1-3 Watch a video about some kinds of sweets

1-4 Brainstorm about the sweets.

1-5 Make a conclusion

 

 

 

 

 

 

2-1 Fill in the blanks

2-2 Guessing game

 

 

2-3 Read the word

2-4 Know some brands of chocolate

2-5 Try to read the story of Dove

2-6 Try to think the meaning of “Dove”

2-7 Get to know chocolate culture

 

3-1 Brainstorm: Where do Charlie and Cherry go?

3-2 Listen and answer

 

 

3-3 Listen and find the missing words

3-4 Tic-tac-toe

 

3-5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3-6 Game: Much Much Eater& Many Many Eater

3-7 Listen and answer

 

 

3-8 Pair-work

 

 

4-1 Listen and learn: Can I help you?

4-2 Read the dialogue in groups

通过聆听,引出新词汇

 

通过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拓展学生视野

 

 

在总结的同时,复习前一课时的重点句型,并为后阶段出现的Don’t eat/drink  too many/much.作好铺垫

 

训练学生听力

通过猜一猜的形式,引出新单词,提高学生兴趣

 

引出后面关于Dove巧克力的故事

在训练阅读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思考

 

了解巧克力文化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复习前一Chapter的重点句型,并引出在超市里的场景

引出May/Can I的重点句型

通过游戏复习巩固,提高学生兴趣

引出 Don’t eat too many/much.的重点句型

通过游戏复习巩固,提高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理解only two a day的意思

通过对话练习,进行复习巩固

 

引出Can I help you? Sure.的句型

复习巩固

Post-task activities

1.Buying more snacks

 

2.Birthday party

1.Make a new dialogue in groups

2. Sing “Happy Birthday”

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巩固复习

Homework

 

 

 

1. Listen and read the story.

2. Pretend to buy more snacks and make a new dialogue

 

从故事本身出发,复习故事,并通过选自己需要的衣服,巩固语言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文本:

主体文本:

Material 1

Charlie: May I have some lemon sweets please, Mum.

Can I have some chocolate, Mum? It’s sweet.

Mum: OK. Here you are, Cherry. Don’t eat too much.

     Here you are, Charlie. Don’t eat too many, only two a day.

Charlie: Thanks, Mum.

Material 2

Shop assistant: Can I help you?

Cherry: May I have some hot chocolate, please?

Shop assistant: Sure.

Cherry: How much?

Shop assistant: Five yuan.

Cherry: Here you are.

Shop assistant: Thank you.

Cherry: Hmm. It’s yummy.

Mum: Don’t drink too much, Cherry.

Cherry: OK, Mum.

 

辅助文本:

Material 1

A Story of Dove

   There is a poor boy and a rich girl. They love each other. But the girl’s mother does not like the boy. At last, the girl gets married with another rich boy. The poor boy feels very sad. He makes some chocolate for the girl. On the chocolate, you can see the word “DOVE”.

 

课后反思:这是一节区级教研课,由于我们学校使用教材的特殊性,在与区教研员沟通后,我们决定通过牛津朗文整合的形式,结合两本教材中相类似的话题,将朗文教材中出现的词汇和牛津教材中买卖物品的重点句型融合在一起,由此进行了符合我们学校三年级学生学情的单元整体设计。我执教的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课文中出现得单词和句型都比较简单,为此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将食品文化融入到原本仅仅停留于音形义的单词教学,例如在讲到chocolate这一单词时,我引用了一段Dove巧克力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读故事,猜测Dove这一品牌名字的含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当然整节课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为了引入牛津中的重点句型,在情境的设置上略显牵强,有点生搬硬套的感觉,这就需要以后在设置情境时,做更细致的思考。

阅读(715) | 评论(0)查看全文>>

读《21位特级教师展课堂内功》有感(2015-09-26 20:28)

栏目:个人博客

读《21位特级教师展课堂内功》有感

看了一篇21位特技教师展课堂内功的文章,深有感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里面的老师的教育方法无一不是通过融入了学生们感兴趣的知识来引领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比如数学老师引入地理知识让学生们感性的学习数学中的极大值和极小值,英语老师带领学生观看奥巴马的演讲<开学第一天>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数学老师通过讲述历史加深学生们对圆周率的理解。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这样能迅速让孩子们集中精神,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育和实践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感触。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呼声很高。我看了一下二者的区别。应试教育是为了考试和升学而抛弃学生的个性思想、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与培养的教育方式,流行于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应试教育的教育思维方式普遍缺乏理性,许多做法往往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许多反对应试教育者称应试教育是在摧残青少年,影响社会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是流行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提升。与应试教育不同,素质教育往往会给青少年个性上和行为上的自由,家长们和教职人员也会显得理性的多。
    就目前中国国情,教育现状,选拔人才方式方法情况来看。应试教育还是不可或缺的。现在是,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粗暴的摒弃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单纯的素质教育很多学生的成绩会下降,在目前一考定终身的教育体制下,如果应试教育不过关,高考无法达到预定的分数,再好的素质教育也无法使孩子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无法享有国内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孩子在今后的成长道路就会遭遇更多些挫折和磨难,孩子们的前途将会蒙上一层阴影;而单纯的应试教育则会培养出更多的高分低能,高智商低情商。苏霍姆斯基说: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并不能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他曾分析过一个名叫莎尼亚的女生的情况:她的各门功课成绩平衡良好,但她存在着潜在的缺点——“对什么都漠不关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一一列举。
    我认为,处理好应试教育及素质教育的关系是关键。将素质教育融入进应试教育。将多学科知识融入单学科知识。这样教育效果将会非常明显,文章中的老师们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既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又加深了学生们对主要学科知识点的掌握。
    当然,这样的教育方法对老师的教学水准要求将会大大提高。这不但要求老师们拓宽自己的知识点,还要把握好二者的尺度。过多的强调本学科知识会令学生们任然觉得枯燥,而过多的强调别的学科知识又会使学生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别的学科上,主科的知识点的教授或多或少的会打一点折扣。火候的把握将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考验。
    我们应该像文章中的老师们学习,不断磨练自身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开拓视野的同时掌握学科知识,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阅读(730) | 评论(0)查看全文>>

英语课堂中的情景式教学(2015-06-30 12:53)

栏目:个人博客

英语课堂中的情境教学都是老师虚拟创设的。合理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培养兴趣、升华情感、陶冶情操。那么作为教师,又该怎样创设情境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创设情境,提高情境的有效性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作为教师就应该根据孩子现有的特点,创设合理的情境。小学生的天性较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较短,那么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就应遵循这一特点,尽可能创设内容生动活泼的情境。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卡通人物,创编小故事。在课堂中,教师也应丰富自己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唱一唱、 演一演等形式,更好感受和体验情境,让虚拟的情境变得“真实起来。
例如,在教授I can swim这一课时,我分析了教材,该单元主要语言目标是让学生能用I can/ I can’t …的句型准确描述自己的能力,能用-Can you…?-Yes, I can./ No, I can’t.句型对对方能力进行问答,并能用What can you do?的句型询问对方能力。在分析了教材后,我又分析了学生的基本情况:福山的孩子英语基础本来就比较扎实,再加上我们不仅学习牛津教材还学习朗文教材,词汇量大,且这个内容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学习,这样一来,书本上的内容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就有点简单枯燥了。于是,我根据教学内容,大胆地创编了符合孩子特点的故事情境。我创设了有关小老鼠想要摘得苹果树的苹果吃的故事情境。可爱的小老鼠想要摘苹果吃,可由于个子太矮,一直都没有成功。而小老鼠的朋友小鸟(会飞)、袋鼠(会跳高)、大象(有长鼻子)都通过了自己的努力摘得了苹果,这让鼠小弟很是难过。就在鼠小弟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的好朋友海狮出现了,鼠小弟认为海狮不会飞、不会跳、也没有长鼻子长脖子,怎么可能能拿到高高挂在树上的苹果呢?这时海狮告诉它,它也有它不同于别人的特点。说时迟那时快,小海狮利用自己顶球的能力把鼠小弟顶上了天,最后帮助鼠小弟成功摘到了苹果。故事的情节富有童趣,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学生都特别喜欢。上课时,我从一开始的角色导入,就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每个动物的特点,用已学过的语言(例如:I am… I have…I can…)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对每个动物进行描述。考虑到二年级小朋友的特点,我鼓励他们用自己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表演,比如在鼠小弟和大象的对话情境中,我让小朋友蹲下扮演矮小的鼠小弟,让小朋友把自己的手臂当做是大象的鼻子,并用故意变粗的声音来模仿大象。整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参与度高,达到了教学目标。
         2.合理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丰富的感知体验,增加情境的逼真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的运用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已日益凸显。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多媒体中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可以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一定冲击,可以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让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营造十分逼真的场景。例如在学习rain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添加一些雨的声音,适当播放与雨有关的视频,让学生先在感官上有所体验,从而获得英语学习的愉快体验,达到情感领域的多重体验。

    3.合理利用实物,增加情境的真实性

由于英语教学中的情境都是老师虚拟创设的,如果能适时利用一些实物,就能让情境变得真实,增加情境的真实性。例如在一节课中,我们需要学生通过运用Taste/ Smell the…/ It’s …的句子描述食物。在课中,我提供给学生一些水果、巧克力、糖等深受学生喜欢的食品,让学生在闻一闻、尝一尝的过程中,感受不同食物的不同口味,让学生先有感官上的真实体验,让原本纸上谈兵的句型操练变得真实。

情境教学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的很好途径,这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摸索、不停钻研。相信通过合理有效的情景式教学,学生一定能更好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阅读(747) | 评论(0)查看全文>>

英语课堂中的发散思维训练(2015-06-25 12:51)

栏目:个人博客

英语是一种世界通用的交流工具,但是英语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一种工具。英语语言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分的。但由于现在的英语教学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老师一味地传授书本知识,过于强调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重视聚合思维,忽视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的,对于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只能做到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单一的思维方式,会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从而形成思维定势,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这样的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创新的设会,这需要人们在掌握常规的同时,又能够打破常规,并在常规的基础上生产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来,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当务之急。

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根据发散性思维的四大特点(积极性、广阔性、求异性、联想性),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积极性——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性好动、思维活跃。作为教师,应该让自己变得更加有亲和力,努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孩子在课上愿意表达,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有些学生还不够成熟的表达,教师也应从正面进行引导,避免负面地否定,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生答错题的情况,避免说“这样不对”、“你错了”等话,可以改为“你能再想想吗”等鼓励性语言。

2.广阔性——合理地将英语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发散性思维需要学生拥有较广的知识面,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合理联系其他学科,拓展学生视野。例如:在教授in/on/under这几个介词的时候,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根据所看到得物体所在位置进行描述,显然是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于是在上这课时,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道具:一盆水、一个鸡蛋、一支铅笔和一包盐。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告诉学生,今天的课上我们会进行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我们将就鸡蛋和积木在水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探讨。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对今天所学得内容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我先让学生思考、猜测,鸡蛋和铅笔在水中的位置,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设想。接着,我又将鸡蛋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盐水中,让学生观察鸡蛋在水中所处的位置,然后提出质疑。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所学知识也不仅仅停留于英语学科本身。

    3.求异性——设置开放性话题,鼓励学生更广更深地思考

        开放性话题的设置努力克服思维定势。例如,有一堂课,我们需要学生用It is…/ It has…/It can…等简单句型对动物的长相、特征及能力进行描述。我创设了有关小老鼠想要摘得苹果树的苹果吃的故事情景。可爱的小老鼠想要摘苹果吃,可由于个子太矮,一直都没有成功。而小老鼠的朋友小鸟(会飞)、袋鼠(会跳高)、大象(有长鼻子)都通过了自己的努力摘得了苹果。在学习了四段主体文本后,我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动物可以摘得苹果呢?学生们积极思考,但是大部分学生给出得答案是猴子和蛇会爬树、长颈鹿脖子长,都能摘得苹果。有个别小朋友思维非常活跃,他们不走寻常路,给出了一些更加另人欣喜的答案:例如,有的小朋友说,犀牛可以用头上的角顶苹果树,让苹果落下等。

    4.联想性——让学生多参与"头脑风暴"及故事创编等活动,发挥想象力

发散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英语课中,我经常会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以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故事教学法也是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时候我会让学生融入到故事的创编过程中。例如:在教授angry这一形容词时,我让学生先阅读绘本故事《菲菲生气了》,在有了充分的体验后,我让学生自编故事结尾:如果你是菲菲,当你生气了你该怎么办?

在我的课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仅更好地学习了语言,也拓展了思维,开拓了视野。当然在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同时,我认为,也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把握好。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每个上课环节的时间,在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的前提下,开展合适的教学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如果一节课光顾着给学生拓展内容,激发思维,而忽视了学生本应掌握的语言知识点,那就本末倒置、得不偿失了。例如,在我曾经观摩的一节课中,老师要求学生学习有关运动的一些简单名词,并能够用I can…/ I like…句型表达自己在运动方面的能力与喜好。执教老师在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给学生拓展了有关跑酷运动的阅读训练,这本是好事,但由于文章内容多,导致耗时过长,学生的核心语言训练时间不走,造成最终没能达成教学目标。上海市英语教研员、英语特级教师朱浦老师一直强调“We are on the way”,就是告诫我们要走在“大路上”,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量”。

    2.把握好“度”。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特点,作为教师就应该根据孩子现有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内容。例如,在上文中提到得“动物摘水果”的故事就更加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如果把这一内容,放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那么就显得幼稚了。相反,如果把一些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内容,强加给小学低年级学生,那一定也不能在学生中产生共鸣,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长远的任务,这需要老师给学生更多的思考与探索时间,以英语知识为信息载体,在把握好“量”与“度”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阅读(708) | 评论(0)查看全文>>

2BM3U1P3教案及反思(2015-05-22 17:12)

栏目:个人博客

Teaching Plan for Oxford English 2B

Module3 Unit 1 The four seasons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季节名词:springsummerwinter

  2. 能用简单的语言对冬季进行描述:Winter is whiter. Winter is cloudy and cold.

  3. 能用简单的语言对自己在冬季所喜欢做得事情进行描述:I like …ing in winter.

  4. 通过了解南极的冬季,感受冬季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

Pre-task preparation

Warming-up

Say something about spring and summer

 

复习前两课时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While-task procedure

 

 

 

 

 

 

 

 

 

 

 

 

 

 

 

 

 

 

 

 

 

 

 

 

 

 

 

 

 

 

 

 

 

 

 

 

 

Learn: winter

 

 

 

 

 

 

 

 

Brainstorm

 

 

 

 

 

Chant

 

 

Watch a video and answer questions

 

 

 

 

Watch a video and answer questions

 

Say and act

 

Game:

 

 

Pair work

 

Brainstorm

 

Ask and answer:

Where is dora?

Can you see somebody who doesn’t like spring?

What season does the snowman like?

 

Say and act as Dora, Boots and Mr Snowman

 

Ask and answer:

What do Dora and Boots need if they want to look for winter?

What do you wear in winter?

Where do they go?

 

Say a chant

 

 

Ask and answer:

How does Mr Snowman feel?

What colout is winter?

How is the weather in winter?

Say and act as Mr Snowman

 

Ask and answer: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South Pole?

 

Act as Mr Snowman

 

Choose the right activities in the South Pole

 

Say as Dora and Boots

 

Ask and answer:

What do you like eating in the South Pole?

 

 

由故事推动语言的学习

 

 

 

 

 

 

 

 

激发学生思维,复习旧知

 

 

 

通过有节奏的音乐及朗朗上口的儿歌,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提问引出重点词汇及句型,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语段

 

 

 

通过观看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南极,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提高学生认读和阅读能力

 

复习重点句型

Post-task activities

My diary

Finish the diary: winter in the South Pole

 

Homework

1.    Read PPT

2.    Finish the “Thinking Map”

 

 

课后反思

 

 

 

 

 

 

 

 

 

 

 

 

 

本课以卡通人物DoraBoots帮助Mr Snowman为线索,在故事中推动教学。学生通过对话操练和故事表演,学习核心语言,课堂效果良好,但整节课仍反映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1.    故事情节虎头蛇尾:故事开始时以三个卡通人物引出话题,情节还较为紧凑,但在故事推动的过程中,故事的情节被慢慢淡化,更多的是以人物对话来展开语言教学,故事缺乏整体性。

2.    主体文本的设计还缺乏合理性,例如,当DoraBoots帮助Mr Snowman在南极找到冬天后,Mr Snowman应该以一个主人的角色出现在故事中,如果能将Mr Snowman的独白语段该为与DoraBoots的问答,那么文本的设计也会更将符合情理。以后在设计文本时,应更加注重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而不是硬把文本拉到一个情境中生搬硬套。

 

 

阅读(752) | 评论(0)查看全文>>

学生作品--母亲节贺卡(2015-05-15 15:25)

栏目:个人博客

上周日是本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也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母亲节是一个感恩母亲的日子,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在这一天,母亲会收到自己孩子精心准备的礼物以及美丽的康乃馨,最重要的是母亲能感受到孩子对自己浓浓的爱和感激之情。

这次我们牛津英语2BM4U2讲得就是母亲节这一主题,在课上我通过设置Cindy为母亲准备母亲节礼物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听一听,说一说的形式进行语言操练。与此同时,我通过让学生欣赏图片、聆听音乐以及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感恩母亲的情感。

课后该布置怎样的作业呢?课上我们学习了如何给妈妈制作一张母亲节贺卡,那么课后把这一内容作为家庭作业也是理所应当的。可是对于要不要把此项作业写在网上我有过纠结。犹豫了片刻后,我毅然决然地想和孩子们保守这个秘密。事实证明,孩子们真的好棒。上周末当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家长们刷屏节奏般的晒图,我感到欣慰无比。看,着就是孩子们充满爱的作品哦!

 视频

阅读(720) | 评论(0)查看全文>>

一二年级未来服饰展(2015-04-28 12:49)

栏目:个人博客

   未来的服饰是怎样的,你有过想象吗?也许它是一顶特殊的帽子,兼具雨伞功能;也许它是一件特殊礼服,拥有着隐藏的可以飞行的翅膀……此次外语节,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能力与动手能力。他们自己设计制作服装,他们设计的衣服不仅仅能遮寒保暖,还将更多的功能得以开发——飞行功能、防御功能、能量功能等等。孩子身着一件件炫酷的未来服饰,踏着摩登的步伐而来,摆出一个个独特的造型,令人目不暇接。气球、光碟、翅膀、LED灯……无所不用其极地将未来概念服呈现在众人面前。
视频

阅读(752) | 评论(0)查看全文>>

90年代的上海桌面游戏 教案(2015-04-27 15:34)

栏目:个人博客

研究点名称

90年代的上海桌面游戏

研究主要内容

从初步了解90年代上海的时代特点着手,通过看一看、学一学、玩一玩的形式,体验90年代少年儿童的桌面游戏。

课堂教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年级

二年级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90年代上海的时代特点

2.      了解、体验90年代的上海桌面游戏

1)拍香烟牌子

2)游戏棒

3)糖纸小人

3.      感受不同时代背景下儿童不同的童年乐趣

教学过程

1.      介绍90年代上海的时代特点

 

2.      PPT展示部分具有时代特色的上海桌面游戏,并让学生进行猜测

 

3.      进一步介绍290年代上海的桌面游戏

1)展示实物

2)让学生猜测游戏规则

 

4.      制作糖纸小人

1)探讨制作过程

2)每个小朋友动手制作糖纸小人

 

5.      让学生谈一谈今天的收获:

1)你学会了哪些桌面游戏

2)你最喜欢哪一个桌面游戏

 

配套资源

资源内容

资源类型

香烟牌子

实物

游戏棒

实物

糖纸小人

糖纸

           

视频 

阅读(724) | 评论(0)查看全文>>

牛津2AM1U1P1教案及反思(2015-03-28 22:11)

栏目:个人博客

Teaching Plan for Oxford English 2A

Module1 Unit 2 Touch and Feel Period 1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有关物体材质的形容词: hard, soft, smooth, rough

  2. 能用简单的语句对所见物体的材质特点进行问答

    Is it hard/soft/smooth/rough? Yes, it is…/ No, it isn’t.

  3. 通过表演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

Pre-task preparation

Rainbow chant

Say the chant

复习巩固,活跃气氛

While-task procedure

 

 

 

 

 

 

 

 

 

 

 

 

 

 

 

 

 

 

 

 

 

 

 

 

 

 

 

 

 

 

 

 
   

 

 

 

 

 

 

 

 

 

 

1.     Introduction of Bon Bon Monster and the story

 

 

 

 

 

 

 

 2.     scene 1

 

 

 

 

 

 

 

 

 

 

 3.     scene 2

 

 

 

 

 

 

 

 

 

 

 

 

 

 

 

 

 

 
4.Angry Bon Bon Monster

1-1

Read and answer:

Why are the people unhappy in the town?

1-2

Describe Bon Bon Monster

Act as Bon Bon Monster

1-3

Ask questions:

How do the people feel?

What do they want to do?

1-4

Read as the narrator

 

2-1

Listen to the dialogue

2-2

Ask questions:

What has the man?

How are the apples?

2-3

Learn: hard, soft

2-4

Game: The ____ is soft/hard.

2-5

Read and act

 

3-1

Show the picture and ask:

What has the boy?

How are the strawberries?

3-2

Say and act the dialogue

3-3

Listen to Bon Bon Monster and the boy

Bon Bon Monster: Nice! Is it smooth?

Boy: No, it isn’t. It is rough.

3-4

Learn: smooth, rough

3-5

Say a chant

 3-6

Try to say

  3-7

Brainstorm

 3-8

Say and act

 

 

4-1

Make a conclusion:

Bon Bon Monster: I like…and…food.

4-2

Find the right food for Bon Bon Mon-

ster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训练听力

 

 

 引出新授单词

 

 

 

复习巩固新词汇

 
从词转变到句和段落

 

 

 

 

 

进一步进行语段操练

 

 

 引出新授单词

 

 

 通过儿歌巩固单词

 

 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区分新授单词

 通过寻找教室里的事物,对新授的四个单词进行复习巩固

 

 

通过阅读故事、表演故事,进行思考判断并得出结论

启发学生思考

 

Post-task activities

Scene 3

Make a new dialogue in pairs

 

Homework

1.     read the story

2.     think of more food

 

 
 

课后反思 根据教材内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能够熟练运用单词hard/soft/smooth/rough及句型Is it hard/soft/smooth/rough? Yes, it is…/ No, it isn’t.对所见物体的材质特点进行问答和描述。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进行了文本再构,创设了给Bon Bon Monster找食物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故事、表演故事的轻松氛围中学习语言。从两个课时的整体框架来看,还是比较完善的。不过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个单元学习的是有关物体材质特点的形容词,应该给学生更多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摸一摸实物,亲自体验一下不同材质的区别,而不仅仅只是在PPT中出现一些图片。又比如,在课中,我让学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寻找任何物体,并要求学生用新授语言点对物体进行描述。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种类的物体,但在最后的分享阶段,他们仅仅局限于文具用品,如果此时,我能再进一步加以引导,举例示范一些非文具用品,那一定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起到更好的效果。

阅读(748) | 评论(0)查看全文>>

牛津2AM1U1P1教案及反思(2015-03-28 22:11)

栏目:个人博客

Teaching Plan for Oxford English 2A

Module1 Unit 2 Touch and Feel Period 1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有关物体材质的形容词: hard, soft, smooth, rough

  2. 能用简单的语句对所见物体的材质特点进行问答

    Is it hard/soft/smooth/rough? Yes, it is…/ No, it isn’t.

  3. 通过表演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

Pre-task preparation

Rainbow chant

Say the chant

复习巩固,活跃气氛

While-task procedure

 

 

 

 

 

 

 

 

 

 

 

 

 

 

 

 

 

 

 

 

 

 

 

 

 

 

 

 

 

 

 

 
   

 

 

 

 

 

 

 

 

 

1.     Introduction of Bon Bon Monster and the story

 

 

 

 

 

 



 

 2.     scene 1

 

 

 

 

 

 

 

 

 

 

 3.     scene 2

 

 

 

 

 

 

 

 

 

 

 

 

 

 

 

 

 

 
4.Angry Bon Bon Monster

1-1

Read and answer:

Why are the people unhappy in the town?

1-2

Describe Bon Bon Monster

Act as Bon Bon Monster

1-3

Ask questions:

How do the people feel?

What do they want to do?

1-4

Read as the narrator

 

2-1

Listen to the dialogue

2-2

Ask questions:

What has the man?

How are the apples?

2-3

Learn: hard, soft

2-4

Game: The ____ is soft/hard.

2-5

Read and act

 

3-1

Show the picture and ask:

What has the boy?

How are the strawberries?

3-2

Say and act the dialogue

3-3

Listen to Bon Bon Monster and the boy

Bon Bon Monster: Nice! Is it smooth?

Boy: No, it isn’t. It is rough.

3-4

Learn: smooth, rough

3-5

Say a chant

 3-6

Try to say

  3-7

Brainstorm

 3-8

Say and act

 

 

4-1

Make a conclusion:

Bon Bon Monster: I like…and…food.

4-2

Find the right food for Bon Bon Mon-

ster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训练听力

 

 

 引出新授单词

 

 

 

复习巩固新词汇

 
从词转变到句和段落

 

 

 

 

 

进一步进行语段操练

 

 

 引出新授单词

 

 

 通过儿歌巩固单词

 

 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区分新授单词

 通过寻找教室里的事物,对新授的四个单词进行复习巩固

 

 

通过阅读故事、表演故事,进行思考判断并得出结论

启发学生思考

 

Post-task activities

Scene 3

Make a new dialogue in pairs

 

Homework

1.     read the story

2.     think of more food

 

 
 

课后反思 根据教材内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能够熟练运用单词hard/soft/smooth/rough及句型Is it hard/soft/smooth/rough? Yes, it is…/ No, it isn’t.对所见物体的材质特点进行问答和描述。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进行了文本再构,创设了给Bon Bon Monster找食物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故事、表演故事的轻松氛围中学习语言。从两个课时的整体框架来看,还是比较完善的。不过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个单元学习的是有关物体材质特点的形容词,应该给学生更多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摸一摸实物,亲自体验一下不同材质的区别,而不仅仅只是在PPT中出现一些图片。又比如,在课中,我让学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寻找任何物体,并要求学生用新授语言点对物体进行描述。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种类的物体,但在最后的分享阶段,他们仅仅局限于文具用品,如果此时,我能再进一步加以引导,举例示范一些非文具用品,那一定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起到更好的效果。

阅读(703) | 评论(0)查看全文>>

牛津2AM1U1P1教案及反思(2015-03-28 22:11)

栏目:个人博客

Teaching Plan for Oxford English 2A

Module1 Unit 2 Touch and Feel Period 1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有关物体材质的形容词: hard, soft, smooth, rough

  2. 能用简单的语句对所见物体的材质特点进行问答

    Is it hard/soft/smooth/rough? Yes, it is…/ No, it isn’t.

  3. 通过表演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

Pre-task preparation

Rainbow chant

Say the chant

复习巩固,活跃气氛

While-task procedure

 

 

 

 

 

 

 

 

 

 

 

 

 

 

 

 

 

 

 

 

 

 

 

 

 

 

 

 

 

 

 

 
   

 

 

 

 

 

 

 

 

 

 

1.     Introduction of Bon Bon Monster and the story

 

 

 

 

 

 

 

 2.     scene 1

 

 

 

 

 

 

 

 

 

 

 3.     scene 2

 

 

 

 

 

 

 

 

 

 

 

 

 

 

 

 

 

 
4.Angry Bon Bon Monster

1-1

Read and answer:

Why are the people unhappy in the town?

1-2

Describe Bon Bon Monster

Act as Bon Bon Monster

1-3

Ask questions:

How do the people feel?

What do they want to do?

1-4

Read as the narrator

 

2-1

Listen to the dialogue

2-2

Ask questions:

What has the man?

How are the apples?

2-3

Learn: hard, soft

2-4

Game: The ____ is soft/hard.

2-5

Read and act

 

3-1

Show the picture and ask:

What has the boy?

How are the strawberries?

3-2

Say and act the dialogue

3-3

Listen to Bon Bon Monster and the boy

Bon Bon Monster: Nice! Is it smooth?

Boy: No, it isn’t. It is rough.

3-4

Learn: smooth, rough

3-5

Say a chant

 3-6

Try to say

  3-7

Brainstorm

 3-8

Say and act

 

 

4-1

Make a conclusion:

Bon Bon Monster: I like…and…food.

4-2

Find the right food for Bon Bon Mon-

ster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训练听力

 

 

 引出新授单词

 

 

 

复习巩固新词汇

 
从词转变到句和段落

 

 

 

 

 

进一步进行语段操练

 

 

 引出新授单词

 

 

 通过儿歌巩固单词

 

 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区分新授单词

 通过寻找教室里的事物,对新授的四个单词进行复习巩固

 

 

通过阅读故事、表演故事,进行思考判断并得出结论

启发学生思考

 

Post-task activities

Scene 3

Make a new dialogue in pairs

 

Homework

1.     read the story

2.     think of more food

 

 
 

课后反思 根据教材内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能够熟练运用单词hard/soft/smooth/rough及句型Is it hard/soft/smooth/rough? Yes, it is…/ No, it isn’t.对所见物体的材质特点进行问答和描述。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进行了文本再构,创设了给Bon Bon Monster找食物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故事、表演故事的轻松氛围中学习语言。从两个课时的整体框架来看,还是比较完善的。不过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个单元学习的是有关物体材质特点的形容词,应该给学生更多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摸一摸实物,亲自体验一下不同材质的区别,而不仅仅只是在PPT中出现一些图片。又比如,在课中,我让学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寻找任何物体,并要求学生用新授语言点对物体进行描述。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种类的物体,但在最后的分享阶段,他们仅仅局限于文具用品,如果此时,我能再进一步加以引导,举例示范一些非文具用品,那一定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起到更好的效果。

阅读(721) | 评论(0)查看全文>>

牛津2AM1U1P1教案及反思(2015-03-28 22:11)

栏目:个人博客

Teaching Plan for Oxford English 2A

Module1 Unit 2 Touch and Feel Period 1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有关物体材质的形容词: hard, soft, smooth, rough

  2. 能用简单的语句对所见物体的材质特点进行问答

    Is it hard/soft/smooth/rough? Yes, it is…/ No, it isn’t.

  3. 通过表演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

Pre-task preparation

Rainbow chant

Say the chant

复习巩固,活跃气氛

While-task procedure

 

 

 

 

 

 

 

 

 

 

 

 

 

 

 

 

 

 

 

 

 

 

 

 

 

 

 

 

 

 

 

 
   

 

 

 

 

 

 

 

 

 

 

1.     Introduction of Bon Bon Monster and the story

 

 

 

 

 

 

 

 2.     scene 1

 

 

 

 

 

 

 

 

 

 

 3.     scene 2

 

 

 

 

 

 

 

 

 

 

 

 

 

 

 

 

 

 
4.Angry Bon Bon Monster

1-1

Read and answer:

Why are the people unhappy in the town?

1-2

Describe Bon Bon Monster

Act as Bon Bon Monster

1-3

Ask questions:

How do the people feel?

What do they want to do?

1-4

Read as the narrator

 

2-1

Listen to the dialogue

2-2

Ask questions:

What has the man?

How are the apples?

2-3

Learn: hard, soft

2-4

Game: The ____ is soft/hard.

2-5

Read and act

 

3-1

Show the picture and ask:

What has the boy?

How are the strawberries?

3-2

Say and act the dialogue

3-3

Listen to Bon Bon Monster and the boy

Bon Bon Monster: Nice! Is it smooth?

Boy: No, it isn’t. It is rough.

3-4

Learn: smooth, rough

3-5

Say a chant

 3-6

Try to say

  3-7

Brainstorm

 3-8

Say and act

 

 

4-1

Make a conclusion:

Bon Bon Monster: I like…and…food.

4-2

Find the right food for Bon Bon Mon-

ster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训练听力

 

 

 引出新授单词

 

 

 

复习巩固新词汇

 
从词转变到句和段落

 

 

 

 

 

进一步进行语段操练

 

 

 引出新授单词

 

 

 通过儿歌巩固单词

 

 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区分新授单词

 通过寻找教室里的事物,对新授的四个单词进行复习巩固

 

 

通过阅读故事、表演故事,进行思考判断并得出结论

启发学生思考

 

Post-task activities

Scene 3

Make a new dialogue in pairs

 

Homework

1.     read the story

2.     think of more food

 

 
 

课后反思 根据教材内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能够熟练运用单词hard/soft/smooth/rough及句型Is it hard/soft/smooth/rough? Yes, it is…/ No, it isn’t.对所见物体的材质特点进行问答和描述。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进行了文本再构,创设了给Bon Bon Monster找食物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故事、表演故事的轻松氛围中学习语言。从两个课时的整体框架来看,还是比较完善的。不过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个单元学习的是有关物体材质特点的形容词,应该给学生更多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摸一摸实物,亲自体验一下不同材质的区别,而不仅仅只是在PPT中出现一些图片。又比如,在课中,我让学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寻找任何物体,并要求学生用新授语言点对物体进行描述。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种类的物体,但在最后的分享阶段,他们仅仅局限于文具用品,如果此时,我能再进一步加以引导,举例示范一些非文具用品,那一定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起到更好的效果。

阅读(707) | 评论(0)查看全文>>

牛津2AM1U1P1教案及反思(2015-03-28 22:11)

栏目:个人博客

Teaching Plan for Oxford English 2A

Module1 Unit 2 Touch and Feel Period 1

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有关物体材质的形容词: hard, soft, smooth, rough

  2. 能用简单的语句对所见物体的材质特点进行问答

    Is it hard/soft/smooth/rough? Yes, it is…/ No, it isn’t.

  3. 通过表演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

Pre-task preparation

Rainbow chant

Say the chant

复习巩固,活跃气氛

While-task procedure

 

 

 

 

 

 

 

 

 

 

 

 

 

 

 

 

 

 

 

 

 

 

 

 

 

 

 

 

 

 

 

 
   

 

 

 

 

 

 

 

 

 

 

1.     Introduction of Bon Bon Monster and the story

 

 

 

 

 

 

 

 2.     scene 1

 

 

 

 

 

 

 

 

 

 

 3.     scene 2

 

 

 

 

 

 

 

 

 

 

 

 

 

 

 

 

 

 
4.Angry Bon Bon Monster

1-1

Read and answer:

Why are the people unhappy in the town?

1-2

Describe Bon Bon Monster

Act as Bon Bon Monster

1-3

Ask questions:

How do the people feel?

What do they want to do?

1-4

Read as the narrator

 

2-1

Listen to the dialogue

2-2

Ask questions:

What has the man?

How are the apples?

2-3

Learn: hard, soft

2-4

Game: The ____ is soft/hard.

2-5

Read and act

 

3-1

Show the picture and ask:

What has the boy?

How are the strawberries?

3-2

Say and act the dialogue

3-3

Listen to Bon Bon Monster and the boy

Bon Bon Monster: Nice! Is it smooth?

Boy: No, it isn’t. It is rough.

3-4

Learn: smooth, rough

3-5

Say a chant

 3-6

Try to say

  3-7

Brainstorm

 3-8

Say and act

 

 

4-1

Make a conclusion:

Bon Bon Monster: I like…and…food.

4-2

Find the right food for Bon Bon Mon-

ster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训练听力

 

 

 引出新授单词

 

 

 

复习巩固新词汇

 
从词转变到句和段落

 

 

 

 

 

进一步进行语段操练

 

 

 引出新授单词

 

 

 通过儿歌巩固单词

 

 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区分新授单词

 通过寻找教室里的事物,对新授的四个单词进行复习巩固

 

 

通过阅读故事、表演故事,进行思考判断并得出结论

启发学生思考

 

Post-task activities

Scene 3

Make a new dialogue in pairs

 

Homework

1.     read the story

2.     think of more food

 

 
 

课后反思 根据教材内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能够熟练运用单词hard/soft/smooth/rough及句型Is it hard/soft/smooth/rough? Yes, it is…/ No, it isn’t.对所见物体的材质特点进行问答和描述。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进行了文本再构,创设了给Bon Bon Monster找食物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故事、表演故事的轻松氛围中学习语言。从两个课时的整体框架来看,还是比较完善的。不过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个单元学习的是有关物体材质特点的形容词,应该给学生更多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摸一摸实物,亲自体验一下不同材质的区别,而不仅仅只是在PPT中出现一些图片。又比如,在课中,我让学生走出座位,在教室里寻找任何物体,并要求学生用新授语言点对物体进行描述。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种类的物体,但在最后的分享阶段,他们仅仅局限于文具用品,如果此时,我能再进一步加以引导,举例示范一些非文具用品,那一定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起到更好的效果。

阅读(700) | 评论(0)查看全文>>

由一封邮件想到的(2015-03-21 21:38)

栏目:个人博客

 前几日,打开outlook,一封来自石校长的转发邮件映入了我的眼帘,邮件的标题为“请不要夸孩子漂亮或者帅气,知道为什么吗?”,这让我猛然间想起了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记得那是两年前,我任教一年级。刚刚离开幼儿园的孩子们还处于学习准备阶段,他们好奇于学校的新环境,却又对小学生活的规章制度不甚了解,再加上有些孩子本就活泼好动,在课间难免会出现一些打打闹闹的现象。这其中有个眉清目秀的女孩儿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个性与相貌似乎毫无关联,看起来瘦弱文静的她却是一个性格火爆的“小辣椒”!她喜欢对着同学大声嚷嚷,甚至有时会主动欺负别人,在与同学相处时,总是露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我多次提醒她要友爱同学,可是始终效果不佳。于是,我按捺不住了。我把她叫到身边,打算好好地教育她一番。“你看你长得那么漂亮,怎么。。。。。。?”还没等我把话说话,“小辣椒”就气势汹汹地说:“你不要说我漂亮!”“为什么?”我很惊讶。“小辣椒”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最讨厌别人说我漂亮了,因为漂亮一点用都没有!”

 说实话,当时我被说蒙了。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居然对“漂亮”二字如此反感,着实让我惊讶。现在细细想来,当我们在表扬孩子时,不要夸孩子漂亮或者帅气,那么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呢?有些事物,比如相貌与天资,它们与生俱来,我们即使竭尽所能也无力改变。那么既然如此,当我们在教育引导孩子的时候,对于这些内容不提也罢。石校长转发的邮件中这样写到,当我们在表扬孩子时,别忘了三大原则:1.夸具体不夸全部2. 夸努力不夸聪明3.夸事实不夸人格。参照这三大原则, 我也给自己制定了批评孩子时所使用的秘籍:1. 告诉孩子我的感受 2. 从正面进行引导3. 对事不对人 4. 和孩子一起探讨正确的处理方法。

    所以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愿意对“小辣椒”说:“看到你这样对待同学我很生气,因为我觉得其实你是可以成为一个友爱同学的好孩子的。如果你愿意的话,老师可以帮你一起想想改进的方法哦!”你们说,“小辣椒”还会是“小辣椒”吗?

阅读(716) | 评论(1)查看全文>>

记录冬锻节中的一件小事(2015-01-13 13:45)

栏目:个人博客

今年冬锻节,学校举办了二年级的接力跑比赛。我带着我们班的小朋友参赛,比赛前每个小运动员都信心实足,拉拉队员们也都做好了给自己的班级鼓劲加油的准备,大家都决定大干一场。比赛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没能按时参赛的A同学,在中途加入了参赛选手的队伍,她在不知道已经有替补队员的情况下,也参与到了比赛中。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班的小朋友由于比别的班级多跑了一人,输掉了比赛。

赛后,A同学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小小的脸蛋上满是懊悔与自责。我本想,这件事情可能就这样过去了吧,哪知,周围有几个小朋友开始责怪A同学。“都是你!”“你为什么要去跑啊?”“老师都已经选好替补队员了!”渐渐的,责备声声音越来越响,围观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A同学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眼泪吧嗒吧嗒直往下掉。周遭的同学也许是没有观察到这一点,也许是他们气愤至极,仍是不想放过A同学,责备声依旧此起彼伏,声音也愈发响亮。

回到教室后,我觉得我该和孩子们好好聊一聊。

“今天我们班为什么会输呢?”

“因为A多跑了一圈。”大部分同学都这样理直气壮、气势汹汹地回答。

“那她为什么会多跑呢?”

“因为她不知道我们班级已经有替补队员了。”

“可是你们认为这是她的错吗?”

        孩子们渐渐安静了下来。

我接着说道:“我认为今天的事情,老师也有责任。A回到操场后,我没有注意到她已经回来了,如果当时我能注意到她已经回到参赛选手的队伍中,那今天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你们说对吗?”

此时的教室已经寂静无声,看得出来,有些孩子开始思考起来。

“你们认为自己有责任吗?”

“我觉得我有,我在拉拉队,我当时看到A回来了,我应该先告诉老师。”有一个孩子在下面小声说道。

“让我们再来想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学校开展冬锻节的活动,只是想告诉我们哪个班级第一,哪个班级最后吗?”

这时,我欣慰地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在摇头。

“那你们除了知道了名次,还学会了什么呢?”

很多小朋友都把小手举起。

“我觉得我们都有责任,不应该把错都怪在A身上。”

“我觉得我们要团结。”

其中有一个女孩把小手举得特别高。

“我认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她说话的声音响亮、语气坚定。

接着,我没有再多说什么。从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中,我觉得他们懂得了比赛的真谛:比赛的成绩固然重要,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幸夺魁,更是令人兴奋。但是比赛的意义远不止这些。这次输了,若是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那么即使输了,也虽败犹荣。比赛中,若是能感受友谊,学会理解与包容,那又将会是人生成长道路中的另一笔宝贵财富。

下课后,我看到有几个女孩拿出纸巾,擦去了A同学脸上的泪珠。我走了过去,给了他们大大的拥抱。

阅读(708) | 评论(0)查看全文>>